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联社实录-我们如何面对反毛思潮-
博联社实录:我们如何面对反毛思潮?
文革末期,四人邦想一劳永逸地去除周恩来的影响,为自己夺取政权打开通道。于是借林彪事件开始反孔子,又借反孔子指向反周公,这个周公却不是3000年前的周公旦,而是人民敬爱的总理周恩来。
对于四人邦的行为,毛泽东曾经劝告:“反周民必反”,但是四人邦一意孤行,终于酿成“四五”天安门事件,也终于铸成坚实的打倒四人邦的民意基础,使得后来处理四人邦的上层政治斗争成为中国社会的全民运动,丧失民心的四人邦在人民的怒视中呜呼哀哉。
“反周”是一个极左的命题,“反周民必反”这一个命题成立了;“反毛”是一个极右的命题,“反毛民必反”是否能够成立?
一、博联的经历:
2010年4、5月份间,是北京教师袁腾飞反毛言论波及全国的时间,这一之前,也是博联社发生拥护毛泽东还是反对毛泽东的大争论的时候。“壶公评论”是拥毛派的代表,他的《我虔诚地站在毛泽东的象前》、《以感恩的心态面对社会》等文章在博联掀起一个强劲的风暴,无论是跟帖数,还是排名榜都位列前茅。但是“壶公评论”同样感觉到博联――一个以自由言论为提倡的网站戾气如此之重,当博联社管理班子明显表现出右派特性,这里的反毛势力几乎出现一边倒的特点。
它似乎警告一点,一旦出现领导层的右倾,中国将迅速地向资本主义方向崩溃。
什么是资本主义?对于我们现代人,这并不是一个陌生的概念,它被通化钢铁厂工人命运的迅速恶化染得苍白,也被富士康13个跳楼者的鲜血染得腥红。。。。资本主义的罪孽,我们看到的还少吗?!
它同样警告中国的工农大众,保卫毛泽东就是保卫你们自己,如果不想过灾难性的日子,请随时准备投入斗争。
关于毛泽东的问题,并不是对毛泽东个人情感的问题,而是关于未来中国社会的走向,是建设人民共和国还是复辟资产阶级共和国,它同样是一个维护宪法还是否定宪法的问题。
随着“壶公评论”,我们《学习与思考》圈子的一些圈友参与了博联社的辩论,在这种辩论中我们自己的思想意识得到了锻炼,每一个人都有一个觉悟,一旦中国发生颜色革命,我们将毫不犹豫地站在共产党这一边,毫不留情地打击这些以反毛泽东,以反共产党、反社会主义中国为目的的“南都报系”、“博联”系列和“自由亚洲”所组成的黑恶势力。
相信所有有博联经历的、主张正义的人们,都将明确地选择自己的立场。
博联以知识分子的精神家园为号召,却是一个以“自由亚洲”为立场的陷井。进入博联,每一个人都必须接受政治立场的检验,并且作出进退的选择。“壶公评论”终于决定退出博联,并且设计了让博联自动解除合同的方案,但是博联的存在确实是中国政治的一个祸害,却在我们这些经历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刘瑀瀚,一个06级清华大学大三年级学生的描述:
《“商议”的网络民主:博联社语言暴力事件追踪》作者刘瑀瀚 (2009年12月16日 人民网-传媒频道)
【摘 要】:作为国内第一家实名制网站,博联社凭借其严格的用户筛选程序和纯洁的网络环境而享有美誉。但从2009年4月到6月,发生在该网站上的两起语言暴力事件却一方面促使网民对实名制本身产生了怀疑和抵制,另一方面,关于网络道德自律的反思则不断成为公共讨论的中心。笔者认为,这两起事件其实是当代中国文化政治中价值多元与分化的典型反映,道德和法律的双重约制都很难从根本上化解冲突。但是,博联社的结构性存在改变了中国博客行业“对重大政治社会问题的弱介入”的局面,“商议”性质的小众公共论坛将在以后的政治民主化过程中发挥进一步的作用。
事件回顾:语言暴力打破实名制神话
真实的用户身份和知识分子的学术背景并没有将这所“精神家园”的纯净维持长久。2009年4月到6月的两次语言暴力事件表明:
第一,真实身份下的个人仍然可以不顾道德规范与社会影响,在网络公共空间中相互谩骂攻讦;
第二,知识分子的教育储备其实很有可能使他们的攻击强度超乎常人。这导致的最终结果是,理性交流的中断和分歧的不可消除。
(1)事件一:博主张鸿飞和郝雪廷的“人身攻击”纠纷
4月24日,博主张鸿飞女士发表博文《关于‘爱国贼’,关于更多》 。文中提到一位本应为客人提供停车服务的中国大学生,在遭到日本客人乱丢车钥匙的轻慢待遇后,将钥匙踢进了旁边的阴沟。针对这个故事,张女士以“爱国不需要标榜”和“只能靠拿这把钥匙给自己补偿”的自尊太单薄等理由质疑了这一行为。
4月25日,博主郝雪廷撰文《关于“爱国贼”,关于人格》,反驳张的看法:“你张女士不是‘爱国贼’,更不是‘爱国的下三滥’……如果有一天你去了日本……日本的服务生端过来,却不给你放在桌子上,而将饭菜放在地下。此时,像你这样有着‘崇高的素质’的人,会俯身捡起饭菜吃下去吗?”在文章的最后一段,他说:“看来如果此刻这个服务生不是那个青年,而要换成张女士,恐怕不仅仅要捡起车钥匙,这位‘支那女士’在‘日本皇军’面前,不知会如何?”
