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不破哲三谈金融危机对当代资本主义和世界社会主义的影响
日共前主席不破哲三谈国际金融危机对当代资本主义和世界社会主义的影响
:赵静 《当代世界》 2009年第5期
应当代世界研究中心邀请,日本共产党中央前主席不破哲三率领的日共理论交流团于4月19~25日访问北京,就“国际金融危机对当代资本主义和世界社会主义的影响”进行了五场理论研讨。现将不破哲三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国际金融危机的性质是金融危机与生产过剩的结合,其根源是新自由主义的泛滥。
当前的危机形式上始于金融危机,实际暴露了美国生产与消费之间累积的矛盾,即金融资本严重脱离产业资本,通过金融手段创造虚拟需求,支撑虚假繁荣,危机一旦爆发,立即蔓延到整个美国经济体系,又通过新自由主义体系迅速传导到全世界。
苏东剧变后,新自由主义进一步向世界扩张蔓延。新自由主义的第一个支柱是废除所有管制资本的规则,任凭社会弱肉强食,第二个支柱是把追逐利润的舞台瞄准金融市场。拉美、东南亚等地区国家深受新自由主义之苦。在美国新自由主义体系里,产业资本不受重视,金融资本过度膨胀,这是美国统治世界的游戏规则。美国通过新自由主义全球化把自己的模式强加给其他国家。近10年来,世界各国人民提出了种种对策进行反抗。金融危机使新自由主义遭受极大削弱,但新自由主义反映了资本追逐利润的本质要求,将来在一定的背景下仍有可能死灰复燃。
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具有特殊的时代背景,其深层次影响尤为值得关注。一是危机发生在资本主义的中心美国,新自由主义盛行30年后美国模式难以为继;二是资本主义势力范围日益萎缩,从20世纪初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到二战后中国,越南革命成功,再到20世纪后期广大殖民地国家摆脱殖民统治,资本主义统治范围大大缩小,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人口现已降到世界人口的1/7;三是资本主义无限制的经济活动导致地球变暖,资本主义在21世纪能否存续下去广受质疑。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危机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发展志向均有深远影响。
金融危机是对资本主义的沉重打击,进一步暴露了资本主义的局限性,需要重估资本主义的生命力。
金融危机暴露了资本主义“利润至上主义”的本质,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有进一步深化的趋势。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就是以获得剩余价值为目的,即“利润至上主义”,这个本质贯穿资本主义发展始终。它既是资本主义发展壮大的动力,又是危机产生的病因。
在金融危机背景下,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社会阶级关系发生变化,资本主义国家贫困阶层有所扩大;二是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发展中国家无法实现独立自主的经济发展,资本主义加剧了南北矛盾;三是资本主义无法避免经济危机和经济萧条,有时以更加激烈的形式爆发出来;四是破坏地球环境。前两个问题关系到终结资本主义的力量的成长,后两个问题关系资本主义在21世纪的存续。
金融危机表明资本主义寄生性、腐朽性日益严重,需重估其生命力。金融危机不能简单归结为错误政策的结果,更要看到是资本主义发展到最后阶段的表现。金融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特定阶段,金融资本是银行资本和工业资本的结合,它只关心利润而不关心生产,是危机的罪魁祸首。但经济危机不等于资本主义的终结,资本主义一方面暴露出自身的严重局限性,另一方面又在可能的范围内进行自我调节。美国、日本、欧洲都在采取自我调节措施,对资本主义的生命力仍需深入研究。这次金融危机是否表明资本主义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尚不能遽下断语。资本主义能否继续存在和发展,不仅要看经济条件,还要看社会基础,要看社会主义能否在资本主义国家获得大多数人民的拥护。马克思和列宁曾经预言,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分别将在19世纪和20世纪过渡到社会主义,但最终并未实现。在新的形势下,如果在争取人民方面多做工作,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过渡到社会主义不是没有可能的。
