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对儒家可以,但要正确的区分传统文化和儒家文化
有些人一谈反对儒家就立即说反对反对“三纲五常”,这是要不得的!
正确的说法是:
儒家的“三纲”是“愚忠、愚孝”
儒家的“五常”是“假仁、假义、假礼、假智”我们要反对愚忠、愚孝”“假仁、假义、假礼、假智”
道德、仁义礼智、权威、忠、孝......这些概念不是坏的,不是糟粕,是中华文化的优秀和重要的组成部分,他们更非是儒家独有,只是儒家总结和借用了这些概念来为其思想和统治服务而已!
不过儒家作为圣人思想,不应该向世俗妥协,更不应该向统治者妥协,这就是儒家里大的问题,儒家因为妥协,所以注定了其在总结与借用这些概念出必然会出现问题,那就是儒家和统治者“挟道德以令天下”!
有人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但如果抛开那些“愚与假的道德”观点来看的话根本算不上什么‘恶’,就算不抛开这个这些“愚与假的道德”观点,只是相比于“挟道德以令天下”那曹操也算不得什么‘恶’;
所以,我们反对儒家之时,不要再集中于其提倡的“仁义礼智、权威、忠、孝”等等观点,而是要重点批其“假与愚”这两方面,否则儒家只会越批越火,越批越红!
事情的表面与内在,往往我们看不清楚,道德表面在愚民但实际不是,儒家表面在提倡智,但实际是在“假与愚”。
“道德、仁义礼智”是不是对的?肯定是对的!如果不讲道德,不讲仁义礼智那成什么社会?这些是人们判断是非的一个重要标准,怎么能说是错的?但关键的问题什么是道德,什么才是仁义礼智,儒家的理解是有问题的!所以才容易产生假仁假义的假道德。
道德一词,在汉语中可追溯到先秦思想家老子所著的《道德经》一书。用我个人的理解就是‘道’是“规律、本源”等词的综合体,因为‘道’的存在才产生了万千的世界,所以老子说“道生之”,接着说“德畜之”,意思产生的万千世界要靠‘德’才能将之‘蓄’起来,总之,无论‘道’还是‘德’都是要这个世界“发展,有生机”而不是走向“死恢”。
‘道’可能好理解,虽然说不出来,但大家都能感觉,都能意会。
‘德’呢?德的目的就是“生长出来的东西要如何保持住,如何才能生长出更多的东西,如何才能为我们所用....”,那么德如何实现?在书中大概也有这个意思“为公不为私”,特别是《天长地久》篇中说形象的说明了,什么东西才能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老子还说过要包容‘恶’。
老子讲的“无为”难道真的什么也不做?什么也不做不是白白饿死?那是不可能的,“无为”的意思可以简单的理解为“不要刻意为之”,再追问下去,什么算刻意为之?“背道而行”的就是刻意为之。用现代的话讲“无为”就是“用科学正确的方法去做事”,所以换过讲“无为”其实是指“以无的思想而为之”。
特别是“为公”这个思想非常重要,所以老子说“上仁有为而无以为”意思是“真正的仁虽然可能会不按规律去刻意办些事,但他的目我是为公,不是为私,是不求回报的”前面的‘有为’是刻意为之的意思,后面的“无以为”表示“不求回报”后面个‘为’音读成“为什么的‘为’”。
这才是‘德’,“顺道而为”才是“道德”!
所以,真正的“仁义道德”在道德经里已经讲过了:
上德是不刻意为之,也不求回报!
上仁是虽然刻意,但也不求回报!
在德与仁是不存在公平的,是一种爱,就像父亲爱儿子一样!而且德的境界更高,还是父亲教育儿子一样,只是有两种方法,仁则表现得处处关爱,而德则像有一个有智慧的父亲,他什么事情都让儿子自己干,自己则在旁边观察,从不干涉。但义与礼则不同。
上义是指的公平,平等的意思,用我粗俗的理解就是“给你劳动你得付我钱,我今天借了你钱你得还....,”这是社会和谐发展所最基本的条件。
至于,礼,这里就不用谈了,如果我们拿这个社会的关系来打个比方!
