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格瓦拉:从偶像到符号




中新网10月9日电 古巴周一(8日)举行纪念活动,悼念南美革命运动领导人切·格瓦拉被杀40周年。古巴领导人卡斯特罗当天亲自撰写纸文章,感谢这个"40年前的10月8号倒下的杰出斗士"。
据BBC道,40年前的10月8日,切·格瓦拉在玻利维亚被擒获,并于第二天(10月9日)被处死。
在玻利维亚,成千上万的人在格瓦拉被杀的村庄附近聚集,参加相关展览、讲话和音乐活动。玻利维亚总统莫拉莱斯也出席。格瓦拉的崇拜者们纷纷寻访他的足迹,在他的尸体被拍照,对世界证明他已经死亡的医院房间录像留念。
一生具有相当传奇色彩的格瓦拉出生在阿根廷,是个马克思主义革命者。他带领游击队参加卡斯特罗领导的革命,推翻古巴的亲美政权。
除了在南美洲的革命,相对鲜为人知的是,格瓦拉也曾经在非洲活动。1965年,他前往刚果,即如今的刚果民主共和国酝酿革命,却没有成功。
1967年在玻利维亚领导革命期间,格瓦拉却没有得到农民的足够支持,遭到告密被抓然后被害。
切•格瓦拉:从偶像到符号
2007-10-09 新华网
四十年来,切·格瓦拉的影子从来没有离开过他曾为之奋斗的这个世界
国际先驱导特约撰稿吴君发自北京 40年前的10月9日,一个史诗般的英雄在训练玻利维亚游击队时因伤被俘遇害,年仅39岁。
在遥远的东方国度,在那个激情燃烧的年代,他是20世纪60年代中国年轻人崇拜的革命偶像。到上世纪90年代,他的形象更是烙入了中国的大众艺术和文化,出现在戏剧、歌曲,甚至印在了T恤、挎包、烟盒上,成为一种精神符号。
他,就是曾经驰骋在南美大陆上的革命斗士——切·格瓦拉。
“不革命行吗?”
在卧室挂上一张切·格瓦拉的照片、穿上一件印有切·格瓦拉头像的T恤,至今还是年轻人打扮自己的一种方式。
切·格瓦拉那张由摄影师阿尔瓦罗·科达拍摄的、戴着贝雷帽的照片,无疑是20世纪最著名的人像照片之一,被称为“世界上最有革命性最有战斗性的头像”。
切·格瓦拉,作为一个富有浪漫主义气息的伟大革命者,成为青年人成长道路上绕不开的文化墓碑。他甚至成了划分文艺青年、中产或者先锋知识分子的象征符号之一。国内一些喜欢摇滚的青年人,建立了“切·格瓦拉中文网站”,介绍他的事迹和他的诗歌,同时膜拜着他那不可复制的叛逆精神。一些年轻人甚至把切的语录、诗歌以及几张照片作为其精神动力与支柱。
当然,随着时代的变迁,更多的年轻人之所以喜欢切·格瓦拉,只是觉得他很“酷”。在他们心目中,切·格瓦拉是名牌钟表、雪茄烟、摩托车、高尔夫等时尚用品钟爱的广告大使,也是球王马拉多纳的肩头天使一般的图腾。除此之外,切·格瓦拉可能只是一个模糊的概念。
2005年,巴西著名导演沃尔特·塞勒斯用他的史诗电影《摩托日记》,在全世界重新燃起了切·格瓦拉热。而此时的中国北京,北兵马司剧场,八位女演员和一位女导演创造了将话剧《切·格瓦拉》连演15场的纪录,剧中主人公的一句经典台词“不革命行吗”,成为众多年轻观众的“口头禅”。
“切,你好年轻哟”
在上世纪60年代的中国,切·格瓦拉因为把游击战理论发扬光大,变得几乎家喻户晓。据说,切·格瓦拉非常崇拜毛泽东,他曾因为刚出生的女儿长得像毛泽东而兴高采烈,也曾公开说中国的公社模式和对精神因素的强调,符合他的“世界革命思想”。
1960年12月1日,代表古巴来中国访问的切·格瓦拉,见到了被他奉为导师的毛泽东。他竟然像歌迷见到心仪已久的偶像一样,紧张得说不出话来。而毛说的第一句话是,“切,你好年轻哟。”两人合影的照片上,孩子般兴奋又紧张的格瓦拉,给当时许多国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那个沉郁又亢奋的时代,张扬不羁的切·格瓦拉,注定是困惘与怀疑中的中国青年记忆里一个遥不可及的偶像。他们诵咏他的诗歌,默记他的事迹,咀嚼着他那时流传还不多的寥寥数语。在他们心目中,切·格瓦拉代表一种生存的意义,是当时那个两极对峙的世界上最先锋的力量象征。人们高举着偶像的旗帜,只是想找到一种生活与精神的依据,正如一位当年的格瓦拉的崇拜者所说,那时候“人们热爱格瓦拉,实质上是热爱属于自己的切·格瓦拉,爱自己残存的理想主义的那一部分”。
他的影子从未离开过
四十年来,切·格瓦拉的影子从来没有离开过他曾为之奋斗的这个世界。他的浪漫的和诗意的生活,他的游击战,他的刚果革命和拉美革命,他的绝不可能重来一次的古巴革命,这一切,本身就像是一出完美而虚幻的戏剧。他以一种激进的以卵击石般的浪漫主义革命者气质,成为红色世界最特立独行的自由冒险家和当代最伟大的乌托邦战士。