资本主义国家的救治措施治标不治本,资本主义已经无法统治世界。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曾经发生大危机,罗斯福新政只是缓和了危机,并未找到解决危机的根本出路。罗斯福政府为应对危机,采取了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维护工会权利等措施,这刘缓解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有益的。当前的危机既有金融危机又有生产过剩危机,而资本主义国家的拯救措施主要着眼于金融危机,通过国家财政采取大量救济措施,不可能解决根本性问题。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已经发生根本变化,伊拉克战争表明美国不能在政治上控制世界,这次经济危机表明美国不能在经济上控制世界。没有中国、印度、巴西等国的参与配合,资本主义国家无法主导世界事务。长期以来,美国想向全世界输出新自由主义,严重扭曲了国际金融秩序,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迫切地提上了议事日程。最近召开的G20峰会对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和加强金融监管等进行了讨论,但并没有制定新的规则,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任重道远,解决金融危机才刚刚开始。
金融危机对世界社会主义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社会主义国家既要面对当前危机,又要面对社会主义长期发展的考验。
要辩证地看待金融危机给世界社会主义带来的挑战和机遇。一方面,金融危机使世界人民意识到社会主义才是世界发展的方向,但另一方面,社会主义国家也受到危机的消极影响,面临如何应对危机并对民众进行解释,使之进一步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对社会主义力量来说,如何把应对危机与社会变革结合起来是一个挑战。在资本主义国家,民众意识到资本主义的危害不一定就会支持社会主义,要让人民从事争取社会主义的斗争,必须阶段性地开展工作,提升民众的斗争觉悟。
社会主义国家也存在经济危机问题,需利用自身优势寻找应对危机出路。一般来说,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国家才有的现象。但作为同一个世界的组成部分,社会主义对外要与资本主义交往,对内要采取市场经济等经济成分,决定了社会主义国家也会发生经济危机现象。即使排除上述因素,社会主义国家也存在发生经济危机的可能。比如,宏观调控会发生问题,生产和消费之间发生矛盾等。在中国,地方政府职能较强,各地重复投资,引发投资过热问题,这是市场经济在社会主义国家的反映。因此,对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会议认为,中国经济的“制高点”是宏观调控,虽然中国的人均GDP还很低,但中国能发挥体制上的优势,凝聚力量应对危机,优先解决民生问题,尤其是加强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这是其他国家没有的优势。
在社会主义国家中,是否存在拥护社会主义的多数派,对于社会主义的长远发展十分关键。中国新一代没有革命的切身体会,也没有亲身体验资本主义制度的危害,社会上有可能出现反社会主义的思想。通过市场经济走社会主义道路,如放任不管,社会主义也可能被削弱。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不仅应让外界了解,更应让中国的老百姓体会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拉美左翼发展势头不减,进一步削弱了资本主义,壮大了社会主义。
拉美左翼是世界社会主义中的独特现象,需要站在科学社会主义的立场来分析这一现象并决定采取何种态度。马克思对巴黎公社的分析对如何看拉美左翼有参考价值。巴黎公社有形形色色的社会主义者参加,蒲鲁东、布朗基等社会主义者是主要参与者,马克思主义者并没有领导这次革命,但马克思还是认为巴黎公社是工人阶级的政权,是真正意义的社会主义革命。在当今各国,没有共产党的地方也会发生革命,要用宽广的视野来看待这种现象。委内瑞拉、玻利维亚、厄瓜多尔等拉美国家正在兴起新的社会主义运动,但在这些国家的左翼运动中,共产党没有发挥很大作用。所以,即使没有共产党,资本主义社会也会发生革命性变化,这是资本主义制度本身缺陷决定的,一定要用开阔的视野和立场去看待这些问题。