同日,另一位博主韩秋月撰文《博联社啊,难道人身攻击从今开始了么》,对郝雪廷的做法表示抗议。26日,她继续写道:“本人呼吁,无论什么样的观点争论,再也不要出现‘神经病’、‘脑残’、‘浪女’这样的语言,更不要用女人的身体说事,用博主的妻儿说事,用男女关系说事。”
4月26日,事态出现转折。博主郝雪廷发表博文《真诚地说一声对不起》 ,提到自己在昨日写作《关于“爱国贼”,关于人格》时,“由于写作时的冲动,致使言语间出现了对张女士侮辱性词语”,并表示“本来该文之意在辩解人格,但冲动之下,自己确有丧失人格之言语出现,取得了适得其反的效果,真是太不应该了”。
同日,张鸿飞撰文《继〈关于‘爱国贼’,关于更多〉之后》肯定郝雪廷的道歉:“尽管我觉得您的变化太快了,我还是相信您的道歉是真诚的,并且非常欣赏您知错就改的勇气和坦诚,这非常珍贵。”
“人身攻击”的风波至此平息。但是,郝雪廷的道歉文章中有一个细节仍然被众多博友注意:“直到今晨打开手机,我收到马王爷的短信,对我的帖表示‘震惊与遗憾’,此时,我才感觉问题的严重性,马王爷是我最敬重的人,这话他说出来,我突然感觉自己昨天的行为真有点太过了。”“马王爷”即博联社总裁马晓霖。这一细节背后的深意事实上也被张鸿飞在《继》文中指出:“我想冒昧地问一句,如果没有那个短信,如果没有这样的压力,您会意识到您做了什么并为此感到歉意吗?”
(2)事件二:山呼“毛万岁”和于向真《挥别博联》
4月23日,博联社作者余超英贴出博文《〈挥别博联〉,到一声珍重》 ,作为对博联社博主于向真封笔的呼应。《挥别博联》(作者:于向真)一文在网上已不可见,对造成她告别博联社的真正原因笔者不能妄加揣测,但通过5月4日于向真对博主余晓平的回帖可以看出,她的离开和清明节期间一篇歌颂“毛万岁”的文章有密切关系。
“我确实对一个高校教授领头狂喊万岁出离愤怒!”她写道,同时自爆文革期间受整的惨痛经历 ,表示:“暴力革命,这就是喊着万岁实施的暴力革命,我拿什么去爱它?!……如果我的愤怒,不能被中国知识分子理解,不能被博联社谅解,除了离开这里,我又能怎样?”
涉及 “山呼万岁”的相关博文归根到底,讨论的就是人们应该如何看待晚年的毛泽东和文革那段历史。作者对于毛泽东的感情各不相同。坦白地讲,不管你是认可还是反对,反思这些问题本身并没有不妥当。但问题在于,讨论问题是否需要凭借污言秽语。
《山呼万岁意昂然(和王奕)》是于向真声明自己反对盲目崇拜毛泽东的第一篇文章。虽然对文革中的暴力和非人道深恶痛绝,但笔者以为,于在文中“和诗”里使用的语汇其实并没有脱离那个特定时代的语言框架——“莫怨爱国贼嚣张,极权遗毒未清算” 。这带来的结果就是,文章后面的留言大多依循着这种“非敌即我”的思路,以致谩骂开始超出底线。以下是反对于向真言论的部分跟帖:
“除了拙劣造谣,你还会什么?!你还知道什么是廉耻吗?!” (IP地址: .* | 2009/04/14, 07:44 )
“老于如果全家下岗,估计也要喊。”(2009/04/09, 09:28 |IP地址:.*)
但事实上,与反对言论相比,于向真自己的留言似乎更让人乍舌:
“我倒不认为是生理上的病态,那女博友的照片不清晰,身条蛮好看的,自我介绍也是副教授,不想诋毁她的人品。但是不能容忍这种嚣张的氛围,反了天了不成!”(于向真 | 2009/04/09, 09:40 | IP地址:.* )
“她后来的表现,已不值得我再怜悯她!一个善于叫春的、奴性十足的贱女!”(于向真 | IP地址: .* | 2009/04/12, 17:41 )
“那是一个伪装成淑女的贱女。这种人教书,难怪有众多爱国贼愤青。” (于向真 | IP地址: .* | 2009/04/13, 11:42)
由此看来,博主、访客都使用了侮辱性语言。事实上,跟于向真老师自己在这些回复中的用词相比,前文中郝雪廷对张鸿飞的“人身攻击”只不过算是含沙射影罢了。
如此以暴治暴的言论环境,使得吴俊敏在《目睹博联之怪状》一文中感慨博联的纯净不复存在:“最初的博联,是自由民主大旗下的黄埔军校,而现在,唱坐打念的有之(就差没坐***的莲花座了),装神弄鬼的有之,山呼万岁的有之,人身攻击的有之。这景况,令人惨不忍睹,心生去意……”
三、反毛者继续疯狂
注意到博联社的右派属性,壶公评论离开了这个网站,但是发生在博联的反对毛泽东和拥护毛泽东的对立不会结束,正如一个据说是“自由亚洲”在广州的联络员的名叫李晨辉的中学教师,在他的一篇《为什么党中央总能和我的意见保持一致?》(作者: 李晨辉 | 2010年06月10日)的帖子里写到:
