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斯诺笔下的“毛泽东时代的中国”

2025-02-27 文摘 评论 阅读
  

   斯诺笔下的“毛泽东时代的中国”

  

  毛泽东时代的中国究竟是个什么样子呢?对于这个问题,毛主席去世之后的30年来一直是众说纷纭的。特别是从上个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一些所谓的“反毛精英”们把毛泽东时代的中国描绘成漆黑一团。在他们的口中,在他们的笔下,那20多年这也搞错了,那也搞糟了,党的领导一无是处,群众是民不聊生,饿死的人不计其数……。

  

  他们千人一腔,众口一词,形成一种气势,造成一种氛围,谁不承认他们的说法谁就将被戴上“保守”、“僵化”等种种大帽子;在这样众口灼金的氛围下,就是有人想辩白几句,那也是无法辩白,无处辩白的——只有跟着他们说,跟着他们骂才可以不遭白眼,才算是“思想解放”,“观念更新”。

  

  那么,毛泽东时代的中国到底是个什么样子呢?《美国友好人士斯诺访华文章》和《“我热爱中国”——在斯诺生命的最后日子里》两本书。1969至1970年,斯诺夫妇在中国访问考察了5个多月,到过中国的许多地方和单位,接触了方方面面的社会成员。

  

  前一本书是他们这次访问考察后,发表在意大利《时代》周刊(共6篇)和美国《生活》杂志(1篇)文章的汇编。后一本书则是斯诺夫人洛伊斯•惠勒•斯诺所写的记述“斯诺生命的最后日子”的文章。两书皆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出版社出版。由于原书内容丰富,在许多方面都记述得很详尽,因此不可能一一地加以引述。这里,只从两书中各引述几个极小的片段,算是管中窥豹吧。虽然是极小的几个片段,然而人们仍然可以从中窥见毛泽东时代中国的面貌.

  

  《美国友好人士斯诺访华文章》——

  

  “在城市里,农民和知识分子越来越难区分,像街道是干净整齐的一样,这两种人都是干净整齐的。

  

  “人们纯朴自然,言谈行动彬彬有礼。今天,群众都更多地受到教育;几乎所有的儿童都上学;在很多工厂里,工人都是中学毕业生。由于在过去二十年里栽了许多树,城市变得漂亮起来;对农业的全面改造正改变着农村的旧面貌。

  

  “中国显然是从未有过地富裕起来,但不是个人富裕。

  

  “人们的营养丰富,身体健康,衣着合身;每周六天工作、参加政治活动或学习技术。空闲的时候,人们如果不去挖地道或修防空洞,就在家休息,或者打乒乓球或者是同朋友去游泳。人们偶尔也有一些担心的事,但担心的不是食品价格的上涨,医药费用或税收增加。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是很高,但是,他们不知道什么是借债和典当,不必担心折磨过他们的父母的饥饿和贫困。人们看到的纸和杂志登的首先是政治和鼓舞人的消息,现在没有一个中国人是不关心政治的。

  

  另一方面,人们不必因这样的消息而感到担心:犯罪行为、经济危机、污辱、种族骚乱、婚姻丑事、吸毒、腐败行为、对富人的阶级性的妒忌等等。正如一个观察家所说的那样,中国是‘道德的渊薮’。

  

  “工厂工人的医疗费用是由他们的组织支付的。医药的售价比起西方国家的售价来简直可以说是不必花钱,避孕药是免费供应的。

  

  “从一九六O年以来,大部分流行病和传染病已被消灭或被控制住了。由于群众的合作,在完全消除了卖淫现象之后,性病已经绝迹。小儿麻痹症、麻疹、伤寒等疾病也已经用疫苗和一些卫生措施预防住了。苍蝇和蚊子差不多绝迹了。这些都是真的。”

  

  《“我热爱中国”——在斯诺生命的最后日子里》——

  

  “中国妇女的活动和地位的变化,不论在深度上或规模上都使西方妇女解放运动相形逊色,这种变化所带来的法律上平等的权利和机会,大大地改善了中国妇女的地位。这种急剧的变化——也就是妇女被认为对未来是有贡献的,有选择婚姻的自由,选择生育子女的自由,有养育子女的能力——意味着无数妇女的健康、保障、尊严和自信。

  

  “目见耳闻的一切使我深刻了解到生与死、体面与羞耻、冻馁与温饱之间的不同:吃不饱饭与无家可归的人已不再看到;时疫已不再流行;苛捐杂税、贫困无依已绝了迹;犯罪行为大大减少;没有吸毒现象;人人都能享受公费医疗;国民教育在不到二十年内几乎消灭了文盲。这一切,这种物质上的收获固然使人印象深刻。

