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代尔:欧元取得了史无前例的成功
欧元取得了史无前例的成功
2008年12月27日 《环球财经》杂志
——本刊总编向松祚专访“欧元之父”、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蒙代尔
IMF转向浮动汇率不是什么根本性新思想的产物,这里要严格区分美国和世界其他国家的立场,转向浮动汇率对美国有利,但对欧洲和其他国家并非如此
汇率波动是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
向松祚:首先,请您评价一下欧元过去十年的整体表现。
蒙代尔:除了欧元和美元之间的汇率长期存在剧烈波动之外,十年来,欧元取得了史无前例的成功。
1999年欧元刚一诞生,立刻就是世界上的第二大货币。目前欧盟27个成员国里,有15个加入欧元区,还有12个国家将逐步加入欧元区,譬如2009年1月斯洛伐克就要正式加入欧元区,欧元区国家将扩大到16个。未来还可能有更多国家将本国货币与欧元挂钩,甚至加入欧元区。欧元诞生是人类货币历史上划时代的重大事件,对国际货币体系的演进产生了深刻影响。
欧元还具有重要的示范效应,它彻底改变了人们对浮动汇率和货币区的思维方式。过去数十年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美国一直不遗余力地向世界各国(尤其是最近几年对中国游说)推销浮动汇率的重要性,声称不让汇率浮动就会带来什么灾难。然而,世界上却突然出现了欧元,而且短短十年取得如此巨大成功。欧洲各国取消本国货币采取单一货币,将浮动汇率连根拔起,从根本上消除了投机性资本流动,对冲基金不可能再到欧元区下赌注。
当然,欧元和美元汇率的剧烈波动,依然是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重大问题。实际上,目前全球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就是主要大国货币汇率的急剧波动,尤其是美元和欧元之间汇率波动太大。1997年亚洲四国出现金融危机,原因是美元和日元之间汇率的大幅度波动。此次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则是欧元和美元之间的汇率动荡。
三周,三十年和三大目的
向松祚:欧元从构想到成为现实,用了40多年。您本人直接参与了欧元的创建,1970年,您起草了第一份创建欧元的具体建议书。根据您的亲身体验,欧元诞生过程中最重要的推动力是什么?
蒙代尔:1970年,有人问我,如果欧元在政治上被完全接受,那还需要多少时间可以推出欧元?我说,“三个星期。”然而,欧元完全成为现实却花费了整整30年。
需要如此长时间的原因有两个:其一,对于欧洲各国来说,货币区和货币政策将发生如此剧烈而重大的变革,各国相互之间要在政治上达成一致,各国内部要从政治层面同意加入欧元区,都是极其困难的事情。其二,一年后的1971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宣告破产,欧洲各国的货币也随之与美元脱钩,欧洲各国货币汇率自然也不再相互盯住。浮动汇率使欧洲各国之间的经济整合和政策协调变得更加困难。
向松祚:欧洲货币一体化的真正目的是什么?是为了减少汇率动荡的危害,还是为了挑战美元的主导地位?
蒙代尔:根本目的有三个:第一,减少欧洲各国之间汇率动荡的巨大危害,创造欧洲经济的规模效应,提高欧洲内部各种经济金融信息传递效率,从而提高欧洲经济体系的生产效率。第二,进一步推动欧洲的政治一体化,尤其是缓和法德之间历史上形成的矛盾和敌意,强化欧洲持久的和平和稳定。第三,利用统一货币的力量来影响国际货币体系,从而提高欧洲的全球地位和影响力,也就是要挑战美元的主导地位。因为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美元就一直主导和控制着世界货币体系。
米德和弗里德曼都错了
向松祚:在欧元诞生的历史过程中,我们看到有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那就是主张创立欧元和反对欧元的双方,都以您1960年的经典论文《最优货币区理论》(A Theory of Optimum Currency Areas)作为他们的理论武器。回顾历史,您认为这篇重要论文对欧元的诞生究竟具有怎样的影响 ?
蒙代尔:我的论文提出了一个具有根本意义的经济学问题:从货币的基本经济功能来审查,我们如何来定义一个最优的货币区?什么样的货币制度安排才能构成一个最优货币区?从这个最基本的问题出发,我们就进入到下一个重要问题:对于准备推进或加强经济整合的一个区域(可能是一个主权国家,也可能是多个主权国家构成的经济区域,譬如欧洲)来说,哪种汇率制度安排是最佳的方案?