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拉美左翼进一步发展,最近萨尔瓦多总统选举中左翼获得胜利,拉美左派政权或中左联合政权国家在拉美国家中已经占据多数。拉美左翼上台有两个原因:一是与新自由主义斗争的结果。拉美国家只要提反对新自由主义,就会一呼百应,赢得广大群众的大力支持。IMF曾在阿根廷搞新自由主义试验,当时的阿根廷作为模范生被推广,后来新自由主义在阿根廷彻底失败,所以群众中出现了反对新自由主义的欢呼。二是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当时拉美的智利和墨西哥是安理会理事国,虽然墨西哥政府亲美,但这两个国家都反对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拉美人民给这两个国家以强烈支持。目前,委内瑞拉政府采取各种措施改善人民生活,查韦斯受到人民拥护。委内瑞拉举行过16次国民投票,查韦斯赢得了15次之多。说明左翼在拉美具有深厚的社会基础,这对世界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将起到促进作用。
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仍将保持长期互动关系,两种制度和平共处的局面可能维持到22世纪。
此次经济危机虽然重创了资本主义,但是没有社会主义变革的主体力量,资本主义还会继续存在下去。社会主义国家还将与资本主义长期共存。实现社会主义有以下途径:一是取得国家政权后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如前苏联、古巴、中国和越南等,中越两国通过走市场经济道路,经济成分中的资本主义成分和社会主义成分共存,最后社会主义成分占据主导地位;二是伴随各国政治民主主义越来越发展,通过议会选举达成多数意见成为趋势,其前提是大多数国民有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自觉性。在资本主义国家要想一下子改变现行体制是不可能的。社会主义并不是提出一个口号或愿景,就能吸引国民,需要一步步变革让其信服,靠切实的工作来吸引他们。
争取实现社会主义的国家会越来越多,实现社会主义道路也是多样的。未来社会主义社会有三个特征:一是所有生产资料和经济活动由社会共同所有和管理;二是从国家统治过渡到社会自治,社会通过自治规则而不是国家权力来维持;三是社会规则确保每个有劳动能力的人都为公共利益提供义务。为了应对个人取向的多样性,市场经济还会发挥局部性作用,通过市场满足人的不同需要和爱好。 相关文章 社科:金融危机下的资本主义制度危机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思考——金融危机预警机制初探清湖渔夫:全球性货币战争的时代特征从CDS的角度看08危机真相不是金融危机是资本主义的系统性危机美国次贷重创重临或达730亿美元窟窿金融危机远未成为历史经济危机的逻辑(下篇)——从生产过剩到金融过剩的危机经济危机的逻辑——从生产过剩到金融过剩的危机吕永岩:“富外穷内”国际板未面世便现魔影张庭宾:美国最危险之地——利率衍生品巨额美债何去何从
:赵静 《当代世界》 2009年第5期
应当代世界研究中心邀请,日本共产党中央前主席不破哲三率领的日共理论交流团于4月19~25日访问北京,就“国际金融危机对当代资本主义和世界社会主义的影响”进行了五场理论研讨。现将不破哲三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国际金融危机的性质是金融危机与生产过剩的结合,其根源是新自由主义的泛滥。
当前的危机形式上始于金融危机,实际暴露了美国生产与消费之间累积的矛盾,即金融资本严重脱离产业资本,通过金融手段创造虚拟需求,支撑虚假繁荣,危机一旦爆发,立即蔓延到整个美国经济体系,又通过新自由主义体系迅速传导到全世界。
苏东剧变后,新自由主义进一步向世界扩张蔓延。新自由主义的第一个支柱是废除所有管制资本的规则,任凭社会弱肉强食,第二个支柱是把追逐利润的舞台瞄准金融市场。拉美、东南亚等地区国家深受新自由主义之苦。在美国新自由主义体系里,产业资本不受重视,金融资本过度膨胀,这是美国统治世界的游戏规则。美国通过新自由主义全球化把自己的模式强加给其他国家。近10年来,世界各国人民提出了种种对策进行反抗。金融危机使新自由主义遭受极大削弱,但新自由主义反映了资本追逐利润的本质要求,将来在一定的背景下仍有可能死灰复燃。
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具有特殊的时代背景,其深层次影响尤为值得关注。一是危机发生在资本主义的中心美国,新自由主义盛行30年后美国模式难以为继;二是资本主义势力范围日益萎缩,从20世纪初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到二战后中国,越南革命成功,再到20世纪后期广大殖民地国家摆脱殖民统治,资本主义统治范围大大缩小,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人口现已降到世界人口的1/7;三是资本主义无限制的经济活动导致地球变暖,资本主义在21世纪能否存续下去广受质疑。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危机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发展志向均有深远影响。
金融危机是对资本主义的沉重打击,进一步暴露了资本主义的局限性,需要重估资本主义的生命力。