  

  但是对我来说,印象更加深刻的是中国人民的精神,他们的那种社会制度灌输和实行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推动和动员男女老幼:活泼、有朝气、又有自尊心,家庭生活亲密无间,但又不自私自利,儿童和成人打成一片,尊重和关心别人,大大地降低了以个人——我——为中心的意识。特别令人注目的是个人在政治上积极参加集体学习,把中国人民培养成一种积极活跃的、关心公益的、不断发挥作用的公民。”

  

  这就是斯诺及其夫人笔下的中国,这就是斯诺通过亲身长时间的访问和考察后所记录下来的毛泽东时代的中国!这跟“反毛精英”们所武断宣称和长期渲染的,其他方方面面都是漆黑一团的中国是绝然不同的。

  

  由此看来,从新中国成立到毛泽东逝世,在这同一期间和同一块土地上存在着两个相互对立的中国:一个是美国友好人士斯诺笔下的中国,一个是“反毛精英”们口中和笔下的中国。

  

  那么,在这样两绝然相反的两个中国中,我们究竟应该相信哪一个呢?换句话说,斯诺笔下的中国和“反毛精英”们口中和笔下的中国究竟哪一个才符合当时中国的真实情况呢?

  

  我们当然应该相信斯诺笔下的“毛泽东时代的中国”了,也就是说,斯诺夫妇笔下的中国才符合“毛泽东时代的中国”的真实情况。因为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全世界一切文明的国度里,也无论是在中国人民正在为反对内外敌人进行艰苦斗争的岁月里,还是在新中国已经成立的时代,斯诺作为一名有世界影响的记者,一向是以客观公正而著称的。

  

  他的新闻作品的客观公正的品质,既得到了中国人民的公认,也得到了全世界一切主持公道和正义的人们的公认。对此,甚至于包括中国人民的敌人在内也不能加以否认。而中国的那些“反毛精英”们,虽然猖獗于一时,却根本就没有那样的公信度;他们口中和笔下的那些言论不过是他们的信口雌黄而已。既然是信口雌黄,谁又会相信他们呢?

  

  毛泽东和他的时代虽经“精英”们长期的、肆无忌惮地诋毁、污蔑和批判,可是却不但没有如“反毛精英”们所期望的那样被批倒批臭,批个永世不得翻身,批个遗臭万年;恰恰相反,“反毛精英”们越是变尽法子地批判毛泽东和他的时代,毛泽东和他的时代不但不臭,反而似乎却越批越香;在历经长期的批判和诋毁之后,许许多多的中国人现在却越来越怀念毛泽东,越来越怀念毛泽东时代,越来越拿毛泽东时代来反观今日之中国社会。

  

  这似乎是一个极其奇怪的现象。对此,“反毛精英”们大概是百思不解的。其实事情也很简单,只要细细品读一下埃德加•斯诺夫妇笔下当时的中国的情况,再联系和对照一下当前的社会现实,诸如严重的两极分化、贫富悬殊的现实,贫困家庭上不起学、看不起病、住不起房的现实,吸毒贩毒、卖淫嫖娼、假冒伪劣、坑蒙拐骗泛滥的现实,腐败官员层出不穷的现实,思想观念倒退、社会道德沦丧、理想信念丧失的现实,治安状况持续恶化、群众普遍没有安全感的现实,以及其他种种社会现实,这个问题就不难得出明确的答案。

  

  最后需要说的是,某些卫道士们只准人们大谈特谈毛泽东时代的不足.

  

  谁要是一提那时有什么好处,就立马给人扣上“反对改革”、“要回到从前”等等大帽子。其实,卫道士们的这种态度是极其可笑的。因为人们谈毛泽东时代的说毛泽东时代的好处,是希望现在比过去更好——也应该更好,因为后人是以前人的终点为起点,以前人的经验为借鉴的,当然要更好了,总不能说越搞越不如吧;

  

  说现在的问题,是希望能够认识这些问题,尽快地解决这些问题。谁又会要“回到从前”呢?事物在时间和空间里运动,而时间和空前像流水一样总是不断向前的,请问:又如何能够“回到从前”呢?呢卫道士们要卫道,却连这样的道理都不懂得,请问你能卫什么道呢?

标签:中国   时代   毛泽东   笔下   人们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