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情报局寻找对伊朗战争借口
美情局寻找对伊朗战争借口
《瞭望》文章:伊朗软硬两手抗危机
美情机构寻找战争借口的做法,酷似伊拉克战前情形的再现
文/唐继赞
美国和伊朗围绕伊拉克乱局和伊朗核问题的唇枪舌剑愈演愈烈,双方的备战工作也在加紧进行。
被过滤广告
美国是否会在短期内对伊朗动武,成为国际舆论关注的焦点。海湾地区再次战云密布,美伊之战似乎又逼近了一步。
美国咄咄逼人,主要在两个问题上不断对伊朗施压。其一,布什政府认定,伊朗插手了伊拉克乱局。伊战结束近4年后的今天,伊安全形势越来越恶化。尤其是布什今年1月10日宣布以增兵为主旋律的伊拉克新政策后,伊国内局势更加糟糕。2月初以来,随着驻伊美军和伊安全部队巴格达新安全计划的执行,伊反美武装更加活跃,一次死伤百人以上的恶性袭击事件时有发生。面对日益加剧的被动局面,美国把矛头指向了伊朗。
美国人说,伊朗资助和训练了伊拉克什叶派反美武装,并向他们提供了致命武器。2月11日,驻伊美军在巴格达向媒体展示了据说是来自伊朗的爆炸装置残片,其中包括具有高穿透能力的路边炸弹弹片。据称,有情显示,这些武器自2004年6月以来,至少造成了170多名美军士兵死亡,600多人受伤。在这些“伊朗制造”的武器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种被美军称为“EFP”的炸弹。据说这种炸弹具有极强的穿甲能力和杀伤力,不仅美军的“悍马”军车不在话下,就连坦克有时也会被它炸穿。美国国防部长盖茨曾经表示,美国军方掌握的一些爆炸物上的标记证明,伊朗直接向伊拉克“非法”武装提供了炸弹,或者向其传授了制造类似炸弹的技术。
所谓伊朗向伊拉克反美武装提供武器,目前还仅仅是美国情机构根据一系列相关因素推断得出的结论,其中包括对缴获爆炸装置的分析和检验、关于伊朗革命卫队和黎巴嫩真主党在伊朗和伊拉克训练伊什叶派武装人员的情,以及1月11日搜查伊朗驻伊拉克埃尔比勒办事处时获取的文件。但是,就连美国人自己都承认,截至目前他们并没有得到伊朗人直接参与伊拉克反美武装袭击活动的“铁证”。
其二,美国人指责伊朗抗拒安理会决议,继续研制核武器。去年7月,联合国安理会就伊朗核问题通过了警告性的1696号决议,伊朗未予理睬,照样进行铀浓缩活动。12月,安理会又在美国的推动下,作出了含有制裁内容的1737号决议,伊朗仍然我行我素,不仅没有停止铀浓缩活动,还宣布将在今年3月20日之前完成3000台离心机的安装工作,生产工业级浓缩铀。
对于1737号决议不能如愿以偿,伊朗在核问题上又继续坚持强硬立场,美国自然极为不满。布什政府一方面要求安理会对伊朗采取更严厉的制裁措施,另一方面威胁要对伊朗动武,彻底摧毁其核设施。12月23日通过的1737号决议给伊朗的60天宽限期即将结束,届时如果伊朗再不停止铀浓缩活动,联合国将采取更加严厉的制裁措施。届时,美国必然会再出新招,对伊朗进一步施压,甚至动武。
面对美国的动武恐吓和加大制裁力度的威胁,伊朗采取了惯用的软硬两手对策。硬的一手是针锋相对。自美国向海湾增兵以来,伊朗一方面在“口水仗”中毫不示弱,批驳美国关于伊朗向伊拉克反美武装提供武器的指责,并称不怕美国动武。另一方面,伊朗也在认真备战。一段时间以来,伊朗大搞军演、试射本国生产的中短程导弹、加速部署俄制“托尔-M1”防空系统。据阿拉伯媒体披露,如果美国真的动武,伊朗将打出5张牌。第一,封锁霍尔木兹海峡,使世界石油市场瘫痪,造成油价大幅飙升;第二,大批伊朗士兵进入伊拉克,协同伊什叶派武装对付驻伊美军;第三,对海湾地区美国驻军和基地采取军事行动,并把战火烧到整个海湾地区;第四,针对驻黎巴嫩国际部队开辟另一战场,策动真主党对以色列进行火箭弹袭击,以牵制美国在伊朗的军事行动;第五,作为最后选择,对海湾地区石油设施进行打击。
伊朗也采取了软的一面。首先,伊朗没有与国际原子能机构断绝关系,也没有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为了显示核计划的透明度,伊朗还邀请不结盟国家代表参观其核设施。其次,伊朗始终没有放弃通过谈判解决伊核问题的原则。2月11日,伊朗最高国家安全秘书兼首席核谈判代表拉里贾尼在第四十三届慕尼黑安全政策会议上宣布,伊朗准备在“3周之内”与国际原子能机构通过谈判解决所有重要问题。对此,会议期间会见了拉里贾尼的欧盟轮值主席国——德国外长施泰因迈尔给予了肯定。他说,欧盟认为,伊朗已有重新与有关方面就核问题进行谈判的“新意愿”。
一向以强硬著称的伊朗总统艾哈迈迪—内贾德,2月12日在庆祝伊斯兰革命胜利28周年集会上讲话时,在重申永远不会放弃自己核权利的同时,也强调伊朗愿意在“平等、公正”的前提下,在国际准则框架内与西方就核问题进行对话。他声称,伊朗不会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而是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行事。内贾德虽然照例重申伊朗不弃核,但此番讲话释放出的积极含义,却着实引人注目。
伊朗最近的表态,不禁引起人们狐疑。是伊朗在美国强大压力下软化了立场,还是再施拖延战术以求安全度过“2月23日”这道难关。不过,美国对此并未予以重视。白宫发言人称,伊朗此举旨在拖延时间。
美伊之战虽然又逼近了一步,但似乎还不致一触即发。布什要对伊朗动武,仍有许多难处:国会不会授权,民众不会支持,国际社会反对,开战理由不足。况且,伊朗核问题现在又有趋缓的迹象。不过,美情机构寻找战争借口的做法,酷似伊拉克战前情形的再现,国际社会对此应有所警惕。□(为新华社世界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
此“伊”非彼“伊”
文/彭光谦
近日美国增兵伊拉克,第二艘航母战斗群也奉命奔赴波斯湾。人们纷纷猜测“布什舞剑,意在伊朗”。
但新任国防部长盖茨和国务卿赖斯则公开表示,美国“并未计划对伊朗发动战争”。究竟美国会不会对伊朗动手?一旦动起手来,伊朗会成为第二个伊拉克吗?
