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改革开放进行内部比较
总结三十年改革开放是当前中国政治生活中的头等大事,不把成绩说足说透,不把经验总结上升到哲学理论的高度,似乎对不起中国人民对改革开放的热爱之情,似乎不足以证明改革开放的重要性与紧迫性,也似乎难以说明改革开放是中国人民的不二选择。只有把改革开放总结好,总结出深刻而伟大的历史意义,坚持改革,继续开放才有了理论基础,才能成为今后乃至世世代代都必须高举的旗帜,才能平息人们对于改革开放的质疑与争议,也才能确保政权的正当性与合理性。因此,精英们的当务之急是尽快总结好改革开放,至于去美国救市,土地私有化改革这些具体事务可以暂时先放一放。
当精英们绞尽着脑汁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对伟大、光荣、正确的改革开放事业进行论证、歌颂时,本人却发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那就是精英理论工作者总是自觉不自觉地只是将改革开放与毛泽东同志治下的二十九年进行比较,而不是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没有把改革开放放到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的体系中去比较,也没有把改革开放放到世界几百个国家的范围内去比较,这不能不说是个失误,而且是一个极其严重的失误。需要指出的是:正是由于精英们的短视狭隘,他们只看到了眼前 三米 ,使本来可以挖掘得更深意义没有挖掘出来,使本来可以做得更好的工作没有完全做好,辜负了党和人民的期望。唉!
要总结好改革开放,除上述视角外,本人还免费提供一个更重要的视角,那就是将改革开放化整为零,分阶段,按步骤进行比较,从其内部比较来证明改革开放的伟大与正确,比如改革过程中为什么需要不断深化?开始是哪些因素妨碍了深化的可能?后来又是如何突破这些因素的?深化后了的改革比深化前取得了哪些实质性的突飞猛进等?只有把这些具体战术问题研究清楚,把前后的成绩变化明白无误地告诉人民,总结起改革开放才更有说服力;再比如,改革的每一项政策变化,每一次路线调整,前后有什么不同?成绩有哪些?总结好改革内部的每一次变化,包括每一步战术是如何步步为营,紧扣主题,直逼主题的,这些经验无疑对下一步改革,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按小平同志的说法,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如果认同这个说法,那么改革开放充其量不过是建设社会主义的一个方法,一个手段。而一旦与时俱进演成一项战略事业,为了改革开放而改革开放,而且要毫不动摇地坚持下去的时候,改革开放便已经无法从外部证明其先进性和合理性,于是,只能转向从内部的变化来证明其优越性。比如改革开放之初,人们有理由同毛泽东治下的二十九年进行比较,于是得出结论:改革开放就是好。时至今日,要证明改革开放好,就必须证明今天的改革比昨天的改革好,否则,改革的意义何在?而不是仍然仅仅停留在与三十年前的历史比较之中。因此,在三十年都过去了的情况下,其内部的比较研究已经越来越重要了。
可以以时间为轴,按不同领导人在位时期进行比较;也可以从改革任务入手,从农村改革到城市改革,再回到农村改革,到人们三大生活必需品的改革,大谈每一步改革的必要性;甚至可以以思想解放的次数来划分阶段进行比较。总之,只要能证明进步的一切划分,都可以挖掘出来。比如,按照主流精英的说法,改革开放始终是进步的,那么这种进步表现在哪?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为什么一改革就会进步?原来落后在哪?作为精英理论工作者,就必须通过这种内部比较,揭示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同样存在着不断进步的规律性,以此来教育民众说明民众。
这种比较方法,属于一个整体内的内部比较,较之于将建国五十九年人为分割为前二十九后三十年的比较方法,更有说服力。也就是说,改革开放不仅相比于前二十九年是一个巨大的进步,而且其内部不断进步的规律和表现,使改革开放本身充满了生命力与活力,既可以证明过去,又揭示了未来不断进步的发展趋势,何乐而不为呢?又何必非要跟毛泽东同志比呢?从改革开放内部挖掘出改革的正当性与合理性,已成为当前精英理论工作者的最主要的紧迫任务。本文只提供思路,至于改革开放内部如何具体去比较,我相信精英们比我们更着急,那就把这个伟大而又光荣的任务交给他们及其理论工作者吧!
当精英们还需要歌功颂德时,显然是对这份功德还不太自信,还需要把它说出才能安抚人心,才能说服民众。古人说,上德不德,真正的道德是没有道德,是不需要表白的。天地育化万物,其德之高,无可比拟,但天地有表白过自己的伟大吗?从这个角度来讲,当改革开放这一崇高伟大的事业不需要再讲成绩的时候,用不着证明自己是绝对正确的时候,也不需要一天到晚忆甜思苦,大讲拯救濒临崩溃的国民经济的时候,也就是改革开放取得彻底胜利的时候。难道不是吗?
现在,退而求其次,既然要歌功颂德,也拜托精英们歌颂得有水平点,行不?除了会与毛泽东同志比,除了比一次,输一次,不断地让群众耻笑外,精英们是否也该调整一下思路了?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