金融危机暴露了资本主义“利润至上主义”的本质,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有进一步深化的趋势。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就是以获得剩余价值为目的,即“利润至上主义”,这个本质贯穿资本主义发展始终。它既是资本主义发展壮大的动力,又是危机产生的病因。
在金融危机背景下,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社会阶级关系发生变化,资本主义国家贫困阶层有所扩大;二是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发展中国家无法实现独立自主的经济发展,资本主义加剧了南北矛盾;三是资本主义无法避免经济危机和经济萧条,有时以更加激烈的形式爆发出来;四是破坏地球环境。前两个问题关系到终结资本主义的力量的成长,后两个问题关系资本主义在21世纪的存续。
金融危机表明资本主义寄生性、腐朽性日益严重,需重估其生命力。金融危机不能简单归结为错误政策的结果,更要看到是资本主义发展到最后阶段的表现。金融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特定阶段,金融资本是银行资本和工业资本的结合,它只关心利润而不关心生产,是危机的罪魁祸首。但经济危机不等于资本主义的终结,资本主义一方面暴露出自身的严重局限性,另一方面又在可能的范围内进行自我调节。美国、日本、欧洲都在采取自我调节措施,对资本主义的生命力仍需深入研究。这次金融危机是否表明资本主义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尚不能遽下断语。资本主义能否继续存在和发展,不仅要看经济条件,还要看社会基础,要看社会主义能否在资本主义国家获得大多数人民的拥护。马克思和列宁曾经预言,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分别将在19世纪和20世纪过渡到社会主义,但最终并未实现。在新的形势下,如果在争取人民方面多做工作,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过渡到社会主义不是没有可能的。
资本主义国家的救治措施治标不治本,资本主义已经无法统治世界。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曾经发生大危机,罗斯福新政只是缓和了危机,并未找到解决危机的根本出路。罗斯福政府为应对危机,采取了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维护工会权利等措施,这刘缓解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有益的。当前的危机既有金融危机又有生产过剩危机,而资本主义国家的拯救措施主要着眼于金融危机,通过国家财政采取大量救济措施,不可能解决根本性问题。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已经发生根本变化,伊拉克战争表明美国不能在政治上控制世界,这次经济危机表明美国不能在经济上控制世界。没有中国、印度、巴西等国的参与配合,资本主义国家无法主导世界事务。长期以来,美国想向全世界输出新自由主义,严重扭曲了国际金融秩序,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迫切地提上了议事日程。最近召开的G20峰会对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和加强金融监管等进行了讨论,但并没有制定新的规则,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任重道远,解决金融危机才刚刚开始。
金融危机对世界社会主义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社会主义国家既要面对当前危机,又要面对社会主义长期发展的考验。
要辩证地看待金融危机给世界社会主义带来的挑战和机遇。一方面,金融危机使世界人民意识到社会主义才是世界发展的方向,但另一方面,社会主义国家也受到危机的消极影响,面临如何应对危机并对民众进行解释,使之进一步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对社会主义力量来说,如何把应对危机与社会变革结合起来是一个挑战。在资本主义国家,民众意识到资本主义的危害不一定就会支持社会主义,要让人民从事争取社会主义的斗争,必须阶段性地开展工作,提升民众的斗争觉悟。
社会主义国家也存在经济危机问题,需利用自身优势寻找应对危机出路。一般来说,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国家才有的现象。但作为同一个世界的组成部分,社会主义对外要与资本主义交往,对内要采取市场经济等经济成分,决定了社会主义国家也会发生经济危机现象。即使排除上述因素,社会主义国家也存在发生经济危机的可能。比如,宏观调控会发生问题,生产和消费之间发生矛盾等。在中国,地方政府职能较强,各地重复投资,引发投资过热问题,这是市场经济在社会主义国家的反映。因此,对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会议认为,中国经济的“制高点”是宏观调控,虽然中国的人均GDP还很低,但中国能发挥体制上的优势,凝聚力量应对危机,优先解决民生问题,尤其是加强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这是其他国家没有的优势。
