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亥年残秋偶作鲁迅

2025-03-01 文摘 评论 阅读
。鲁迅面对这沉沉黑夜、茫茫大地,百感交加, 如何倾述?一个“沈”字,既揭露了政治局势的险恶,更凝聚了鲁迅无比沉痛和愤慨的心情。在这“秋肃”降临的苍茫尘海,哪里是劳动人民的归宿呢?“老归大泽菰蒲尽,梦坠空云齿发寒”,这就是当时历史现实的回答。灾难深重的人民, 连充饥的菰米、御寒的蒲草都得不到,还哪里有安身之处呢? 想到这里,即使是在睡梦中,又怎么能不像从高空中掉下来一样,令人齿发寒冷、浑身战栗呢?这两句诗是对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血泪控诉,也是鲁迅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无产阶级革命感情的深切表露。

  那么,怎样才能驱走“秋肃”、迎来“春温”呢?祖国的前途、人民的希望在哪里呢?“竦听荒鸡偏阒寂,起看星斗正阑干”。这最后两句诗,鲁迅运用黎明即将到来,曙光就在前头的生动比喻,形象地表现了对毛主席所领导的人民革命的无限希望,对未美好世界的热切向往。作者夜里醒来,竦身啼听令人奋起的鸡鸣,希望革命风暴的到来,然而却偏偏是寂静无声,上海和整个国民党统治区仍在一片黑暗之中,可是, 望着北方的天空,想到毛主席所领导的红军,作者对革命的胜利充满了信心:北斗横斜,漫漫长夜快要尽了,天快亮了。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鲁迅对毛主席的无限热爱,对毛主席革命路线的无限忠诚。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鲁迅,在几十年激烈、复杂、残酷的阶级斗争中,孜孜不倦地学习马列主义,他清楚地看到,只有在毛主席和中国共产党的身上, 才“寄托着中国和人类的希望”,并坚定地表示:“我确切的相信无阶级社会一定要出现”。“起看星斗正阑干”,正是伟大共产主义战士崇高的内心世界的集中表现。读着这两句诗,我们仿佛看到鲁迅先生凛然立于窗前,眺望夜空,紧握战笔, 为把“坐落在没落营盘里”的“黑暗动物”送到“最末的道路”而投入新的战斗。这两句诗,是鲁迅思想感情发展的最高峰,是全诗的高潮,含蓄、有力,发人深思,感人肺腑。

  鲁迅在重病中为我们留下的这首光辉的战斗诗篇,以它强烈深挚的无产阶级革命激情,不屈不挠的无产阶级斗争精神,启发和激励我们在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征途上, 奋勇战斗,一往直前。鲁迅早期赞扬站在阶级斗争最前线的马列主义者时写过这样一段话:“他们因为所信的主义,牺牲了别的一切,用骨肉碰钝了锋刃,血液浇灭了烟焰。在刀光火色衰微中,看出一种薄明的天色,便是一种新世纪的曙光。”《热风·随感录五十九“圣武”》鲁迅正是这种为了新世纪的曙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光辉形象。他这种高瞻远嘱,生命不休、战斗不止的彻底革命精神,是我们继续革命的光辉榜样。

查看全部
标签:鲁迅   革命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