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毛泽东评《水浒》及后来的一件大怪事

2025-02-27 文摘 评论 阅读
  

  毛泽东评《水浒》及后来的一件大怪事  

  

  毛泽东当年有个“评水浒”。  

  正如历史上一切伟大事件,对其真意典义的群众性把握是必然在事后若干年一样,时隔30多年后的今天,我们不少人已渐渐搞清了毛泽东的真意及其中的正确伟大,也渐渐思索到另一些人在此事中的“怪”。  

  

  一、毛泽东发动《评水浒》就是要帮助我们民族“自己认识自己”  

  

  毛泽东对《水浒》的谈话,就是帮助人们把握我们民族文化缺陷、了解我们民族心性之弱点。他说:  

  “《水浒》这部书,好就好在投降。做反面教材,使人民都知道投降派。  

  “《水浒》只反贪官,不反皇帝。屏晁盖于一百零八人之外。宋江投降,搞修正主义,把晁的聚义厅改为忠义堂,让人招安了。宋江同高俅的斗争,是地主阶级内部这一派反对那一派的斗争。宋江投降了,就去打方腊。  

  “这支农民起义队伍的领袖不好,投降。李逵、吴用、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是好的,不愿投降。  

  “鲁迅评《水浒》评得好,他说:‘一部《水浒》,说得很分明:因为不反对天子,所以大军一到,便受招安,替国家打别的强盗──不替天行道的强盗去了。终于是奴才’(《三闭集·流氓的变迁》)”。

  毛泽东的思想再清楚不过了。在毛泽东看来,文艺作品所含示的思想观点是文化思想的投影和复写,而当文艺作品中的思想观点为社会大众认同和接受时,或者社会人们受作品影响而接受这些思想时,那么,作品的思想则可以看作社会思想、民族的思想。《水浒》是一部自产生以来,广为人们称赞的名著。它所包含的思想、倾向,自然可以看作是和相当多的中国人所拥有和喜爱的思想倾向。  

  这里不是说历史上真实人物,以及这些真实人物和《水浒》中人物的差异,仅就作品人物论,主人公宋江的艺术形象是一个濡染了中后期儒家思想、极精明于封建处世哲学、也有一点同情下层人民思想的人。有典型的“亚细亚型利己主义”倾向,主观为自己,有时亦能“客观为别人”,但更多时候则用“为别人”──处处表现为济世助人的“及时雨”,来塑造个人形象,谋取资本,捞大的好处。他本想官场渔利,封妻荫子。不料中道出事,于是巧取社会黑暗时代民众纷纷造反的力量,半是替天行道;半是战略性谋图,——是同朝庭分庭抗礼,展现实力,要挟皇帝“招安”,使自己钻进朝廷,圆起做做大官的甜美之梦。因此,从根本上说,宋江不反皇帝,也从未想到改变旧制度以推动社会发展…… 这实际是“为私造反”。  

  这样一个艺术形象,多少年来,多少读书人,多尐民众并不对此反感,有的反而欣赏宋江的精巧圆滑。──在鲁迅和毛泽东看来,这正好是我们民族文化思想落后面的表现;这部书的思想倾向是人民——他心目中的上帝——历史性缺陷的反馈镜。雄视百代的毛泽东怎能不借此体裁,重开历史新篇章呢&#;!  

  

  二、有两类极端对立者都故意将《评水浒》扯到“针对具体人”上  

  

  记得,在毛泽东发动《评水浒》当时,有些人似乎有点“莫名其妙”。不过,在莫名之余,个别具有浓重的想整人的定势心理的人,通常是摘句取义,用以影射、攻击别人。毛泽东对此十分生气,曾批评这种做法的荒唐,是“文不对题”。并且,当时记录毛泽东这段话的北京大学老师芦荻多次回忆说:当毛泽东了解到江青利用评水浒抓投降派时,躺在病床上的毛泽东居然用书打她。  

  这就是说,毛泽东当时《评水浒》的宗旨,在上层人物的江青类人中应是十分明确的。而另有一个回忆,却可以证明另一类人物对毛泽东的意图也是明确的。有资料说:  

  1975年开展的评论《水浒》的讨论,×××亲自找到江青,虚心地请教:“这段话是什么意思?是不是我们党内有了投降派?是指谁呢?”江青接过被×××用红铅笔划过的文章,着重看了他指给的一段:“只反贪官,不反皇帝——接受招安——镇压农民起义这就是《水浒》宣扬的投降主义的三部曲。有一种曾经颇为流行的论调,说什么宋江投降是‘农民的局限性’。这种论点,抹杀了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两个对立阶级、坚持农民起义路线和坚持投降主义路线两条路线的原则界限,实质上是为投降派辩护。中国历史上的农民起义,前赴后继,不屈不挠,向地主阶级的统治发动了猛烈的进攻,显示了中国农民阶级的革命硬骨头精神。只是由于当时没有新的生产力和新的生产关系,没有新的阶级力量,没有先进的政党,最后总是陷于失败。但是,失败不等于投降。向封建统治阶级投降,都是叛徒和奴才的勾当,跟‘农民的局限性’风马牛不相及。斗争不成功而失败,同追求升官发财而投降,怎么能说成是一回事?农民阶级尽管也有这样那样的‘局限性’,但决没有向封建统治阶级投降的这种‘局限性’……”  

