滠水农夫:毕节,毕节,难道是不幸儿童必定的劫数!
毕节,毕节,难道是不幸儿童必定的劫数!
6月9日晚,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田坎乡4名留守儿童在家喝农药自杀身亡,这四名儿童是一兄三妹,最大的哥哥13岁,最小的妹妹才5岁。事发后,新华网记者作了实地调查,发布了《悲剧是如何发生的?——贵州毕节4名儿童集体喝农药自杀事件调查》,调查报告介绍了事件的来龙去脉,分析了悲剧发生的原因,但是,作为有良知的人们,必定会追问一句:到底谁是造成悲剧的罪魁祸首?
是缺衣少食无以为生吗?根据记者调查,孩子的基本生存条件应该说还不算太恶劣,住的是三层楼房,家里有足够的粮食,还有一些腊肉,除了需要自己照顾自己外,基本上不存在饥寒之迫。正像调查报告中所讲,“孩子们家并不缺东西,吃的穿的都有,主要是没人安排,没有人照顾和关心”,因此与其说孩子们是因物质生活所迫,还不如说是精神上生存意志的崩溃,作为一个个还那么幼小的孩子,与他们同龄的许多儿童还处于懵懵懂懂之中,而他们却已失去生活的信心,主动选择了自杀轻生,其惨烈真是令人痛彻肺腑。
是家庭暴力的阴影所致吗?在记者的调查报告里,特别强调4名儿童从小在家庭暴力的环境里成长,不仅父母经常吵架、打架,母亲并因此离家出走,而且还经常性打骂体罚孩子,造成性格孤僻,不与人打交道。正所谓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家庭不幸的心理创伤无疑是诱使他们轻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是父母缺位所致吗?正如上述,四个孩子的家庭是不幸的,母亲离家出走,了无音讯。父亲又出外打工,把4个幼小的孩子留在家里不闻不问。以致于悲剧发生后,孩子们的父母竟然联系不上。无疑这样的父母是不负责任的,根本没有尽到抚养教育的义务。但是像这样的情况并非特例,在广大贫困农村,由于乡村凋敝,生活困顿,父母们只能选择把孩子们留在家里,自己外出打工谋生,同时也由于贫困生活折磨,导致家庭矛盾频发,夫妻感情淡漠甚至反目,造成农村家庭疏离,产生家庭危机的现象十分普遍。从一定角度讲,孩子们的父母本身就是不幸者,自然会把这种不幸传递到他们更加弱小的孩子身上。
是缺乏社会关爱吗?根据记者调查,如果情况属实,而非有意粉饰,应该说社会也对孩子们也尽到了一定程度的关爱。首先村民们对4个独自在家的孩子还是有一定的关注,比如孩子们晚上喝药后不久就被附近村民发现报警,平时村民对孩子们的举动也有些留心,只是孩子们不愿与人打交道,且其父亲性格“比较冷”的原因,导致这一家就像一个孤岛,脱离人们视线,被边缘化了。其次,政府方面对这一家还是一定照顾,如把他们纳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乡里为他们建立了留守儿童档案,并确定村干部一对一帮扶,不管效果如何,起码说还是采取了一些措施。再次,根据调查报告,村干部和学校还是对孩子们负了些责任的。如称兄妹辍学后,乡干部和学校教师前后6次去动员回校上课,而且据包村干部称:“几乎每一次老大不去上课,他都会却他家里做工作,给他讲在学校有免费的营养午餐,可以和大家一起玩”。不管地方官员说的这些情况是否属于事后“表功”式的为自己“洗白”,但显然把罪责加在他们头上也是不够客观的。
但是我们绝对不同意报告中特别提到一个说法,“老大以前曾有过轻生的行为,但并未引起重视。孩子们的二爷爷张仕贵说:“老大被打得厉害了,就叫嚷着“喝敌敌畏,跳河”,有一次去跳河,被旁边的金沙县的派出所发现送回来。””这个说法显然暗指孩子们轻生不可避免,早就注定,不值得大惊小怪,如果要怪,就怪他们父母的家暴,或者孩子们自己的命不好。不论报告特别提到的这个说法是出于何种动机,作为看客的人们,包括孩子们的亲人、村民、村干部,以致于我们每个看到这则信息的人们,难道不该扪心自问一下,面对这样的人间惨剧,我们是否问心有愧,是否如旁观者那样与自己撇开关系,无动于衷!
显然造成4个不幸儿童惨死的悲剧不可能归结于某一种单纯的原因,方方面面似是凶手,又都不是,这就是现实的困境所在,也是类似悲剧谁也不能保证不会重又发生的原因。然而是不是这样的人间惨剧就真的就防不胜防,一旦发生就只能归罪于他们自己的命不好呢?看看吧,6000万元的关爱留守儿童基金,一对一帮扶措施,建立留守儿童档案,还有学校的免费营养午餐,一切似乎是多么美好,多么到位,可是却挡不住无辜儿童走向死神的脚步。前有2012年5名留守儿童闷死垃圾桶的故事,今又有4名儿童自杀轻生的新闻,毕节,毕节,难道是不幸儿童必定的劫数!
2015-5-12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