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石油价格波动后的美国黑手
美资又开始忽悠油价要超100美元 / 桶
英国《金融时》10月26日道,美银美林全球大宗商品研究部主任弗朗西斯科·布兰奇说,因需求周期性回升、美元急剧贬值及全球流动性增长强劲,原油价格明年可能涨至每桶100美元以上。以中国为首的新兴市场国家的需求强势反弹,将为明年的全球石油市场注入巨大活力。路透社10月30日道,受经济数据下滑的打压,美国12月交货的原油期货价格下跌2.87美元,收于每桶77美元。许多专家认为,经济开始复苏和美元的持续疲软是推动市场油价的原因。
国际间认为石油的合理价位在每桶60-70美元,高于这个区间就是投机价格。原油市场专家上周也对油价上涨过高表示异议。石油输出国组织秘书长巴德里说,目前油价水平过高,“令人不舒服”。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则说,每桶60美元的价格才是公道的。
美国是操控石油价格大幅波动的背后黑手
中国石油大学刘林教授研究认为“美元作为国际货币,美元事实上承担了全球交易媒介、价值储藏和计价单位三大职能。”从交易来看,全球4/5以上的外汇交易以及超过一半的出口是以美元来计价的。从储藏来看,全球官方外汇储备的2/3是由美元来充当的。从计价来看,在当前的国际石油交易中,几乎100%是以美元计价的,每年全球的石油贸易超过6000亿美元,占全球贸易总额的10%。
美国为了缓解次贷危机所采取的低利率和弱势美元政策,直接带来了流动性泛滥,美元持续贬值,导致包括原油等大宗商品价格暴涨。国际原油价格在美国宽松的货币政策的推动下,2008年7月达到历史最高点每桶147美元。在金融危机冲击实体经济的背景下,油价又迅速一路下跌至35美元。 “ (美国)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流动性泛滥,流动性泛滥和经济的强劲增长导致原油价格暴涨; 而金融危机导致流动性不足,当流动性不足时,实体经济衰退,石油市场又会受到美元计价机制的影响,导致原油价格暴跌。” 石油价格的暴涨与暴跌看似扑朔迷离,背后其实是美国根据国内经济利益和全球利益的需要在操控着油价。
美元霸权与石油美元的关系
虽然美国没有宣布美元与石油直接挂钩,但美国通过垄断像石油等大宗商品的交易计价权,保证了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霸权地位,这就是美元作为国际货币与石油美元定价机制之间最本质的关系。首先,美国财政部可以几乎不花成本狂印美钞,在全球市场购买石油,美国输出美元这一虚拟符号,换取到的是真金白银的石油资源。这是美国和美元的特权,这种特权正是通过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霸主地位实现的。其次,美国可以根据国内经济利益和全球利益的需要来影响和控制油价。既然石油交易以美元计价,任何国家只要购买石油,就必须要美元,这样,美国就可以通过国内的利率调整和美元汇率政策影响和操纵国际油价。
美国操纵石油价格给中国添堵
据中国海关统计,2008年我国进口原油1.79亿吨,进口额超过1200亿美元,同比增加9.6%;原油进口平均价格723美元/吨,涨幅高达47.7%。仅此一项,我国就多付出600亿美元。2008年全年我国进口成品油3885万吨,同比增长14.94%。 成品油进口额接近300亿美元。国际原油价格的飙涨无疑大大增加了中国经济的发展成本。
有分析人士指出,美国除了一直对中国经济进行公开威胁, 还想尽办法对中国既定的经济结构调整战略设置障碍。为了冲击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也为了转移美国次贷危机的风险,美国资本在2007年7月至2008年8月策划了国际石油价格从每桶70美元到147美元的“疯狂行动”。
2007年8月初, 美国决策层原打算用伊拉克战争与阿富汗战争的胜利果实去“悄悄烫平的”美国次贷危机,随着美国“两房问题”及由此而产生的次贷问题被美国媒体导而曝光,捂了几年的次贷危机全面爆发。华盛顿和华尔街深知美国次贷危机的风险巨大,为了向全球转嫁风险,美国资本开始推升石油等大宗商品价格,并将涨价诱因之污水泼向中国,无限夸大中国需求的影响。几天后,国际石油价格迅速由50多美元飙升,突破每桶80美元关口。到2008年8月, 石油价格翻番达到了每桶147美元。不难发现,石油价格飙升的过程,就是美国次贷危机逐渐深化的过程。高油价对欧盟、日本的经济运行成本影响不太大。中国和俄罗斯却大受受影响,但影响的结果却大相庭径。 俄罗斯经济规模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扩张了近30%,使普京有能力提前偿还西方债务。美国资本将石油推升至147美元天价的本意,绝不是想帮助俄罗斯发展经济,其真实目的是公开威胁中国、干扰中国的经济运行、为中国既定的经济结构调整战略设置障碍,迫使中国愿意成为一个“负责任的利益攸关方”。
中国政府感受到了国际资本的阴谋。同时开始出台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给中国经济强行降温。2007年11月份,A股股指开始从6000多点的历史高位一路下滑,一路高涨的中国房地产价格也在同年12月出现了回落。由于中国政府“提前调控”,一路飙升的油价对中国经济运行的负面影响远不如美国人事前期望地那样严重。提前调控的中国经济得以从容应对每桶147美元、甚至更高的高油价,反倒是俄罗斯经济,感受到了“高处不胜寒”的恐惧。俄罗斯担心用美元结算的虚高油价一旦暴跌将对俄罗斯经济造成重大打击。哪壶不开提哪壶!2008年8月8日俄罗斯和格鲁吉亚战争爆发,国际石油价格也立刻开始了掉头暴跌。 2008年12月,油价跌到了每桶35美元的水平。石油价格的暴跌,使先前被美国资本攻击的中国经济,又成了低油价的最大受益者,中国政府趁机完成了自己的战略石油储备。由于俄罗斯经济过度依赖石油,石油企业收入在俄国家财政预算收入中所占比重超过50%,在俄国家税收总收入中所占比重高达89%。石油价格暴跌使俄罗斯证券市场、房地产市场突然从山顶跌到山谷,俄罗斯经济受到重创。
美国资本玩的太过火,没想到伤及自己。美国这次如此操控国际油价出现一个严重后果,就是产油大国对美国和美元彻底失望,决心摆脱石油美元的桎梏。俄罗斯、沙特、伊朗和委内瑞拉等产油大国决定“自己的石油价格自己订”。这怕是让美国要搬起石头砸到自己的脚了,此是后话。
相关文章 社科:金融危机下的资本主义制度危机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思考——金融危机预警机制初探清湖渔夫:全球性货币战争的时代特征从CDS的角度看08危机真相不是金融危机是资本主义的系统性危机美国次贷重创重临或达730亿美元窟窿金融危机远未成为历史经济危机的逻辑(下篇)——从生产过剩到金融过剩的危机经济危机的逻辑——从生产过剩到金融过剩的危机吕永岩:“富外穷内”国际板未面世便现魔影张庭宾:美国最危险之地——利率衍生品巨额美债何去何从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