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毛主席从西柏坡前往北平一路上的故事

2025-02-27 文摘 评论 阅读
  

  2009年8月25日,西柏坡。秋高气爽。

  

  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任弼时五尊铜像,晨曦中闪着金辉。这组以当年“赶考”为历史背景的大型雕塑是西柏坡的一个标志,五大书记个个气宇轩昂——— 那是经历了战火洗礼后的从容淡定,那是即将“走向全面胜利”的成竹在胸。

  

  时光倒流。1949年初,有着数千年历史文化底蕴的古都北平和平解放,一个崭新的新中国蓬勃欲出。是年3月23日,春意盎然,满怀胜利喜悦的毛泽东将率领中共中央离开西柏坡迁往北平,拉开建设新中国的帷幕。

  

  “晚上,毛主席批阅完最后一批文件后,站在窗前眺望着柏坡岭的夜空,一支一支地抽起烟来。直到凌晨三四点钟才上床睡觉,”西柏坡纪念馆的讲解员霍楠娴熟地给游客讲解着毛泽东离开西柏坡最后一个晚上的情形。

  

  遥想中国革命的艰苦历程,再想到李自成进京的历史悲剧,毛泽东怎么能不思绪万千!以史为镜,可知兴替。熟谙历史的毛泽东对古往今来、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教训,格外重视。

  

  从西柏坡出发的那天上午,毛泽东显得精神焕发,异常高兴。望着一碧如洗的天空、苍翠欲滴的柏坡岭,毛泽东深情地说,“今天是进京的日子,不睡觉也高兴啊!进京‘赶考’嘛,精神不好怎么行呀!”周恩来风趣地说:“我们都应当考及格不要退回来。”毛泽东大手一挥,满怀信心地说:“退回来就失败了。我们决不做李自成!”

  

  上午11时,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分乘11辆小汽车、10辆大卡车出发了,一路北上。第一辆是带路的前导车,第二辆是中吉普,司机是周西林,毛泽东乘坐在这辆车上。第三辆中吉普也是警卫车。第四辆是一辆小卧车,坐着刘少奇一家。第五辆是江青和李讷坐的中吉普。第六辆是周恩来和邓颖超乘坐的,也是一辆中吉普。往后几辆车坐的分别是朱德一家、任弼时一家、陆定一一家和胡乔木一家。最后一辆是小吉普车,负责断后压阵。中央警卫团的手枪连和一个步兵排分别坐在大卡车上担任沿途护卫任务。“那是临近晌午的时候,老村长阎连章急急忙忙地跑来说,毛主席他们要走了,咱们得去送送。等我们赶到村口时,毛主席的车队已经出了村……”西柏坡村年龄最长的老汉向记者回忆起往事,眼角闪着泪花。

  

  新征程路上的“对话”

  

  从西柏坡到灵寿再到唐县,如今不仅有宽阔的207国道,而且还有新开通的京昆高速。

  

  而当年的“赶考”,却是一路的颠簸。据王震宇主编的《在毛主席身边》,毛泽东的秘书叶子龙回忆,出了西柏坡中共中央大门口,车队经东柏坡、贾峪、苏家庄往东北方向进入山沟。由于沿途都是土路,灰尘滚滚,因此毛泽东戴着眼镜和口罩,穿着雨衣。车速不能太快,但也不能很慢,我们的车是在车队前面带路,与后面毛主席的车保持着一定的距离。随时都能看到后面的车,但还要尽量注意让扬起的尘土少影响后面车上的毛主席。

  

  住了10年山沟,现在要进城了。记者在珍贵的历史文献纪录片中看到的毛泽东,还是那身臃肿的棉衣棉裤和老棉鞋。行军途中,毛泽东表情凝重、若有所思。西柏坡,中共中央在此完成了全国土地会议,指挥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并召开了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现在,就要说再见了,心头难免离别的惆怅,但更多的是对未来的憧憬和希望。

  

  毛泽东突然问同车的警卫排长阎长林,“你们说,咱们走到今天这一步靠什么呀?”

