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家身上会流什么道德的血液
资本家身上会流什么道德的血液
xinmalie
据报道:7月20日,在广东考察的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与企业家座谈时说:“企业家的身上还应该流着道德的血液。”
我国是个生产资料私有制占统治地位的国家,在这种资本主义社会中,企业家实质上就是资本家。企业家不过是掩盖资本剥削劳动的粉饰性名称。资本家是做为与被雇佣劳动者相对的一方出现的(没有被雇佣劳动者一方,就没有资本家),难道能希望残酷剥削压迫工人阶级的资本家在处理与工人阶级关系时,资本家的身上还“流着道德的血液”?即能希望资本家做出工人阶级认为道德的事?我相信,稍有社会常识的、觉悟的劳动者也知道,这不过美丽的、不切实际、不可实现的幻想。
道德是不断变化的、评定与调整人们相互间行为和对社会行为的规范、准则的总和。在阶级社会中,它也调整着对自己阶级和敌对阶级的关系。道德与法津的区别是,调整与评定人们关系时,后者用国家强制力,而前者依靠内心信念、舆论和习惯的力量。
在阶级社会中评定人们的行为,有决定意义的是阶级利益。由于不同阶级之间的阶级利益矛盾,甚至阶级利益对立,因此,某行为是否道德,不同阶级从其利益出发,可得出不同的结论。某个阶级认为是道德的行为,其对立阶级可能认为是不道德、不公平、可耻的行为。例如,资本对劳动的剥削,使资产阶级获利,使无产阶级利益受到损害,资产阶级认为这是道德的,而无产阶级则认为这是不道德的。
又如马明哲年薪6000多万元,普通劳动者年薪仅几千至几万元,普通劳动者认为马明哲不道德、黑心,而马明哲公开宣称,他每年拿6000多万元对得起他的良心。即他认为是道德的。
因此,资产阶级开设血汗工厂,资产阶级残酷剥削压迫劳动人民,在劳动人民看来,是极不道德、是黑心的行为,而在资产阶级看来,都是道德的,是对得起自己的良心的。在阶级社会的对立阶级间,过去没有,现在没有,将来也不会有超阶级的道德,只有阶级利益。在阶级社会中,回避阶级性谈道德问题,不过是有意无意地掩盖、抹煞阶级利益是道德的重要根源。
人们从生话常识知道,决定资产阶级行动、行为、观点的主要动力是利润和横财。马克思曾引用一个英国经济学者的话表述资本家的本性:“资本害怕没有利润或者利润太少,就象自然界害怕真空一样。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胆大起来。如果有10%的利润,它就保证到处被使用;有20%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资本论》第一卷,《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827页)英国经济学者总结的这种全球资本家的共有内在本性,是外人说一句:你们“身上还应该流着道德的血液”就将改变?
资本主义下,掩饰的说法是,资本追求“利益最大化”,直白说就是资本“利欲熏心”。这体现在人与人关系上,“人对人,似虎狼”、“各人管自己,上帝管大家”成为资产阶级真实的处世原则和道德规范。列宁在《青年团的任务》中正确指出:“旧社会依据的原则是:不是你掠夺别人,就是别人掠夺你;不是你给别人做工,就是别人给你做工;你不是奴隶主,就是奴隶。”(《列宁选集》第4卷第354页,人民出版社1972版),社会广为存在的血汗工厂、奴隶砖窑(厂矿)、超长加班、低廉工资、使工人生活和工作无保障而只能接受资本剥削等等,正是资本“利欲熏心” 、“似虎狼”的表现。请问,对这“利欲熏心”、虎狼成性的资本,对它讲应流道德的血,“利欲熏心”就变为有道德心?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道德作为社会意识形态之一,它由社会存在决定。某个阶级的道德观,由他所处的物质生活环境、物质利益决定。因此资产阶级是否道德,或是什么样的道德,只能从资产阶级的物质生活环境、物质利益来理解。反之,回避资产阶级的物质生活环境、物质利益,去谈资产阶级应道德,从方法论来看是唯心主义的,是违反历史唯物主义的。或者从另一角度讲,由资产阶级的物质生活环境、物质利益决定的资产阶级道德观,某人企图对资产阶级讲道德的血而改变,表明这人连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决定属于社会意识的道德这种基本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都不具有。
