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北方之恋:林都伊春之行

2025-02-19 文摘 评论 阅读

北方之恋:林都伊春之行

在很久很久以前,就对发表文章、出书、出名失去了兴趣,基本上是隐居的状态,开了博客也就又自然公开了,我不可能为应和需要发表文章,并由此残忍剪裁自己,我的东北之行流淌了《北方之恋》,据说《伊春日报》发表了,发表成什么样子我也不知道,这些事会有朋友或学生帮我操心。今日又收到《中国绿色时报》压缩发表的《北方之恋》,我理当感谢。记得我原作里渗透了民族性、国家性、方位性、历史性、地理性、阶级性、生态性、致富原则性、和谐原则性、人性自然性与社会性、人类共命性等多元文化因素,但《中国绿色时报》只择取了生态性、和谐性、共存性三个点位压缩成如下短文,是可以理解的或可以接受的。值得注意的是,当美被公式化、定格化,或者形成某种不能自我调节的定势的时候,美的多元性往往就被貌似体面而高雅的虚伪审美观无情地扼杀了,这一切都源于对人性的认识和理解不够全面,严格说来,我们对人与社会乃至其未来的理解,还普遍处于自以为是的偏狭和公式之中。

---宇太

北方之恋:林都伊春之行

宇太

更新时间: 2009-10-19 10:20:37 来源: 中国绿色时报(2009-10-19)

飞机降落,脚下已是黑土地。

当车子驶进伊春领地,空气明显清新了,像是被过滤了一般,除了皎洁的路面是裸露的,其他到处都是绿色的浓妆,而且,绿的那么自信,那么浪漫,林都的大家风范,豁然展现在我们眼前。

你看,她平静的横卧着,自然的伸展着,均匀的呼吸着,温柔的起伏着,你面对着她,不敢有丝毫非分之想,只能小心翼翼着,只能啧啧赞叹着,只能无限憧憬着。

她高贵的气质、秀丽的面庞、纯真的笑语,使你既想亲吻她又害怕惊吓她,当你被这神奇的魅力彻底俘虏时,誓死捍卫她的坚定信念,也就随时形成了。

看不够,就觉得快,穿过恬淡清净的伊春市区,稍微爬行了一段山路,就到了森林圣境——林都宾馆。

参加会议的间隙,忙里偷闲,我从林都宾馆的入山小径,只身走向了森林的深处。

我寻求的境界,是独自与森林对话,并作倾心交谈。

寂静得很,不知不觉中就被大森林揽在了怀中。很好,可以使我零距离的观察她们、抚摸她们、亲吻她们。

这里的树木普遍笔直挺拔,仿佛有一种不可遏止的向上力量,树干基本上是雷同的,但到了高高的树冠以后,就显出了各自的个性,斜刺出的树枝或早或晚,大都齐刷刷的,但有的两面对称,呈伞状,有的则只有单面横出枝来,另一面则是光光的,呈牙刷状。所有树木似乎都有权选择自己喜欢的生长方式,绝没有南方某些雨林的盘根错节的混沌状态。他们虽然相对独立,但集合在一处,却又凸显出强大的团队力量,他们在微风中一起歌吟,或者偶尔联合发出排山倒海式的呐喊。在这不可抗拒的强大阵容面前,任何桀骜不驯的生物,也不得不与之和谐,并自觉化为他们的一员。我真的被她们俘虏了。

落地的松树针叶,与少见的泥土汇合,也融为一体了,踩上去,柔软,但并不脏鞋,比踩在贵族家里的地毯上,要惬意得多,因为你丝毫不必顾及其他,心情的无忧无虑,才是其值得珍惜的美妙状态。

继续前行,便见到了古色古香的亭子,到那里看了一会儿山景,山都平缓,大致相当,没有突起,仿佛互相关照,协调发展,拒绝暴发户,因此也就没有了绝对居高临下的明显感觉,不识此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于是就再朝另一个方向走去,全不顾远近或险恶,只顾受心灵的驱使。走不多远,眼前冷不丁出现了白桦林,灰白的一片,像是绿布上补了块白补丁,很是扎眼。我坐下来,目不转睛地看着他们,企图抽烟,突然发现棵棵白桦树干上,都有无数眼睛盯着我,有点儿愧疚,就坚决地忍了。

接下来的几天,又有幸游历了五营森林公园和汤旺河森林公园,每一次都为这里的森林所陶醉。

“高高的兴安岭,一片大森林,森林里住着勇敢的鄂伦春,一呀一匹烈马,一呀一杆枪,獐狍野鹿满山满岭打呀麽打不尽”,这是我在读小学时就会唱的一首歌,现在也经常弹奏,可如今,这里是如此的宁静和安详,不要说枪声,在走过了的所有林区,在目击到的任何地方,即便你以森林警察的犀利目光搜寻,也难以发现丝毫的斧锯痕迹,更难以找到任何一棵树木的任何残损。因此,我们有充分的理由,感谢所有伊春林管干部和人民,在他们并不富裕的前提下,在私欲膨胀的现代社会条件下,他们不但没有向森林伸手,反而不断为森林投入,能做到这一点,该是何等不易?他们有效地捍卫了小兴安岭的神圣和尊严,这无疑是个大功德。

这,难道不是现代中国最急需的一种精神吗?

伊春把“以生态立市”作为核心战略,明确提出“再困难也不向林子伸手,再困难也不以资源换利益,再困难也不以牺牲生态换增长”的“三不”原则,这个“三不”原则,充满了天道主义、地道主义、人道主义,具有着浩瀚博大的宏观美学意义。这实际上也应该是中国发展,各国发展的普遍原则,事实上,他们为整个人类的合理生存,实干出了一条根本性道路。

就要离开了,心里有太多不舍。别了,伊春,再见了,伊春,我会想你的。

(作者:宇太)

标签:森林   伊春   他们   中国   也不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