  

  阎长林高声回答:“还不是靠民心,靠主席的领导呀!”

  

  毛泽东笑着说:“对呀!靠民心!蒋介石没有想到,他天天想消灭我们,反而被我们消灭了。人心向背,这就决定了我们必定胜利,蒋介石必定失败。仗打完了就要开始建设了,进了北平就得搞建设,才能争取民心啊!”

  

  记者查阅史料得知,毛泽东非常重视和关心转移前的思想准备工作,曾亲自进行过检查和教育。据阎长林后来回忆,“赶考”出发前,毛泽东看到警卫班的战士正在开会讨论进城的事儿,便趁机问道:“进北平以后干什么,你们想过了没有,你们有没有进城享福的思想?”阎长林回答说:“大家在讨论的时候,都认为进城以后要提高警惕,要防止坏人的破坏和捣乱。”

  

  稍事停顿后,阎长林又补充道:“对大城市里的花花世界,要做到贫贱不能移,决不中资产阶级的糖衣炮弹。”毛泽东听了高兴地说:“你们的准备工作不错,有物质准备,也有精神准备。”

  

  接着,毛泽东又问大家进城后有什么想法?结果,五花八门的回答都出来了。有的说,城里车多,进城后要少出门,防止车祸;有的说,进城后不能看太阳上下班了,为了方便,要买一块表;还有的说,吃小米实在吃伤了,看到小米饭就饱了,进城后大概不会吃小米了吧。

  

  毛泽东听后,以略带批评的口吻说:“这不是思想问题冒出来了吗?有了钱买块手表是可以的。吃小米吃了那么多年,可别忘了,我们是用小米加步枪打败了日本侵略者和美蒋反动派的哟!”“可不要以为进城了,当官了,就不求上进了,不愿再过艰苦生活了。那样,就和李自成差不多了。我们共产党人一定要艰苦奋斗,把我们伟大的祖国建设得繁荣富强。”

  

  太阳西下,汽车不知不觉钻出山坳驶进平原,晚霞映衬下的燕赵大地显得格外妖娆。

  

  毛主席夜宿唐县淑闾村

  

  按行程计算,车队北上途中要在唐县留宿。

  

  “中央机关保卫人员到唐县来,原打算让毛主席和其他领导人留宿在王鹤寿家,因为王鹤寿是唐县入党最早的共产党员,长期担任重要职务,经历过各种严酷考验,毛主席住在他家当然安全可靠。后来考虑到他家在县城南关,周围社会和政治情况比较复杂。最后决定留宿在淑闾村李登魁烈士家。”

  

  唐县原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韩海山老先生告诉记者,李登魁家是一个革命家庭,其弟李冷是长期从事公安、保卫工作的干部,儿子李成瑞长期在晋察冀边区政府工作,两人都是抗战初期入党的,这个家庭完全可靠;同时,村民政治觉悟高,群众条件很好。

  

  淑闾村,一个距唐县城北4公里的大村镇,民风淳厚。该村在抗日战争时期就是八路军的一个兵站,曾遭受过日本侵略者的野蛮大屠杀,这个“浴火重生”的村庄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有幸成为开国领袖在“进京赶考”途中的第一个留宿地。

  

  3月23日傍晚,中央车队抵达淑闾村,毛主席在李家门前下车后,就住进北屋里。这一夜毛泽东几乎没有睡,前半夜同村干部座谈;后半夜伏在用门板支起的床上,一盏小油灯伴着他,一直工作到“东方露出鱼肚白”。

  

  “那一天,群众把街道和院子打扫得干干净净,屋子里铺上了谷草。当时还不知道在我家住的是毛主席,是后来才知道的。江青和李讷住在北屋的耳房里。”在一个仍保有当年建筑风格的老房里,李成瑞的弟媳、85岁的葛贵多老人拉着记者的手,讲述着60年前的难忘时光。

  

