A-A+

说说学校绩效工资

2025-02-23 文摘 评论 阅读


        说说学校绩效工资
  
  尽管网上对事业单位实行绩效工资评论一片,也如同一地鸡毛,绩效工资还是紧锣密鼓推行着……
  
  俺们学校的各个学院分片传达了,可惜俺有课没有听到,据说总的就是一两张纸,是个总纲,没有传达的附件是厚厚的一本。因为俺们学校采用两级办校,各学院的绩效细则都有哪个附件“派生”出来,这个“派生”又不知道开多少核心组会议和象征性的会议?
  
  好像中国与美国算是走到一起去了,也不知道美国向中国学习,还是中国向美国学习?这回好像是美国向中国学习!因为在小布什当总统期间,没有绩效工资说,而是提倡和实施“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但进展缓慢。奥巴马总统发表首次教育演说,力推教师绩效工资。据说教师职业群是民主党的基本力量之一。奥巴马当然不能亏待教师的,所以奥巴马推行的学校绩效工资,应该还要加上另外两个字,全称应该是“学校增量绩效工资”。哈哈,如果不增量,也未必能得到教师的支持。原因就是有人多得,就有人少得,搞不好就是“讥笑公子”了。
  
  俺们学校采用的办法,也是“增量绩效工资”。据说平均每人增加近千元。上海自从“良宇事”后,这几年学校工资没有动过,这个增量也许是这段时间的能量积累呢,这不这下把这块能量释放出来,这绩效工资就“一举两得”了。请注意俺没有用“事半功倍”来形容,而是“一举两得”。
  
  为什么是“一举两得”呢?第一得是顺利完成绩效工资制度;第二得是继续拉大两极形成分化。增量型的改革优势就在这里。记得上一次增量型的岗位津贴改革就是一例。年轻干部和教授的岗位津贴要高出老教师一大节,总收入也高出一大节,因为基本工资太低,起不到什么作用了。所以,这次再来绩效,又拉开一大节。呵呵,每次都是一大节,累计起来就不是一个小数目了,历史地看,这就是最基本不公平的产生!而不公平产生的推手就是增量,而追求增量也成为中国特色。
  
  货币的增量,从现代资本主义来看是很容易的事。近40年来,美元对换黄金就一清二楚了。过去是一盎司黄金兑换35美金,现在一盎司黄金兑换近1120美元,30多倍了,几乎每年增量超过10%,起码要认可现在一美元等于原来的五美分这个事实。当然也不排除社会财富的增量。
  
  其实中国人也要问问,现在的一块钱等于30年前几分这个问题的。如果一个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每年工资增长5%,应该说那不叫“增长”,而叫“补差”,原因是货币在贬值!而社会财富增长所体现的增长才是实在!所以俺们要对增量型的改革,必须有个比较全面思考,也就是说,增长是有效的与无效的。无效的增量是容易让执行者群体钻空子的。理想的政府,是对货币贬值这一块每年度对国民工资收入进行适度补差,如同受个人所得税那样积极有效。所以,危机从某个视角来看,是政府的信用危机。
  
  俺们相信美国搞学校绩效工资,这可变部分所占教师总收入比例不会太大。一般员工总报酬(收入)可以理解为:基本报酬、可变报酬和福利。绩效工资应该属于可变报酬,美国刚刚开始搞,这一块肯定比例比较低,对中国而言是小巫见大巫了。中国在可变报酬这一块,这蛋糕是越做越大。可变报酬与基本报酬早已经本末倒置了。
  
  经济是基础,这类倒置使得意识形态的倒置。说一套,做一套,挖空心思吃窝草。哈哈,这些人都已经成为学校的能人。因为可变部分报酬越来越大,一个所谓“站得住脚”理由可以多次参与“绩效”分配。倒是可以用“我说你行,你就行”这样顺口溜了。基础部分越搞越低,可变部分越搞越大。向马明哲看齐,向国企老总看齐,也就成为时尚的风气了,恁要不信,看看领导干部的收入也就清楚了,他们是怎么长上来的。
  
  记得,俺在20多年前干过院系一级的常务副主任,开始时没有与教师有任何不一样,没有减免工作量,也没有岗位津贴,到后期才有每月10块钱的补贴。哈哈,现在到处是减免,到处是津贴,这部分已经是收入的大头了。那么前者是不是没有绩效呢?而后者绩效是大大的?俺看未必!这类拉大差距的做法,倒要考虑是不是就是腐败滋生的土壤呢?
  
  一个稳定的社会经济形态,不该是哑铃型的分配形态,而应该是橄榄型的分配形态。俺说,包括学校在内的事业单位,当务之急是提高基本报酬,而不是可变报酬大做文章。对整个社会而言,保证基本报酬和福利制度,才是正道!稳定的源泉来自于社会的基本公平!那么,对于一个高校(职称体系)如果是一个缺啥补啥的教师队伍里和在整日个人绩效与部门绩效挂帅气氛中,要出创新人才那才是奇迹!
  

标签:工资   增量   报酬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