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从《空间哲学》到《君子哲学》-谭长流的君子之路...

2025-02-28 文摘 评论 阅读
从《空间哲学》到《君子哲学》:谭长流的君子之路

   文 刘浩锋

  

要真正看懂《君子哲学》,就必须透彻理解《空间哲学》。后者是前者深广的哲学基础,前者是后者光芒四射的极具伦理学价值的系统建构,两者和合才可证见作者做为一位思想家的自度度人、教化社会以及实现和谐世界的成就伟大君子人格的详尽的理性之路。 《空间哲学》博大精深,其核心要旨即是阐释了无限空间的从无到有,又从有到无的全历程。它既吸收了当今世界最先进的科学理论成果,以爱因斯坦的思想彻底地解构了霍金的关于“大爆炸”的观点,并用弦理论、量子理论和分形理论等为支撑,沿着E=m的生成主线逻辑地诠述了无限空间和有限之物质世界的起源问题;还兼及了“无”的定义,这就是“无”当为质量转化成能量之被扩散后,人们无从感知的存在。同时,书中讲,在东方所言称的气生物,物又生气,也就是无生有,有又生无。于是,经它便可联通灵、灵性和灵物等。因此,该书便突破了传统学术权威的概念,其处处闪耀着的智者顿悟大道后的光芒,必将促进人类对空间科学的理解而深入到本真的灵可与物分的层面上来,真可谓震古烁今。有学者说,随着展现当代极高文明水准的这一皇皇巨著的出版,中国人在关于世界起源的问题上,才有了自己的话语权。我们认为,这样的评价是极精当的。 虽然,书中个别观点尚待历史的检验,还有商榷的必要,然而《空间哲学》以之无可辩驳的推理所笼罩着的完整体系确是人们很难把它击倒的。比如它说:空间是由无而成立的空;空间的一切都是有和无的结合;空间的灵物乃是灵与物,无和有的统一;万物有灵的本质,就是所有的有都具有无的性质;只有灵与物或灵物的千差万别,空间才有意义;一切都会在无限空间的无限过程中产生;关于人的本质,它与人的劳动和是否会使用工具无关等等。 不仅如此,《空间哲学》还极尽圆融之道,书中指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同样,世界是无的,无也是运动的,其运动也是产生性质的,其性质也是决定其目的的,实现了自己目的的无和空也会在某些空域里走向自己目的的反面;一切回到了无,就找到了根源;没有无的根源,我们就不能称之为根源;人类只有在无的范围内谋求生存,才是走向永恒的法则;人要死,而灵魂是永存的,因为它是无的;凡是无的存在都是永恒的;所谓唯物其实都是唯无的;每一次生成的有,都是为实现更高意义上的无所做的准备。上述内容,无疑地又是世界文化之核心智慧,即天道运行法则的根本性见证。所以,它的纲领对于我们重新解读因缘于儒、释、道而合流的“理学”便有了更高意义方面的功用。 正是因为谭长流先生明悟天道有无循环辩证运动规律,写就了《空间哲学》才得以成功地铺就了《君子哲学》的形上基础。 由是,“君子哲学”自然展现的即为中华文化与道德伦理的真谛! 它既是传承五千年中华先进文化道统,又是与时俱进推动君子伦理的现代化与全球化的重建,并为东方哲学而解决了诸如理性、崇高和道德、自由等关于所有者的命题。修学《君子哲学》,可谓自我度化,或说通过人人之自化,就可进至“无为者”方可“无所不为”的境界;届时,“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和谐世界必至矣! 从21世纪人类东西方文化整体层面而言,中华道德文化的继承与创新,必须率先从西方道德伦理之崇尚逐私行恶、不惜损人利己的片面价值与思维陷阱的深渊中跳出来,只有高举中华文化复兴旗帜,有借鉴性地吸收西方优秀文化,重树世界之普世价值,实现个体与集体、民族国家、人类社会、包括自然诸多关系之间的和谐运行,探求利人利己、利国利民、利人类利自然,形成多元动态均衡的良性循环共赢格局,才是我们人类所要达到的真正的大目地。 《君子哲学》能率先跳出西方文化中心主义,在继承与批判中推陈出新引时代之潮流,如此思想之大成者,巍乎高哉!长流先生思想成就万人皆为君子之功德已自觉忝列于中华文化复兴的历史大潮之中,并日益迈向更积极的以幸福去撞击美的路线。 查看全部
标签:哲学   空间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