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关于经济学理论几个方法问题(3)

2025-02-27 文摘 评论 阅读
  

  关于经济学理论几个方法问题(3)

  

  

  四、关于经济学理论源问题

   经济学理论源在哪里?经济学理论源于现实人的社会实践,源于现实的经济运行,这一点在经济理论大师们那里本来是早己解决了的问题。己有的马克思经济学也好,西方经济学也好,我可以看到,这些原创的理论体系,基本上都是建立在对历史的、现实的经济考察、人的行为考察的基础上的。尽管这种考察有时会在对象与范围方面可能会发生一些局限性,或在实证时、作理论抽象时可能会发生一些错误,但是,他们在理论源于人的社会实践,源于现实的经济运行这一点上多数人并没有错误。

  

   在这个问题上容易犯错误的是引进理论的国家。由于经济学理论高度抽象,引进理论的国家的学者们,很注意引进理论的原理、理论的结论,而往往忘记原创理论家们在作理论抽象时的历史环境与作理论分析时的假定条件。我国的经济学者在这个方面容易犯的错误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将于局部的、或是某一个历史阶段中片面的理论,当作全历史的,不分条件不分阶段的普遍真理,不加条件、不加分析地四处乱套于各种情况下的现实。在种做法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教条主义。另一方面出于理论具有能动地指导实践的作用,在人们取得成功后,往往主观地夸大这种作用,认为对经济现实是可以不遵循经济规律,凭主观的想象就可以任意地进行规范的。 

  

   我国学界原有的经济学体系主要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体系和西方市场经济学理论体系。由于经济学体系都是引进的,虽然也有部份针对国内情况而进行的应用方面的具体加工,但从理论体系方面来说并没有脱离这两大派。这两大派理论都存在着将局部的,有条件成立的理论结论,教条地当着普遍的应用结论来规范现实。在革命战争年代,曾经就发生过以王明为代表的那些在苏联学习得比特别好的革命者,教条地引用苏联革命的成功经验于中国实际,就产生过越是学习得好的给中国革命带来的损失越是严重的情况,倒是毛泽东主席源于中国现实才创造性地提出“以农村包围城市”的武装革命道路,才将革命引向胜利。但是在战争年代里有惨痛的失败、流血的教训来惩罚这些教条主义者。但在经济建设时期好与坏的界限就不那么明显,教条主义的、主观瞎指挥的失败也可以用是似而非的理由来混淆。因此,理论上的各种错误往往很难分辨与得到纠正。

  

   我国改革开放后,主要受两大教条主义的影响。一是市场原教主义者套用西方国家自由竞争时代的经济规律,不顾市场的国际国内环境条件己经发生了的根本性的变化,不顾我国在原计划经济条件下权力集中,并没有形成对权力与资本进行制约的社会政治环境,一切市场化,包括了医疗、教育社会公共服务,因而包括了权力市场化,导致我国迅速地成为世界上贫富差距最大的国家。二是对这几年来所发生的输入性通胀、CPI物价指数大幅上涨,又不顾在国际垄断金融资本条件下市场价格的生成机制己经发生了的根本性的变化,套用西方货币主义的教条,“通货膨胀无任如何都是一个货币现象”,用反复地紧缩货币来人为地制造危机。

  

   既不了解中国现实、也不去理解当今的世界经济己经发生了哪些变化,是那些从学校到学校,从学校到研究所的经院经济学人极容易犯教条主义的基础。由于经济学理论过于抽象,体系又过于厐杂,往往就产生出一些经济学理论学者学得越深,所形成的思维定势越严重,越是习惯于用具有局限性的固有的思维定式来套用丰富的现实。虽然经济学原创理论者并不一定会违反理论源于对现实的抽象的规则,但后来学习者往往忽视当初理论原创者当时所处的理论环境与现实环境、所选取的理论抽象对象与抽象范围、分析模型的假设条件等。 

  

   站在教条主义的反面的则是在经济实践中过份地强调主观能动性作用的主观唯心主义的学者。这些人在看清西方经济学理论在中国经济实践所产生的遭糕结果后,产生了对西方经济学不屑一顾的心态,由此当然也就分不清楚,那些理论原理与市场规律在市场经济中仍然有作用,那些理论原理与市场规律己时过境迁,或者只在限定的条件下部份地起作用。由于己看到了原有的市场经济规律都会失效不起作用,也就产生了对什么经济规律、经济理论都不信任的态度。这时候往往就陷入了凭主观的臆想构思一种经济学的虚幻境界。

  

   其实,主观主义的命令经济学在中国也很有传统。由于中国早期经历是计划经济,这种经济体制也被一些人称之于命令经济。这种经济在很大程度上的确需要靠人的主观能性的发挥,因此,以人们以主观想象来规划经济的思维习惯也被一些人带到了市场经济的时代。还有一种原因是对纷繁复杂的经济现象缺乏艰难的多方面的了解与研究,也缺乏对事物理解的辨证的哲学思维,看问题往往习惯于表面化,浅层化,因此,以主观想象来代理对客观的现实的十分辛苦的考察,主观规范地经济政策应该如何如何,也成为一些基础理论比较浅薄的学者热衷的对象。这些人并不懂得人们在经济实践中产生错误的原因主要的是不能认识经济运行的规律、人们在实践中必须遵循经济规律办事才有可能获得成功。经济理论的任务是对经济运行规律的揭示,只有建立在对客观的、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经济规律认识的基础上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客观对象是理论的源泉。缺乏对客观的经济现实源与理论应用对象的深入理解与研究,是犯教条主义的原因;脱离客观现实,也是犯主观主义的原因。

  

   主观主义经济学对我国经济发展所产生的不利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前三十年的计划经济时代,在人们的革命热忱过去后,由于缺乏对人的行为规律的研究与对人的行为规律的尊重,主观地认为可以依靠号召、学习、命令,就可以发挥各个层级中的生产者在生产中的积极性,结果是基层的生产积极性不能发挥出来,其他层级中生产者的积极性也不能很好地发挥,经济管理中的主观主义严重,整体国民经济发展缓慢。

  

  在现今的市场条件下,内需不足、经济发展转型,喊了很多年,不少经济学者也出了很多主意,就是不解决问题,其原因就在于这些主意、规范性理论,不是出于对经济运行规律的运用,而是一种完全的凭主观想象的规范。

  

   经济学理论对社会的进步的影响巨大。只有采用正确的理论方法,紧紧抓住客观的经济现实进行深入的研究,才能获得正确的反映客观现实的经济运行规律的科学理论,既使是应用原有理论,也必须是建立在对客观的经济现实深入理解的基础上才有可能使这些理论获得正确的运用。

标签:理论   经济学   经济   现实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