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谷歌退出闹剧谈自由
从谷歌退出闹剧谈自由
宋鲁郑
这一周,最大的闹剧莫过于互联网业巨头谷歌退出中国风波。先是借口被黑客攻击,接而转为争取网上自由。更出人意料的是美国政府马上跟进,国务卿希拉莉要求中国给予解释,奥巴马也表达自己的关注。当然事后得知谷歌是奥巴马第四大政治献金金主,便都恍然大悟。正在双方角力之际,谷歌又否认退出中国,声明“只是给公司职员放了一段长假,以便运行测试和扫描,保证网络的安全可靠”。最令人感到滑稽可笑的是谷歌认为黑客攻击可能是内鬼所为。总之是一再自相矛盾,自打嘴巴。
谷歌的闹剧,有两种解读。一种是纯粹的商业炒作行为,以改变市场边缘化的困难境地。一种是借中美关系紧张一刻向中国发难,标明美国重拾价值观外交武器。但不管哪种目的,都是为了这家美国企业和它所代表国家的利益。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人能够看的清楚,所以在它宣布退出的一刻,许多谷歌的用户前去献花,络绎不绝。而中国的媒体也表现出不少的同情。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很大的原因和谷歌退出时进行的精心包装有关:自由。
自由是好东西,没有人会否定它。但放眼全球,自由的标准却十分的不同。在美国,持枪是天赋人权,但在法国却被严禁,当然还有中国。我在写文章的时候,法国的议员们正起草法律,要求穆斯林出门时不得佩带纱巾----因为宗教色彩。此前就已经有穆斯林女教师因佩带纱巾去上课被解职。但在中国,穆斯林是有自己的自由。在这里多说一句,法国有二百多万穆斯林,就这样被这些议员们代表了,决定了。
美国认为金钱的使用是言论自由的组成部分,所以谁都可以搞政治献金。企业亏损也可样不损其权力,这就是为什么经济危机时高盛亏损这么严重,大选时还照样捐了好几亿美元。但在台湾,亏损企业是没有捐款的资格的。在法国则直接限制竞选最高金额,政府大量补贴。英国则更进一步,反对党领袖平时也领一份工资,尽量减少财团捐款对政治的影响。
西方整体上来讲,色情业(包括色情网站)和赌博业是自由的,合法的,美国一个州甚至男妓都是合法的,但在中国却是非法的。谷歌可能开了一个很坏的先例,说不定哪一天,这些网站会向中国政府要求自由的。如果他们也是美国总统的政治献金金主,说不定也会让美国政府表态和关注的。
最近,美国上飞机要裸检:也就是乘客要接受全身扫瞄,形同裸体。但在中国不必。原因自然是中国比美国安全,所以中国乘客就享有更大的自由度。
最后还是点一下网络,欧洲除了打击网络色情,也会屏蔽诋毁国家、分裂民族的信息,而谷歌的母国美国更是早制定《爱国者法》,监控手机、网络等数据信息的传递。
比完了全球,再回来看中国自己。去年发生死亡近二百人的新疆骚乱,就是由于网络上的一个谣言引发的。在中国的现阶段,自由带来的后果就是这个。其实西方对自由有着明确的界定;不能触犯法律,不能侵害到他人的自由。有自由的前提是要有自律。法国启蒙学派的先驱孟德斯鸠极其珍爱自由,认为是“不能出卖的”。但也认为“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如果一个公民能够做法律所禁止的事情,他就不再有自由,因为其他人也同样会有这个权利”。可惜,在中国目前还根本做不到。以下我举几个自己的例子。许多网站和博友转载我的文章。但经常并不署名,象法国鼎鼎有名的《战法》就是如此。甚至还有以彼名取“我”代之者。不过这还算是有底线的,有的网站直接篡改题目,内容,甚至完全和我无关,然后再署上我的名字。这包括自由亚洲电台(注意“自由”两字)、海外争取自由民主的网站“博讯”----更需要指出的是,这两家的做法甚至对我的安全都构成一定程度的伤害,更别说名誉了。我也不得不在自己的博客进行声明。更为不可思议是香港民运刊物《前哨》,由于《参考消息》转载了我一篇刊登在《联合早》的文章,便在首页给我冠以“中共枪手”的名号。可是海外不同立场的网站经常转用我的文章,难道谁转我的文章我就成了谁的枪手?由于《前哨》是纸媒,找的到,我特意多次向它发传真进行抗议,要求道歉,也包括邮件。结果都石沉大海,毫无音讯。当时《前哨》正炒作杨佳杀人案,说他多次试图通过正常渠道寻找说法未果,才导致走向极端。我算是从《前哨》身上理解了杨佳,从杨佳身上理解了《前哨》。当然,我更从这些标榜自由的网站和媒体知道了什么是他们追求的自由。在这里,我倒想把法国大革命时期罗兰夫人的名言送给谷歌和这些自由的电台、刊和网站:自由,自由,多少罪名假汝之名以行。
最后许多网友围绕谷歌争论一个我到现在都不明白的技术问题:输入COM却自动转入CN。我实在不明白这有什么好争的以及为什么争。在法国,你输入COM,自动转入FR(法国谷歌)的。
中国在一步步繁荣的同时也正在一步步走向开放,这是世所公认的事实。而且放眼全球,都承认自由在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标准和尺度。中国不可能象美国哪样持枪,美国也不可能象中国一样自由的上飞机。国情不同罢了。其实,谷歌这样国际化的大集团应该很明白这个再浅显不过的道理(谷歌退出事件大逆转时竟表明它们“爱中国爱中国人民”,很懂中国国情嘛,倒是网友一语道破:爱人民币吧)。它拿这个话题来挑衅中国,掩盖自己的商业目的未免有些小儿科,最终也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而已。倒是令人反思的是,如此小儿科的伎俩竟会瞒过一向聪明的部分中国人呢?对比法国,中国实在是对谷歌太客气了。去年12月,谷歌被判罚金30万欧元,今年又要对谷歌在线广告征税,预计金额高达1400万欧元。这样的真金白银的判罚,谷歌丝毫没有脾气。它是不是也要反思何以全球对它如此不待见呢?它在中国玩的这个闹剧是不是已经告诉我们答案了呢?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