经济学界围绕汇率制度的争论由来已久,我换了一个完全崭新的角度来分析汇率制度的本质。我那篇文章其实是批评米德教授和弗里德曼教授的汇率理论的。米德是我的老师,弗里德曼是我后来在芝加哥大学的同事,米德是相信经济计划的社会主义者,弗里德曼是反对政府干预的自由主义者,然而他们两人都主张浮动汇率。事实证明他们的理论和政策是错了。现在,即使强烈主张自由市场的经济学家也承认,每个国家都搞自己的货币,然后让各国货币之间实行汇率浮动,是非常没有效率的制度安排。相反,货币一体化确实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
浮动汇率的逻辑要坚持到底,就是每个人都发行自己的货币,然后相互浮动,这样今天的世界就需要60多亿种货币,相应的汇率有多少,大家可以算,肯定是一个头痛的天文数字!固定汇率的逻辑坚持到底,就是整个人类采取单一货币,也就是世界单一货币,那样将产生巨大的全球规模经济效应,极大地降低人类经济体系的交易费用。
纵观历史,人类的确是在朝全球单一货币或世界货币的方向迈进,尽管要真正实现全球单一货币或世界货币还需要很长时间,但这一天终将到来。
向松祚:目前全球金融危机愈演愈烈,您认为欧元在稳定国际金融体系的努力中将扮演什么重要角色?
蒙代尔:欧元自诞生之日起,就对国际金融体系的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欧元消除了欧洲各国之间的汇率波动,从而消灭了欧洲内部的汇率投机买卖和各种相应的衍生金融工具,这些衍生金融交易是完全不必要的玩意儿,对真实经济活动、对真实经济增长和真实财富创造有害无益。欧元对全球金融稳定另一个重要贡献是:它为国际货币体系提供了另外一种可供各国选择的重要储备货币。
展望未来,为了稳定全球金融体系,欧洲中央银行和美联储之间应该加强合作甚至达成一个协定,降低美元与欧元之间的汇率波动。
浮动汇率只对美国有利
向松祚:现在有人预测,金融危机将刺激和有力地推动英国加入欧元区,您是否认同这种观点?
蒙代尔:是的。我相信英国人已经开始克服不太喜欢欧元的情感,英国将会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加入欧元区的各种好处。
向松祚:您在多次演讲中,将欧洲货币一体化(或者说是永久的固定汇率体系)的经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浮动汇率政策哲学进行对比,您始终认为IMF向全世界推销浮动汇率政策是完全错误的。那么,您认为目前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是否有可能促使美国、欧洲、中国、日本、英国、俄国等全球主要大国之间达成一项稳定汇率的国际协定?
蒙代尔:是的,有这种可能性,但目前这个可能性还不是很高。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浮动汇率哲学起自1976年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第二修正案》,这个修正案正式确认所谓有管理的浮动汇率。从那时起,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就一直在进行战斗,旨在使其成员国货币的外部价值(即汇率)不稳定。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并非从来就对浮动汇率充满如此巨大的热情。1971年之前,基金组织官员被反复教导要支持固定汇率。1950年代和1960年代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年坚决捍卫固定汇率,浮动汇率遭到嘲笑和唾弃。因此,转向浮动汇率的确不是什么根本性新思想的产物或基金组织研究的结果。这里我们要严格区分美国和世界其他国家的立场。可以这么说,转向浮动汇率对美国有利,可以提高美元的地位,但对欧洲和其他国家并非如此。欧洲很早就开始了货币一体化的进程,最初计划在1980年完成。浮动汇率并非是一个具有内在理论逻辑支持的政策。我相信目前的金融危机将促使人们来重新检讨浮动汇率的理论基础和政策哲学。
中国的最佳选择是稳定与美元的汇率
向松祚:在11月15日的G20峰会上,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宣布:为了促进全球金融体系的稳定,中国将致力于构建一个多元化的国际货币体系。您认为中国参与重建国际货币体系的最佳战略是什么?
蒙代尔:我认为就目前中国的现实来说,最佳的选择是稳定美元与人民币之间的汇率,以此为基础,建立一个以美元为中心的强大经济区域。与此同时,中国应该积极建议和筹划2010年在上海召开的“重建布雷顿森林体系国际会议”,以推进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和重建。
向松祚:从区域货币整合的角度,您如何看待港币的未来?未来港币应当与人民币挂钩,还是继续维持现状与美元挂钩?
蒙代尔:随着人民币逐渐成为完全不兑换货币,香港应该考虑放弃盯住美元,尽快转向盯住人民币。
向松祚:中国应采取哪些措施去推动区域货币与金融合作?
蒙代尔:中国应当与其他亚洲国家共同建立一个亚洲货币基金,并积极推动亚洲各国货币保持与人民币和美元之间的汇率稳定。
相关文章 社科:金融危机下的资本主义制度危机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思考——金融危机预警机制初探清湖渔夫:全球性货币战争的时代特征从CDS的角度看08危机真相不是金融危机是资本主义的系统性危机美国次贷重创重临或达730亿美元窟窿金融危机远未成为历史经济危机的逻辑(下篇)——从生产过剩到金融过剩的危机经济危机的逻辑——从生产过剩到金融过剩的危机吕永岩:“富外穷内”国际板未面世便现魔影张庭宾:美国最危险之地——利率衍生品巨额美债何去何从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