在社会主义国家中,是否存在拥护社会主义的多数派,对于社会主义的长远发展十分关键。中国新一代没有革命的切身体会,也没有亲身体验资本主义制度的危害,社会上有可能出现反社会主义的思想。通过市场经济走社会主义道路,如放任不管,社会主义也可能被削弱。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不仅应让外界了解,更应让中国的老百姓体会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拉美左翼发展势头不减,进一步削弱了资本主义,壮大了社会主义。
拉美左翼是世界社会主义中的独特现象,需要站在科学社会主义的立场来分析这一现象并决定采取何种态度。马克思对巴黎公社的分析对如何看拉美左翼有参考价值。巴黎公社有形形色色的社会主义者参加,蒲鲁东、布朗基等社会主义者是主要参与者,马克思主义者并没有领导这次革命,但马克思还是认为巴黎公社是工人阶级的政权,是真正意义的社会主义革命。在当今各国,没有共产党的地方也会发生革命,要用宽广的视野来看待这种现象。委内瑞拉、玻利维亚、厄瓜多尔等拉美国家正在兴起新的社会主义运动,但在这些国家的左翼运动中,共产党没有发挥很大作用。所以,即使没有共产党,资本主义社会也会发生革命性变化,这是资本主义制度本身缺陷决定的,一定要用开阔的视野和立场去看待这些问题。
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拉美左翼进一步发展,最近萨尔瓦多总统选举中左翼获得胜利,拉美左派政权或中左联合政权国家在拉美国家中已经占据多数。拉美左翼上台有两个原因:一是与新自由主义斗争的结果。拉美国家只要提反对新自由主义,就会一呼百应,赢得广大群众的大力支持。IMF曾在阿根廷搞新自由主义试验,当时的阿根廷作为模范生被推广,后来新自由主义在阿根廷彻底失败,所以群众中出现了反对新自由主义的欢呼。二是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当时拉美的智利和墨西哥是安理会理事国,虽然墨西哥政府亲美,但这两个国家都反对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拉美人民给这两个国家以强烈支持。目前,委内瑞拉政府采取各种措施改善人民生活,查韦斯受到人民拥护。委内瑞拉举行过16次国民投票,查韦斯赢得了15次之多。说明左翼在拉美具有深厚的社会基础,这对世界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将起到促进作用。
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仍将保持长期互动关系,两种制度和平共处的局面可能维持到22世纪。
此次经济危机虽然重创了资本主义,但是没有社会主义变革的主体力量,资本主义还会继续存在下去。社会主义国家还将与资本主义长期共存。实现社会主义有以下途径:一是取得国家政权后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如前苏联、古巴、中国和越南等,中越两国通过走市场经济道路,经济成分中的资本主义成分和社会主义成分共存,最后社会主义成分占据主导地位;二是伴随各国政治民主主义越来越发展,通过议会选举达成多数意见成为趋势,其前提是大多数国民有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自觉性。在资本主义国家要想一下子改变现行体制是不可能的。社会主义并不是提出一个口号或愿景,就能吸引国民,需要一步步变革让其信服,靠切实的工作来吸引他们。
争取实现社会主义的国家会越来越多,实现社会主义道路也是多样的。未来社会主义社会有三个特征:一是所有生产资料和经济活动由社会共同所有和管理;二是从国家统治过渡到社会自治,社会通过自治规则而不是国家权力来维持;三是社会规则确保每个有劳动能力的人都为公共利益提供义务。为了应对个人取向的多样性,市场经济还会发挥局部性作用,通过市场满足人的不同需要和爱好。 相关文章 社科:金融危机下的资本主义制度危机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思考——金融危机预警机制初探清湖渔夫:全球性货币战争的时代特征从CDS的角度看08危机真相不是金融危机是资本主义的系统性危机美国次贷重创重临或达730亿美元窟窿金融危机远未成为历史经济危机的逻辑(下篇)——从生产过剩到金融过剩的危机经济危机的逻辑——从生产过剩到金融过剩的危机吕永岩:“富外穷内”国际板未面世便现魔影张庭宾:美国最危险之地——利率衍生品巨额美债何去何从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