由资产阶级物质利益决定的资产阶级道德,首先表现出这样的特点:“公开推崇利己主义和拜金主义。它从‘自私是人的本性’的观点出发,把贪欲和致富欲看作人的绝对欲望,把人与人之间的一切关系最终归结为金钱关系,并由此引申出道德理论和规范体系。”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理论鼻祖——亚当.斯密,否定不了这一切,但他却力图在言词上加以淡化、模糊、粉饰。他在《国民财富》一书中写道:人都有“利己心”,都是利己主义者,人的一切经济活动都是为了自身的利益。“我们不说唤起他们利他心的话”。斯密极力掩饰资产阶级是剥削阶级及其罪恶,用似乎是经济人的人,来回避进行剥削的资本;用人似乎“很正常”的“利己”动机,来掩饰资本剥削的不道德。也就是说,资本的贪婪、残酷是掩盖不了的,作为为资产阶级服务的斯密,对资产阶级的贪婪、自私进行淡化、粉饰处理后,说成是“为了自身的利益”的“利己心”。
但斯密这儿实际也是在说,对资本,不要对他们说利他的道德,不要说让他们应该拥有利他的道德的血之类话,说这些是不切实际的,是白费功夫,是对牛弹琴,因为他们是利己主义者,他们有的是“利己心”。
即使古时候,人们并不知道人群按对生产资料关系,分为阶级,只知从表面现象分为富人(实质是剥削阶级)和穷人(实质是被剥削阶级);古时人们也不知道社会存在决定包括道德在内的社会意识的理论,不知道道德有阶级之分,但是劳动大众知道,人的生活状况,决定该人道德,是否符合某种多数人认可的道德标准。这实际是朴素的、没有理论化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决定其道德状况的规律认识。资产阶级学者麦克劳在讲述资本主义对工人残酷剥削时,就引述了古希腊、古罗马时代人们对富人(实质是剥削者)与道德状况关系的观点,他写道:古时候,“多数伦理系统都有严厉告戒,说追逐富有如何如何毒化灵魂。公元前六世纪,雅典政治家梭伦评述道:‘坏人多富,好人多穷’。《圣经》中提醒说‘让富人进入天国,比让骆驼穿过针眼还难。’”(《资本主义世纪》第5页)
也就是说,古希腊、古罗马时代,人们就知道,富人(实质是剥削者)追逐富有时毒化灵魂而变坏,道德差。这种情况下,要让富人进入道德高尚的天国,“比让骆驼穿过针眼还难”。如果对以前富人(实质是剥削者)或现在的资本家说说“身上还应该流着道德的血液”,他们就能道德高尚,改变“坏人多富”,改变“让富人进入天国,比让骆驼穿过针眼还难”等规律,使其不复存在,则“坏人多富,好人多穷”和“让富人进入天国,比让骆驼穿过针眼还难”就不会作为延续两千多年的、总结社会规律的历史名言存在了。
而从阶级观点出发来理解并推理,如果对资本家说说“身上还应该流着道德的血液”,资本家他们就能道德高尚,不剥削劳动大众而消灭剥削了,那么,阶级利益对立、阶级斗争就都不会存在了,贫富差距减小了,推翻资产阶级的无产阶级革命也没有必要,“和谐”的资本主义就永世长存了。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没必要,也不可能产生和存在。
但是,资本主义几百年的历史,就是资产阶级残酷剥削无产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阶级利益对立、阶级斗争不断,社会贫富差距总体看是不断扩大的历史。这种社会存在、社会状况是不以人的意志而转移、改变的,也是不以某人要求资本家“的身上还应该流着道德的血液”的意志而转移、改变的。要改变,只能是劳动大众团结起来,同资产阶级斗争,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消灭剥削阶级从而消灭剥削的生产资料公有制。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