  当年的葛贵多年仅25岁,好奇的她从门缝里看到了毛主席,这件事也成了她对儿孙们讲得最多的故事。“主席带领的部队不扰民,天黑了之后才进村住下,第二天一大早就离开。很多村民们只知道来了一支解放军部队,直到几天后大家才知道,原来当时来的就是伟大领袖毛主席。”

  

  村主任李树尧告诉记者,现在村民的日子好了,家家都住上了大房子、新房子。唯独李家还是那套旧房,只有院子里的石榴树比当年粗了好多。因为大伙都想保留住这一珍贵的“红色见证”。

  

  据记载,1949年3月24日天刚蒙蒙亮,毛主席和中央其他领导人就悄悄告别淑闾村,继续北行了。

  

  “中央进京车队大概是那天中午时分到的保定,到达城西门外广场时,冀中区党委的领导林铁等早已在这里迎候毛主席了。当时围观的群众很多,考虑到情况比较复杂,有警务人员提出要不要‘净街’。没想到毛主席对驱赶群众这一套封建、国民党军阀的传统做法很不赞成,‘净街?净街干什么!看一看死不了人嘛’。在汽车里,毛主席还不断地向群众招手致意。”

  

  79岁的保定市原地方志办公室主任尤文远回忆说,党中央赴京“赶考”途中,在保定停留了将近4个小时。五大书记还兴致勃勃地吃了顿白洋淀师傅做的“清蒸卤煮鱼”。

  

  途经“天下第一州”

  

  文献记载,毛泽东和中共中央的“赶考”车队,是于1949年3月24日下午2时30分驶出古城保定继续往北的,经徐水、定兴、新城(今高碑店)等县,于傍晚30分驶出古城保定继续往北的,经徐水、定兴、新城(今高碑店)等县,于傍晚到达涿县(今涿州市)。“到涿县城南时,毛主席忽见眼前一片苍松翠柏,便问这是什么地方?随行人员说是三义宫,毛主席一听兴致来了,涿县好啊,历史上曾出过两个皇帝,汉昭烈帝刘备、宋太祖赵匡胤。尽管天色已晚,冷风嗖嗖,但毛主席还是下车看了看,进了三义宫大殿站在刘备的黄杨木雕像前,沉思片刻说,曹操占天时,孙权占地利,而刘备占的是人和啊。什么叫人和,人和就是团结,就是民心,团结就是力量。”涿州市三义宫景区齐志忠副经理讲的“故事”,记者已无从考证,但毛泽东的“人和”妙论确实多有记载和出处。

  

  除了“人和”说,在涿州还有一段佳话。当年毛泽东一行行至涿县时,已经掌灯,城门紧闭。守卫的哨兵将车队拦下,坚持称“没有我们领导的命令,不管你是谁,就是毛主席来了也不行,我们要执行命令!”在哨兵进城找领导汇期间,毛泽东耐心等待,并对卫士长说:“他们做得对,不要紧,可以等一等。”大家正着急的时候,中央机关打前站的同志和涿县领导,急急忙忙从城里跑来,边跑边喊:“进!进!快让汽车进去!”哨兵这才敬礼放行。“这段佳话,最早出自当时的亲历者涿县第一民主副县长徐幼宗之口,后来查阅好多党史资料,也都有相关记录。”现年70岁的涿州市原党史研究室副主任赵海声回忆说,当时涿州刚刚解放108天,安保工作是头等大事,士兵的举动完全合乎情理。“当年毛泽东进涿县时,发现这个素有‘天下第一州’之称的千年古郡冷冷清清,并听到了‘市场没回城,买卖难兴隆’的说法,便向当时县委书记王成俊询问情况。王成俊回答,为了城防,原国民党驻军把所有的商户都赶到城外去了,不让人们进城里来。解放后接管工作头绪较多,一时没顾上把市场迁回来。毛泽东当即说,工作千头万绪,先要从群众最需要的抓起,应该学会掌握城市工作的规律,马上把市场迁回来。”涿州市原档案局长刘桂郁告诉记者,从1951年起,涿县就开始举办周边地区物资交流会,而且在全保定地区最早成立了党委统战部,以调动民间工商界、知识界的积极性来发展地方经济。