伊朗不是伊拉克。虽然两伊在海湾地区争雄多年,但客观地讲,无论综合国力,还是军事实力,伊朗都远在伊拉克之上。论人口,伊朗是伊拉克的3倍;论国土面积,伊朗是伊拉克的4倍,可谓海湾地区的大个子;论地形,伊朗地处高原,西和南有扎格罗斯山脉和库赫鲁德山脉两道屏障,东有加恩山脉与阿富汗相隔,北有厄尔布兹山脉为首都拱卫,全境地势险峻,易守难攻;不似伊拉克多为平原与沙漠,一马平川,利于机械化部队突贯,防守殊为不易;论国内环境,伊朗民族宗教问题相对缓和,不像伊拉克什叶派、逊尼派、库尔德人三大势力尖锐对立,长期动荡。上个世纪80年代,两伊战争,萨达姆之所以能与伊朗相持八年,完全是因为有外部势力的支持。否则,海湾地区政治地图早就是另外一个样子。
什叶派不是逊尼派。伊朗90%的人口为什叶派。伊拉克虽然什叶派人口占60%,但萨达姆时期国内政治生活控制在占少数的逊尼派手里。什叶派与逊尼派教义有别,特点也不大相同。什叶派宗教热情高,凝聚力强,重来世,轻今生,教徒以殉教为荣,个个骠悍,骁勇善战,视死如归。相比较而言,逊尼派这方面的特点不明显。最典型的如伊拉克战争中,萨达姆控制的共和国卫队,爱钱惜命,未曾上阵,早已为美国所收买瓦解。整个战争期间,面对入境美军,竟组织不起一场像样的抵抗。美机械化师一路狂奔,长驱数百里,直抵巴格达城下,如入无人之境。这固然与美军现代化程度高有关,但萨达姆的武装如此不堪一击也让人们大跌眼镜。世人本来以为至少在巴格达会有一场血与火的较量,不料伊拉克守城部队一夜之间蒸发得无影无踪。这种情况在什叶派主导的武装力量里通常是不多见的。
今日伊朗不是昨日伊朗。上个世纪80年代的两伊战争,伊朗、伊拉克两败俱伤,伊朗死亡70余万人,伤40余万人,直接损失高达7000亿美元,国家元气大伤。90年代以后,伊朗一面恢复国民经济,一面整军备战,国力、军力都有较大提高。特别是近年来,伊朗经济增长率超过5%,在整个中东、海湾地区都是最快的,其经济实力高居地区各国之上。在经济实力上升的同时,其国防科技水平也不断上升,国防现代化步伐明显加快。伊朗拥有海湾地区最强大的导弹库和首屈一指的武装部队,其中包括“流星”、“飞毛腿”、“征服者”等系列导弹,基洛级潜艇,幻影式作战飞机,驱逐艇,上千辆主战坦克和数千门压制火炮等。拥有火力封锁霍尔木兹海峡,切断运输量占世界1/3的海上石油通道的能力。不仅如此,伊拉克战争后,伊朗还充分利用美军推翻萨达姆政权,推倒长期与伊朗竞争的最大对手和宿敌的有利时机,纵横捭阖,加紧对外战略布局,拓展战略影响力,建构有利于己的战略态势,在战略被动中力争战略上的主动地位。这些也许都是美国政府在制定对伊朗的军事政策时不能不顾及与斟酌的。
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在海湾地区捅了一个马蜂窝,至今还看不到平息的迹象;如果再发动伊朗战争,会不会捅下第二个更大的马蜂窝呢?□(为军事战略问题专家)
相关文章 乔姆斯基:关于伊朗威胁论美国CNN名嘴拉里•金为何“语塞”?--霸权主义逻辑终将彻底失语美国中东战略大转身--石油即将暴涨警:美伊年内将战,全世界将迎来大通胀清真寺与霍梅尼革命及其影响:伊朗核问题新解西班牙《起义》:中国令人愕然地支持对伊朗的制裁不能只盯着经济贸易--从中国同意制裁伊朗说起安理会对伊1929号决议案将使伊朗“坐以待毙”美国推动联合国制裁伊朗的背后玄机?制裁伊朗是西亚外交战略的大臭棋卡斯特罗看天安舰问题和伊朗核问题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