  当时的江青,明白×××试探的目的,故作神秘地说:“毛主席找人谈话要评论《水浒》肯定有他的用意嘛。林彪和刘少奇,如果把林彪比作贪官,刘少奇可就是皇帝了。有人现在就是只批林彪的极左,而不批他的极右。毛主席说,林彪是极右,他和刘少奇一样,都是极右派。林彪的‘左’是伪装,右才是本质。你可是经过一场教育和锻炼的哟,必定会有分辨能力啊。”  

  听了江青的话,×××在表面上还是尽量地露出笑容,不怀好意地说道:“那么,这个宋江就是周总理了?我看他在一些重大问题上态度暧昧呀!”江青正色道:“周总理是紧跟毛主席的。相反,我们倒是应该在运动中经受考验和锻炼。”×××赶紧说:“我是听毛主席的,这几年来我不在中央的岗位上,对好多情况并不了解,所以没有发言权呀。我对你们的一些活动有点不了解,所以在政治局会议上我们也有争论,你不见怪吗?江青冷冷地给了他一篇文章,说:“那你就好好看看这篇文章吧,给主席念了此文后,主席说,这篇文章是写得最好的一篇。”  

  ×××回去后,立即找人研究这篇文章。他又专门把下面这段话划了出来:“宋江是《水浒》的主人翁。在文学作品里,‘主要人物是一定的阶级和倾向的代表’。《水浒》为了鼓吹投降主义,用浓笔酣墨刻画和歌颂了宋江这个投降派的典型。他一生以忠君作为自己言行的最高准则,根本不是什么‘农民起义的杰出领袖’,而是地主阶级的孝子贤孙,大宋皇帝的忠实奴才。正是由于‘忠君’,宋江一贯热衷于受招安。早在他上梁山之前,当武松被逼投奔二龙山的时候,宋江就劝武松说:‘如得朝廷招安,你便可撺掇鲁智深、杨志投降了。’宋江本人如果能够在仁义上爬得上去,他是决不会上山的。但是,……宋江上了梁山,就起劲地鼓吹招安、等待招安、乞求招安,推行了一条投降主义的路线。为了受招安,他处心积虑地排斥晁盖,架空晁盖,两面三刀,小恩小惠,笼络人心,篡夺领导权。晁盖一死,他就把晁的聚厅改为忠义堂,‘聚义’和‘忠义’,一字之差,篡改了梁山泊农民起义的革命路线……”  

  ×××当天就拿着这篇文章来到周恩来住院的301医院,边指给周恩来看,边说:“我们这些人的水平是越来越低了,到头来还得那个三滴水(指江青)来教我们如何革命。什么宋江、什么晁盖,完全是影射你,他们把你要当作宋江啊,晁盖就是指毛主席。他们也看到毛主席的时间不会很长了,所以要造这个舆论,一旦毛主席有个三长两短,他们就要指控你是宋江,然后把你打倒。我看这就是他们的阴谋。”  

  周恩来在病床上困难地摇了摇头,严肃地说:“你不要胡乱猜疑,评论《水浒》是毛主席的战略部署,我们都要紧跟。我看你还是好好地抓工作,接受毛主席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考验。”  

  ……  

  周恩来感到问题的严重,挣扎着坐了起来,瘦削的脸色涨得有些发红,质问道:“你们要干什么?对江青同志有意见可以当面提嘛,怎么可以乱来?还有没有党性原则?”趁着周恩来停顿的间隙,×××又说:“据我了解,中央绝大多数的同志都把江青这个人恨透了,她在全国基本上没有干一件好事情。”周恩来打断×××的话:“你越说越不象话了。江青紧跟毛主席搞好文化大革命,全国人民心中都很清楚,你不能用自己的认识代替别人,你也不要把自己的怨气撒在江青同志头上,这对你是没有什么好处的。要相信,毛主席是最伟大的政治家,别说你我,就是今后的几年,十几年里,都不一定有这样聪明和伟大的领袖出现。我还告戒你,刚才你说的这些话,在我这里只当你发发牢骚,到别的地方是无论如何不能再讲了。”  

  由上,——本网民重复地说:毛泽东当时《评水浒》的宗旨,在上层人物的江青类人中应是十分明确的,而同江青对立另一类人物对毛泽东的意图也是明确的。  

  ——这一问题的明确性,从十五年后,法庭上的江青一再要求同×××对证,而某些人却以种种理由对此加以回避,而得到确证。  

  

  三、怪事!1975年后的京城舆论  

  这个问题,本网民只想写一句话:尽管当年极端对立的两类人对毛泽东《评水浒》的真实目的十分清楚,——决不是针对周总理的,但是真大大地“怪”了——1975年后的京城舆论却满城风雨说“周恩来是毛泽东要整的投降派!……”(本网民当时在京城,对此曾亲耳闻之)后来的1976年,为此发生了天安门事件……  

标签:水浒   投降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