  

  就这样,“市场回城”成了年轻的涿县县委学到的“执政第一课”。比起今天浩如烟海的市场经济知识,这一课似乎太简单了。但别忘了,这是一个刚从战火硝烟里成长起来的新生政权从头学起的第一课。

  

  当晚,毛泽东一行宿住涿县,地点在城内粉子胡同的第四十二军军部。建国后,该址一直由公安局占用,后来改为三义小学,校园内仅存毛主席当晚宿住的平房建筑一座。

  

  如今那间不同寻常的平房,已建成为“毛主席进京驻涿纪念馆”。进入纪念馆,看见那里陈列着煤油灯和老木床,仿佛在诉说着不尽的红色往事。

  

  枫树掩映双清别墅

  

  60年前的进京“赶考”,在《杨尚昆回忆录》中被称作“迁都”。1949年3月25日凌晨,中共中央五大书记和其他领导同志,在从北平赶来的市长叶剑英、铁道部长滕代远的陪同下,由涿县改乘火车向北平进发,这不是一次普通的旅行,它意味着中国革命由农村转移到了城市。

  

  中共中央、解放军总部进驻北平古都,是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3月25日下午,北平工人、农民、青年、妇女、教授、艺术家等各界人民代表和机关干部代表、各民主党派和民主人士满怀热情地迎接自己的领袖。

  

  下午4时许,毛泽东等中央领导由颐和园临时休息地到达西苑机场,顿时军乐四起,欢呼震天。5时整,机场上空升起了4颗白色的照明弹,阅兵开始。乐队高奏雄壮的《解放军进行曲》,50门六零炮陆续发出500发照明弹,弹光布撒,犹如千万颗星星挂在空中。

  

  当晚,中共中央五大书记宴请了李济深、沈钧儒、郭沫若等20多位爱国民主人士代表,表达了中共中央愿与各民主党派和爱国民主人士合作共事的诚意。夜宴结束后,毛泽东等乘车前往香山——— 双清别墅。

  

  杨尚昆在其回忆录中说,将香山确定为中共中央在北平的驻地,是考虑到当时北平的社会情况相当复杂,而香山距城里较远,和西山相连,便于警卫和防空,保证了中共中央机关和中央领导同志的安全。另外,选在香山,而不急于进城,考虑的是过渡。

  

  2009年8月28日,在香山即将被染红的时候,记者沿着当年伟人的足迹,从西柏坡来到了北京香山双清别墅。时光的流逝冲不走永恒的思念,岁月的交替磨不去历史的丰碑。60载春秋过去了,一踏进双清别墅,思绪立即穿越时空,回到了黎明降临神州的那一刻。

  

  双清别墅掩映于古树翠竹之间,坐北朝南的房舍高大宽敞,房前的一座六角红顶凉亭小巧玲珑,亭边有两棵参天的古银杏树,亭前直对的是一泓碧水。“当年,毛主席常常坐在这亭子里思考问题。那张毛主席看南京解放捷的照片就是在这里拍的。”工作人员小王讲解说,在这里毛泽东还吟就了那首千古绝唱《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从双清别墅大院的西门出去,有一条约100米的山径通往来青轩,那里就是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的住所。当时,中央确定香山为中共中央、解放军总部驻地,对外则称“劳动大学”。而双清别墅正是毛主席和他的战友们构筑共和国框架的地方。

  

  毛泽东在香山期间,领导实现七届二中全会提出的各项战略任务,完成了历史赋予的伟大使命。军事上,指挥人民解放军向全国进军;政治上,同各民主党派一道协商,筹建共和国,成立中央人民政府;经济上,提出了新中国经济建设根本方针。从1949年3月25日开始,毛泽东在双清别墅这个“考场”里,白天上课,请教民主人士,晚上在办公桌上写下对战役的判断和安排以及对建国体制的思考和方案。他日理万机,多方运筹,迎接着新中国的诞生。

  

  响彻寰宇的“人民万岁”

  

