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对病毒共存思想
人类一时战胜不了病毒疾病甚或是永久战胜不了一些病毒与疾病,与病毒疾病并存的现实,不是人类的愿望而是不得已,是二者之间你死我活拼死相争的一段过程,并不等于人类是在停止抗争而与病毒疾病相互适应和谐共存。
本文仅就人类抵御新冠病毒疫情而言,不纳入所谓意识形态之争,并且开宗明义:人类对于新冠病毒以及所有致人于死命毁灭人类病毒疾病的根本立场与做法是“永不妥协战而胜之”,绝不能是“绥靖与病毒共存”。
回望十四世纪四五十年代,席卷整个欧洲的被称之为“黑死病”的鼠疫大瘟疫,对于欧洲来说,是一个极为悲惨的时期,对中世纪欧洲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宗教、科技等方面造成了剧烈的冲击,因为引起鼠疫的鼠疫杆菌直到1894年方被发现。但14世纪的欧洲人对鼠疫容忍了吗?停止他们的抗争与鼠疫杆菌和谐共存了吗?而鼠疫杆菌会与他们和谐共存吗?都没有!
当下国内外对抵御疫情说法纷纭,如下两点诉诸于世人:
一、“新冠病毒” 以及所有致人于死命毁灭人类的病毒疾病,是人类生存的敌人,是你死我活的死敌,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二者之间绝不是和谐共存的关系。
二、“与病毒共存论”违背自然法则、逻辑混乱、混淆视听:
1、“人类无法无法消灭病毒,人类战胜不了病毒”。从首例艾滋病毒被发现到现在,已经过去了40年,人类非但没能实现艾滋病毒清零,连艾滋病疫苗都没有生产出来。人类的发展史就是和很多病毒共存的,这不是愿不愿意的事,比如流感病毒,你就是消灭不了。
——人类一时战胜不了病毒疾病甚或是永久战胜不了一些病毒与疾病,与病毒疾病并存的现实,不是人类的愿望而是不得已,是二者之间你死我活拼死相争的一段过程,并不等于人类是在停止抗争而与病毒疾病相互适应和谐共存。
面对所有致人于死命毁灭人类的病毒疾病,握手言和无异是痴人说梦一厢情愿。而人类为自身生存的抗争是生生不息的、是永远的,是永不调和的,是贯穿于人类生存直至灭亡的整个过程,这就是生命的坚强不屈,这就是生命得以存在的根本法则,大自然中存活的生命无一例外——永无妥协!
并且,就自然法则而言,人都是注定要死的,亦或死于衰老亦或死于疾病,整个人类终将有一天也会统统灭亡消失,个体的人与整体的人类绝不是自然界的终极战胜者,这就是已经注定了的宿命。难道因为灭亡已成宿命,人类就应该与宿敌妥协共存不再抗争了吗?绝不是!人类的宿敌也绝不会与人类和谐共生,这也是它们存在的自然法则使然,且不要说是当下的新冠病毒。另外,人类也不是绝对没有战胜病毒疾病的先例,天花病毒既是。
2、人类的发展史就是和很多病毒共存的,这不是愿不愿意的事。病毒在地球上存在超过30亿年,而作为人类祖先的早期智人也不过出现在20万年前。如果说病毒和人类是“有你无我”的关系,那么病毒比人类更早占领地球,之后就不会出现人类了。
——从自然与人类演化史来看,病毒比人类更早占领地球与人类的出现并不相悖,如果相悖就不会有人类的出现。另外,不是全地球整个自然界所有的病毒都和人类是“有你无我”相互灭绝的关系,有的反倒有益于人类的生存和繁衍。所以,不存在“病毒和人类是有你无我的关系,那么病毒比人类更早占领地球,之后就不会出现人类了。”更重要的是,人类正是在一出现的同时就不断战胜致人死命灭绝人类的病毒疾病的过程中存活发展进化而来。当然,人类不可能将自然界中所有病毒疾病赶尽杀绝,即便是旧的病毒疾病消灭了,新的病毒疾病还会出现,但人类的目标始终是战胜消灭病毒疾病健康地活着,人类绝不会停止对致人死命灭绝人类病毒疾病的不懈“清零”努力,哪怕最终的结果证明是失败的人类亦应如此!
3、科学证明病毒才是这个星球的主宰,人类与病毒是“有你无我、你死我活”的关系完全就是扯淡,是在愚昧可笑的想要毁灭整个大自然。
——人类当然不应该如此,人类也根本做不到如此。我们指的是在人类必须生存的环境内,对致人死命灭绝人类的病毒疾病“有你无我、你死我活”, 与这样的病毒疾病共存绝不可行!
还是上述那句话:人类不可能将自然界中所有致人死命灭绝人类的病毒疾病赶尽杀绝,即便是旧的病毒疾病消灭了,新的病毒疾病还会出现,但人类的目标始终是战胜消灭病毒疾病健康地活着,人类绝不会停止对致人死命灭绝人类病毒疾病不懈的“清零”努力,哪怕最终的结果证明是失败的人类亦应如此!
4、疫情彻底扑灭的代价越来越高,打着保护生命的旗号,经济复苏造成巨大损失,很多家庭经济挣扎在贫困线边缘,代价太大!究竟是“是死于疾病,或是死于贫饿?”
——任何事情或者选择都要付出代价,而且是需要持续付出代价。毋庸讳言,从流行病学角度来看,清零是控制病毒的最佳方式。只要病毒继续传播,就有可能出现新的变种。这个在许多西方国家看来难以解决的问题,在中国是有望通过清零得到控制。至于,究竟是“是死于疾病,或是死于贫饿?”,卫生部前部长高强先生已经有所回答:“中国与世界的互通,必须是健康的互通、安全的互通、符合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的互通,而不是盲目的互通,更不是不计后果的互通。至于我国何时开放国门、如何开放国门,应当根据国际疫情控制的实际情况,从维护国家和人民的整体利益出发,适时作出安排。”
如是如此——便既不是死于疾病,也不会死于贫饿,善莫大焉!
查看全部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