还有赵**(壶公评论)新冒出徒弟自称是残疾人的杨明华先生,口口声声在那里讲文化大革命的好。。。。按照老毛的那一套,今天会更好之类。比如,张宏良、秋实客,就成天口口声声攻击现在,怀念毛时代。
当然壶公评论所受到的攻击更是猛烈了,因为这些反毛分子把他看成是邪教(共产党)的红衣主教(博民李建华语),特别是他们曾经的攻击对象如宋鲁郑与刘**都采取了退让和妥协的态度。
四、化雨评论:
发生在博联的混乱说明了,一旦中国面对颜色革命,必将出现殊死的斗争。就规模和深度而言,这个斗争是现在世界上任何发生颜色革命的国家无法比拟的,现代中国的社会进步将因此毁于一旦。
刘瑀瀚是一个年轻的大学生,当然不能希望她提出超越她所学知识的观点,更别指望她能够从现实社会生活中获取自己的信念。但是我们在这里看到了现代社会的乱象,或者说,当我们的社会真的放开后,我们是否将面临台湾和泰国那些的混乱,中国是否能够安下心来搞建设,中国的一切是否又要付之东流?
我们又要问一个问题,博联的“自由亚洲”倾向到底能够为中国带来什么?
我们必须直面一个问题:“反毛民必反”,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博联社的反毛争论是怎样的令人厌恶!
壶公评论退出了博联社,在他看来博联社只是一个难以实现自己承诺的商社。关于这个问题,给予他印象最深的是,今年5月份,有一个名叫朱洁阳的博友投诉“自由亚洲”偷窃他的文章,并且任意篡改文章的题目使之成为反华的文章,而作为承诺保护博主版权的博联的总裁马晓霖对此却表现出出奇的冷淡和无奈。
壶公评论认为这是一个欺骗,因为他就是为了寻求版权保护才加入博联的,可是3个月后,他只能做摆脱博联社的筹划,就象遇到一个欺诈的商社。
随着壶公评论的离去,《学习与思考》圈子的圈友对博联的参与热情也大减,但是偶然的回访,仍然看到那些反社会的势力嚣张地存在,拥护毛泽东和共产党的博主仍然受到没完没了的打击。
在笔者的文章发表之后,博联社的孙金平的博客--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 孙金平的博客 | 上转帖了这一篇文章:《在“”看到一篇涉及博联社的文章--《博联社实录:反毛民必反》》 作者: 孙金平 | 2010年06月14日 09:19 |
很有意思地,这一篇文章引出了一个经常出入博联的隐身人(ID显示来自江西南昌访客:Nan chang | IP地址: 115.148.158.* )的反驳。在壶公评论进入博联后,这一个隐身人在实名制的博联的出现一直引起我们的几点注意:
1、这个隐身群体在全国有广泛的分布,而且行动上有密切的配合。其领导人物是河北廊坊的“frankk ”(又称弗兰克,“公共知识分子”章文称之为“博联社著名访客”http://zhangwen.blshe.com/post/214/547357)――其圈内人对他毕恭毕敬,而其言论极其险恶,充满了对共产党和中国社会的仇恨。很容易看出,这是一个分工明确,组织严密的团体;
2、壶公评论所面对的这个隐身人物有5-6人之多,从ID显示看,分别来自广西玉林,山东青岛、江西南昌、河北廊坊以及辽宁沈阳、天津、北京等地。
这个分布是博联站点的分布,还是“自由亚洲”在大陆的分布?我们无法得知,但是这一个群体对毛泽东、共产党和中国的仇恨则是我们在其它地方从来没有见过的;
3、这一个群体行为的特点以在实名博主之间造谣生事、挑拨离间为主,不断地挑起博联上反毛泽东、反共产党、反中国的浪潮。
通过虚拟世界的观察,我们感觉到了中国社会危机的源头。对于造成社会动弹的不断发生的群体事件,其合理的因素是局部执政者处理社会矛盾的方法不当,可以通过方法的调整消弭社会矛盾;但是其不合理的成分则在于一些事件外部的参与者起到了推波助澜,恶化局势,甚至改变群体事件性质的作用。这一群体是现代中国社会的敌对势力,不能等闲视之。
我们十分诧异地感受到,环境的宽松对于工农大众并没有现实的意义,仅仅只是放纵了那些反社会的异议分子。我们不能不从一个普通百姓的角度,把我们的见闻提示给决定政策的人们。
查看全部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