  重走当年进京“赶考”路,记者收集到许多关于毛泽东等领导人的逸闻趣事,其中多是反映毛泽东相信群众、热爱人民和关心人民的一贯思想。

  

  据北京档案局的老同志讲,1949年3月25日早晨,毛泽东与党中央其他领导同志在从涿县赶到清华园站下火车之后,乘汽车到颐和园益寿堂休息。行途,马路两旁站满了观看的群众和担负警卫的哨兵。哨兵一个个端着上刺刀的枪,背向马路,枪口朝前,戒备森严。对此,毛泽东非常生气:“警卫是怎么布置的?北平人民盼望我们来解放,可一见面就给人家一个下马威。这样做,太不近情理了!”

  

  负责警卫的同志解释说,北平刚解放,隐藏在人民群众中的国民党特务还没有彻底肃清,为确保党中央首长绝对安全,不得不采取这一警卫方式。毛泽东听了,不但没有消气,反而更加严厉地批评说:“怎么?那牛也要顶我们?那墙也要砸我们(沿路有的哨兵枪口前方是牛圈、墙壁)?我就不信坏人敢在众目睽睽之下行凶!”停了停,毛泽东语气缓和下来说:“我们办事处理问题,万不可只考虑自己,而伤害人民群众的感情。”从这以后,部队明确规定,凡是中央首长外出路线警卫,哨兵一律立正持枪,和颜悦色地面向群众。

  

  还有史料记载,党中央迁进北平的第三天,各部门工作基本就绪。这天晚上,食堂加餐四菜一汤,毛泽东颇有感触,批评说:“碗里有饭,不能光往自己的嘴里扒拉,老百姓的粮食早都被国民党抢光了,他们不少人在饿着肚子。如果这样吃下去,不用多久,我们的餐桌上的菜饭就将会摆满。到那时,我们把‘为人民服务’喊得越响,人民群众越恨我们。”这时有人告诉他,这次改善伙食,是为了庆祝搬迁的胜利。毛泽东听了更加严肃地说:“要想做脱离人民群众的事情,什么时候都可以找到借口。”

  

  在许多场所,毛泽东反复告诫党内同志,“我们决不做李自成”。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进入1949年6月以后,随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日期的临近,毛主席和他的战友进城办公的频率越来越高,常常是香山、中南海两地办公,午夜时分才返回香山。终于在9月21日,毛主席搬入了中南海菊香书屋,领导中国共产党向历史递交着他们用真诚和担当书写的答卷。

  

  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毛泽东等党和国家第一代领导人登上了天安门城楼,向世界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清静了许久的天安门广场顿时群情沸腾,欢呼雀跃。毛泽东俯视大地,喊出了一句开天辟地最朴素、最伟大的高呼:人民万岁!

  

  上下五千年,毛泽东第一个喊出了“人民万岁”。“万岁”是什么?是永恒,是不朽,是希望,是祝愿。人民,也只有人民才能万岁。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熟稔的一条真理。

  

  相关链接

  

  进京路线图

  

  西柏坡-灵寿-行唐-曲阳-唐县-完县(今顺平县)-保定-徐水-定兴-新城(今高碑店)-涿县(今涿州市)-清华园车站-颐和园-西苑机场-香山。这条长约360公里的路,在交通便利的今天,是一段车程只有3个多小时的短途。而60年前,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却是在经过了28年艰苦卓绝的长途跋涉后,才站到了这条路的起点。

  

  进京时间表

  

  1949年3月23日上午11时从西柏坡乘汽车出发——— 傍晚17时到达唐县淑闾村留宿至次日凌晨4时——— 24日上午11时许到达保定用餐、停留近四个小时——— 傍晚到达涿县(今涿州市)留宿,25日凌晨改乘火车——— 清华园站下火车——— 乘汽车到颐和园益寿堂休息——— 下午4时许到达西苑机场阅兵接见民主人士——— 傍晚乘车前往香山双清别墅。正是这短短的风尘仆仆的两天时间,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完成了中国共产党由革命党到执政党的转身。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