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亚洲,奥巴马意欲何为
美国的奥巴马时代正在独显特色,如在对中国及新兴市场经济体国家方面,奥巴马相对布什而言似乎要“狡猾”的多,特别是在对待诸如布什时代之“邪恶轴心”的朝鲜之一改历史之势不两立敌对状态,选择了太极推手政策,有别于以往之一味威慑、而采取恩威兼具的推拉之术,通过盟友如韩国伸出善意援助的橄榄枝:这一系列的变化,相比要布什则更加老道和顾及长远。
在将欧洲及东方盟友国家安抚并预设了风险补丁之后,美国以前所未有的态势重返亚洲。事实上美国从来没有离开过亚洲。重返,意味着一种“宣战”,在沿用以资源围困为核心的新冷战战略路线的同时,美国开始实施下一步策略:纵深消耗新兴市场经济体及主要针对中国的国家实力。
在布什时代,美国在亚洲,主要以通过印度与中国之间实现相互制衡,以维护美国在亚洲的战略安全;在即将展开的奥巴马时代,美国似乎倾向于各个击破、打歼灭战这样的策略。美国与亚洲盟友互相配合并贯彻美国的战略方针,将真正的潜在对手遏制在役使状态,并通过新冷战的完美应用以不断强化这一役使。
尽管不能确认新疆“7、5”暴乱事件与美国有什么瓜葛、或者某种程度上有所参与,但当中国以恐怖主义定性时,美国则一反以往谈恐怖色变的态度,表现不可谓不冷淡。与此同时,澳大利亚政府在对待力拓间谍案方面的立场,则更加耐人寻味。这一系列变奏,其核心主旨即针对于中国对全球的资源合作。从某种程度上预示着美国重返亚洲的立足点,不再是恐怖主义等等,而是在资源方面带来更加紧张的局势。经过了半年左右的预设安排后,美国的下一步更加稳准狠。
假如说“7、5”事件,寓意着不同程度地控制着全世界资源的回教徒国家,将因此可能与中国发生不利影响的话,这种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的筹划背后,是大范围围困中国所需要资源的险恶用心。美国在借助或挑起民族或宗教纠纷方面,可谓行家里手,因为从二十世纪中下叶以来,世界上所有国家、特别是民族或宗教纠纷、战争,均或多或少地从中发现美国的影子。
那么,假如在新兴市场经济体制相对比较成熟的亚洲国家,在被迫面临资源瓶颈、市场恶化、投资乏力的条件下,美国以“救世主”的姿态“重返”亚洲,只是在时机方面要费些思量而已。而当美国感受到亚洲国家需要美国承担某种角色时,美国则可以与之签订有利于自己的城下之盟:使这些国家完全臣服于美国的主导。什么时候会让美国感觉到别的国家需要自己?当然最基本的是内部纷争到一定程度、外部经济孤立而难以为继时,“7、5”事件和半年之内中国对全球的资源溢价合作的结果,则部分地符合上述基础和条件。囿于美国自身经济恢复尚未真正进入从容不迫阶段,以及所要面对的是自身最主要的债权人,即使道义仅仅是一块遮羞布,保持低调、谦逊之态,对美国也是有百利而无一害。
事实上,美国在华尔街金融震荡之后,所面临的战略调整,落脚点选择应该非常从容:非洲、亚洲,都可作为美国的备选。但美国在落脚亚、非洲之前,变数仍然存在,而其中任何一点敏感的触动,都可影响到第一脚是跨进非洲、或是亚洲,至于别的洲或者国家,与此相比都不是那么重要。或者说,除了非洲或者亚洲,美国也暂时没有别的地方可以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了。在亚洲与非洲之间,美国最终决定重返亚洲,说明亚洲的紧迫性要远远超过非洲。而与此同时,美国控制非洲,相对于亚洲而言则要容易的多。
在基本放弃恐怖主义大棒之后,在未来一定时期,所有国家之任何打击恐怖主义的努力,将不再得到美国的积极配合。美国希望反恐怖战略的重心,局限于阿富汗和巴基斯坦以及南亚范围为界。反恐毕竟是一件花钱惹麻烦的事儿,美国需要精打细算过日子,至少现在是这样。
由澳大利亚政府对力拓案的处置,其暗含着对美国亚洲战略的默契:控制资源!而且尽可能地不留余地。通过产业控制实现市场奴役、通过资源的“坚壁清野”,以实现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役使。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对新兴市场经济体国家的真实用意即在于此。
在希拉里贯彻美国之亚洲国家采取各个击破策略方面,仍然会高擎碳排放大旗,为下一步的替代能源技术暗渡陈仓。而通过签署久拖未决的《东南亚友好条约》“重返亚洲”,无疑是美国进军亚洲最具市场活力的东南亚地区的“宣言”。尽管奥巴马政府竭尽谦虚之态,但仍然掩盖不住其霸权主义的真实意图:因为美国感觉到东南亚地区的繁荣、和平与稳定至关重要,所以,美国有必要“重返亚洲”。至于有哪些必要,美国不管这些。
美国之签署《东南亚友好条约》的根本意图之一,即通过增加对该区域应对气候变化的援助,逐步谋取对碳排放的控制权,以推出针对性的气候变化解决方案等等举措,为以美国主导的世界性碳排放约束规则的完善和实施,进行“顺理成章”的预设。
作为对整个新兴市场经济体、特别是亚洲国家而言,美国总统奥巴马的亚洲经历背景,将使其成为这些国家最难缠的对手。
相关文章 潘维:评选举迷信美国政治阶层的搏斗--奥巴马同样是美国富豪们的总统奥巴马2002年的反战演讲是彻头彻尾的战争宣言从奥巴马的一句真话说开去奥巴马对华战略日渐清晰直面美国--一个不能绕开的政治话题“零核”背后的玄机:解读美核态势告美国的“拉登”被捧为英雄向人们昭示着什么?中美冲突不可避免奥巴马出招了,中国会怎么应对?戴旭:奥巴马在中国面前像一只轻佻、嚣张的猴子再调准备金率--从宏观政策透视中美战略博弈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