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财评:面对新危机中国必须早动手
钮文新 CCTV证券咨询频道执行总编辑兼首席新闻评论员
2011年08月16日08:22:人民网-财经频道
近日,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公开表示,全球经济今后可能面临“全新且更危险”局面,决策者必须果断抉择,尽早行动应对危机。而且告诉各国政府: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教训是:你动手越晚,就必须做得更多。”佐利克看到了问题实质:发达国家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已经用到了“极致”。这是一个非常要命的背景。
动手越晚,就必须做的越多――处理危机的成本越高。这还不是2008年特色故事,其实金融危机发生和发展的过程历来如此――尽管所有人都知道“动手越晚越麻烦”的道理,但最终总是“晚动手,而一发不可收拾”。
比如1997年7月1日,泰国发生金融危机,其实苗头早在1996年底已经出现。国际投机者开始布局,唱多“亚洲四小龙”的音量趋弱,而出现相反的声音。结果,泰国政府根本不意识,有关部门根本不相信会有危机存在,从而错过了处理“潜在危机”的最佳时刻,最终使“潜在危机”表面化。
为什么总是不能“及时”处理问题?被新自由主义经济学误导,不相信异样、但正确的逻辑,心存侥幸。这是各国政府、尤其是新兴市场经济国家最容易犯的错误。在他们的意识当中,经济学逻辑是如此地简单,根本不相信、也没有能力认知“其实极其复杂”的经济问题。
我认为,佐利克的判断是正确的,他本人深知美国经济和政治的走向。这个走向决定了美国“债务违约和债务重组”可能根本无法避免。
从最近的新闻看,美国正在这条路上走,尽管奥巴马政府作为民主党意志的代表根本不愿意接受这样的现实,但他是否“挡得住”值得怀疑。
什么新闻?第一,美国政府向共和党众议院全面妥协的结果是:美国政府财政赤字必须逐步减少;同时,通过向富人征税增收“没戏”。政府可支配资源开始“见顶回落”。
第二,标准普尔给美国主权债务降级,提高了美国政府的融资成本,加大了政府的利息开支。事实恰恰如此,上周发行的160亿美元的美国国债,利率开始上升,尽管还没有到恐慌的程度,但已经开始了。
这是一个空前大胆的举动,标准普尔当然知道后果,肯定预计到政府的“反击”,但为什么他们还敢这样做?一场“大角力”刚刚开始,只要标准普尔获胜,穆迪、惠誉必定跟进,美国主权债务信用评级将一落千丈。别忘了,如果奥巴马连任,美国2013年,“驴象”之间还得就提高债务上限和减少财赤较劲。
那后果是什么?债务违约和债务重组。
第三,美国国债发行情况并不乐观。外国投资者(包括各国央行)的认购量,已经从过去的40%,下降到12%;超额认购倍数也创出历史低点。这证明了我们过去的判断:过去各国政府是毫不犹豫地购买美国国债,但现在是“能不买就不买”。这将威胁到美国政府未来的开支。
第四,欧美大公司裁员再现高潮。美国邮政系统开始裁员,一举就裁掉22万人;欧美的各大金融公司(这些当然都是华尔街的主力机构)也开始大规模裁员。这意味着什么?美国失业率调整结束,很快将再度向上冲击,破掉10%这个阻力位;这意味着,美国政府在失业保障方向的开支将骤然增加。
一方面是减少政府收入,一方面加大政府必须的开支。这样的新闻比比皆是。这预示着什么?答案很简单,如果经济发生严重回落,发达国家政府已经完全失去了“救助的财力”。所以,“经济新危局还在后头”,这符合佐利克的预言。
面对这样危险复杂的局面,中国一定要看清楚,不应抱有任何侥幸心理。力挽狂澜必须从现在开始,保住中国经济增长,保住就业、保住社会稳定必须成为中国政府工作的重点。这其中,挺住中国股市,是中国应对下一轮更大危机的、最为重要的经济手段和战术安排。未来,绝不能再次使用“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去拉动中国经济,否则将把中国经济置于更加危险的境地。
中国是否让“股市做好了准备”?现在应该开始了。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