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忍滞涨吧!
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最近指出,从中国近期来看,维持9%的经济增长率,还把3%的通货膨胀率作为一个警戒线,会给经济带来很多问题。所以通货膨胀率应该提到4%到4.5%之间,4.5%的通货膨胀率作为警戒线是可以的,是社会可以承受的。
中国宏观经济学会秘书长王建说,“要容忍一个更高的通胀率。”他认为,对于中国而言,进口大宗商品将造成输入型通胀,中国没有办法制止只能接受现实。另外,中国食品推动的结构型通胀,也是长期性的。因此,只要通胀没有伤害到增长,就需要容忍。他说,如果中国潜在的经济增长边界是10%,可能通货膨胀最高也能容忍小于或等于10%。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刘福垣在30号举行的“2010亚洲经济合作论坛”上表示,物价涨几个点无需着急,物价上涨正是在拉动内需的一个反应。“我们没有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政府政策的产物,拉动内需物价就要上涨。物价上涨正是在拉动内需的一个反应。所以我认为每年三到五个百分点的物价上升,每年10左右的GDP上升,每年15左右的工资上升,每年一两个百分点的汇率上升,我们中国要想成为强国,非得是“三高”。物价高、人价高、钱价高。”
多么循循善诱的中国经济学家啊,昨天他们不遗余力地宣扬低通胀、高增长是最美好的经济表现,能够健康、快速、持续地永远发展;今天,他们与时俱进了,通胀是好的,它恰恰是内需启动的重要标志!中国人需要物价高、人价高、钱价高,这是强国之路!
是什么抬高了物价?百姓的钱包鼓得不行了?富得流油了?为什么还在抱怨米、面、食用油、大豆、绿豆、姜、蒜、一般蔬菜、汽油、天然气、煤炭、棉花涨价?2万平米的房价都富了谁?
百姓的收入增幅超过通胀率了?这十年物价翻了几个跟斗,工资基本却原地不动,工资所得税不见减少,车船税、拥堵税、房产税已经整装待发。
中国的GDP接近10%的年增长率,不可谓不高,但它是在中国货币供应量十年扩大450%, M2是GDP的1.8倍的基础上取得的,而美国只有0.6倍,日本、韩国不过是1倍左右。这样的粗放货币投放怎能不通胀?!这样的增长对于原地踏步的收入来讲,无疑是衰退。
尽管用如此高剂量的兴奋剂刺激,但亢奋的中国经济还是逐渐地萎缩下去了,原材料在涨价,PPI在稳步抬升,税负在增加,人民币在升值,消费需求依然不足,投机资本还在泛滥,这一切都在挤压着企业脆弱的利润空间,它们的选择是限产保价,垄断巨头中石油中石化已经在行动,它们减少柴油的供应,逼宫发改委再次提价;而在自由竞争领域,10月1日,美的员工强大伟以生命的代价,让中国家电行业“暴力竞争”的乱象以惨烈的方式呈现在世人面前。
昨天,中国的经济学家们在总结日本滞涨的教训,避免跌入失去的十年,今天,智囊们已经为自己的经济成果欢呼雀跃了——滞涨真的不错。
为了获得巨额的土地收益,地方政府已经演变成了开发商的拆迁雇员,强制拆迁、暴利拆迁此起彼伏,失地农民、拆迁市民自焚抗争接连不断,动用全部的行政力量与民争利,与矿难一样,拆迁死亡一人不过赔偿二三十万,不及房价的十分之一,这哪里来的高人价?
人民币的对外升值的表象掩盖不了对内贬值的真相,这是钱价高?
低收入、低人命、低福利、高税负、高物价,你还要强国的子民容忍度多高?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