“
德,那是你爷爷对你的爱,你别看你爷爷平常不骂你,不说你,不过问你,但是心疼的一定是你!
仁,那是你父亲对你的爱,你别看他经常骂你打你,但从来没要求你回报,一直对你付出!
义,那是你朋友对你的爱,虽然有借有还,但对你一直是相信的!
礼,那是一个陌生人的爱,虽然你们互不相识,但你也不能恶言相向,至少相见还是得有个拱手之礼
”
假如用这个观点来看现在的世界!哪些是道德,哪些是不道德!
“染发”如果你是为了艺术把头发弄成其他颜色可能还算“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如果你根本就是背着健康和崇拜西方人而弄成这个样子那就是“不道德”,要还之以本色,这就叫“无为”的“道德”。
“吸烟”本来所有人都不应该抽烟,这是违反道德的,但当社会已经形成了“男人吸烟这种规律”后,男人吸烟虽然算不上“上德”但为了交际也算“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本来男人都要向“上德”不抽烟靠近才算正确,但女人本来没有吸烟的风气,而仅仅是为了一个“男人要的我也要”而去吸烟就是“不道德”,而且是大大的不道德,为什么?除了违反上述原因之外还违反了自然生育之‘道’,女人吸烟这将对后代产生更坏的影响,所以是大大的不道德。
“克隆”技术,如果克隆技术不违背人类社会发展方向,而是顺着这方向在加速度的话这并不算不道德,但如果违背了人类的发展方向,那就是大大的道德。
所以,德与不德,是看其与‘道’的冲突与否!
“中”是不是对的?肯定是对的!但儒家对中庸的理解是错误的,道家讲的‘守中’是指“对道的守护”,不要违背道而行,而儒家讲的“中”则是“中庸”,通俗的讲就是“不得罪上边也不得罪下边”“不走前面也不走后面”,完全不是道家“守中”的意思,只会造成一大绑的庸才!这就好比在学校读书时,即不是全班最好,也不是全斑最差,而且所有成绩大体都一样!这其实也是我们现代教育一直培养不出天才的原因,天才都被中庸的庸才给埋没了。
“权威”是不是对的?肯定是对的!在奴隶社会是奴隶主,在封建社会是皇权,这些人的权威在他们所存在的那个年代是必要的,就像我们现在的“人民政府”他也是需要权威的,当然如果封建主的观点去看奴隶主的权威他们是错误的,以民主社会政府的权威观点去看封建皇帝的权威他们肯定也是错的。
所以,儒家讲“君臣”其实质是说的“权威”观点,用我们现代的观点来讲就是“人民才是真正的权威”,我们是忠于祖国和人民的权威而不是忠于政府和个人的权威。在当时的社会可能他有一定的道理,但如果现今的社会条件下仍然要讲儒家的权威,那就是“反动”,即使是儒家在当时的条件下,也是禁固人们思想的,他把忠于皇权等同于终皇帝,这是儒家造成“愚忠”的原因,否则岳飞也就不至于死得那么惨了,岳飞如果是认皇权,只要太子当了皇帝,那么就忠于新皇帝,那能有岳飞的下场,那能有宋的下场?
“孝”是不是对的?肯定是对的!这个都不用我们想,用屁股都知道肯定是对的,但儒家说的“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什么叫儿哭三声找板板,女哭三声找饭碗?”“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能丝毫损伤?”这些观点则是要批评的,要注重人活着时候的孝敬而不是死后才孝,要为重男轻女从根子上评反!要为个体的自由从思想上解放!
只要我们把儒家剖开了看,将其金玉表面内部的败絮抖出来,才能让我们中华文化得以正大光明的发杨光大!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