无论是从标签到偶像,还是从偶像到商标,切·格瓦拉都依然是整个世界20世纪以来最值得怀念的风流人物之一。因为无论何时何地,人们的内心里对美好精神的最纯洁的追求从未泯灭。因为我们永远需要保留一些记忆来提醒自己,比如一段苦难而伟大的自我流放的历史,或者,一个坚定、浪漫又辉映着理想主义荣光的偶像英雄。
“为了成功,你必须先抛弃一切”、“革命并不会瓜熟蒂落,你必须亲自采摘果实”……2007年,《切·格瓦拉语录》首部中文版推出,这些哲理语言再一次激起了中国人的切·格瓦拉热。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美国中央情局前特工、从古巴流亡美国迈阿密的菲利克斯-罗德瑞古兹说,1967年10月8日,切-格瓦拉在玻利维亚一个名叫拉-黑古拉的小镇被政府军士兵俘虏,当他被带到审讯人员面前时,身上的衣服几乎全部被丛林撕破了,一丝一缕的“有如乞丐”。菲利克斯-罗瑞瑞古兹说,“我时常会记忆起他,他当时经常会去莫斯科访问,他是一个傲慢自大的人。他当时所处的环境极其恶劣,他身上的军装几乎全部都成了破布片,也没有穿靴子。将他作为一个个体,或者说一个人来看,我觉得心理非常难受。美国当时曾极力反对玻利维亚立即处死切-格瓦拉,而是希望将他运到巴拿马做进一步的审讯,但是这一要求却遭到了玻利维亚最高军事当局的否决。”
菲利克斯-罗德瑞古兹披露说,“我们当时和玻利维亚最高军事当局已经约定好了代号,其中500代表切-格瓦拉,600表示死亡,700表示活着。就在我准备对他进行审讯时,玻利维亚最高军事当局的一位负责人给我打来一个电话,说:500-600,这一暗语表示切-格瓦拉必须被立即处死。由于电话中有噪音,我又让他再重复了一遍,这才确信玻利维亚最高军事当局的意思是要杀死切-格瓦拉。我随后走进切-格瓦拉被关押的房间,站在他面前对他说:非常对不起,格瓦拉,我已经尽我最大的努力了,但这是玻利维亚最高军事当局的命令。切-格瓦拉立即立即明白了我的话意味着什么,他对我说,这样更好,我根本都不应该活着被俘虏的。玻利维亚当地时10月9日13时左右,我们离开了切-格拉瓦的关押地,大约在13时10分至13时20分之间,我们听到了一声枪响。”
菲利克斯-罗德瑞古兹还透露,玻利维亚政府军在处决切-格瓦拉之后,又指示行刑者砍下他的双手用以验证身份,他的遗体则被运往附近城市瓦里格兰德。最后,切-格瓦拉的遗体与多具尸体一起被秘密掩埋在当地一个军用飞机场内。1997年,一具无双手骸骨被重新挖出,经过DNA鉴定之后确认是切-格瓦拉的遗骸,在当年被运回到古巴。罗德瑞古兹说,至于有人宣称当时曾剪下切-格瓦多的一些头发,并准备以700万美元的高价进行拍卖,他目前不能肯定其真实性,因为他当时已经离开了现场。此前也曾在美国中情局工作的比略尔多说,当年他在埋葬切-格瓦拉时曾剪下了他的一束头发,并保存在一本剪贴簿内。这些文物性质的物品定于10月25日至26日在美国得克萨斯州进行公开拍卖。比略尔多表示,事隔40年把这束头发拿出拍卖是为了历史原因,“切-格瓦拉是全球公认的领袖人物,对我来说,他的一束头发等于我剪下了革命的象征之一,那就是这束长发。”
切-格瓦拉1928年6月14日生于阿根廷的罗萨里奥省。他毕业于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医学系。1955年,格瓦拉在墨西哥流亡时与古巴革命者卡斯特罗结识,从此加入了古巴的革命斗争。革命胜利后,曾担任古巴国家银行行长、工业部长。但是,1965年3月,格瓦拉在出访亚非国家回到哈瓦那后,就辞去了古巴党、政、军的一切职务,转战南美国家玻利维亚继续战斗,1967年在游击战中牺牲,时年39岁。(毕远)
相关文章 旷新年:格瓦拉--- 一个纯粹的人陈晋:毛泽东和格瓦拉——两代游击战英雄的对话娜塔莉·卡童:直到永远,切‧格瓦拉司令格瓦拉:一个纯粹的人张承志:切·格瓦拉与游击时代中国不敢引进的好莱坞大片《切格瓦拉》如何忘掉格瓦拉的脸画像背后隐藏了哪些秘密我劝中国的贪官们读一读《切·格瓦拉传记》切·格瓦拉之子:我们不会盲从中国模式他的旗帜仍在飘扬:切·格瓦拉战斗的一生索飒:切·格瓦拉牺牲纪念日——三十九年后的致敬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