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扎菲指责西方大国要肢解利比亚人等5则
卡扎菲指责西方大国要肢解利比亚
卡扎菲派儿子率兵坚守老家 地雷阵迎候反对派
奥巴马谎话连篇不能相信
“奥巴马主义”遭遇利比亚困境
战争指挥权缘何成“烫手山芋”
卡扎菲指责西方大国要肢解利比亚
人民网 2011年03月29日11:09 :国际频道
人民网3月29日讯(安国章)由于西方大国加大了对利比亚地面部队的空袭,卡扎菲的部队被迫西撤,反政府武装在过去几天大举进攻,利比亚东部地区基本被其控制。利比亚政府指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大国正在肢解利比亚。
利比亚外交部副部长哈利德28日晚间在接受意大利电视台记者采访时说,“联合国安理会的1973号决议规定保护利比亚人民,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联军的行动完全与决议相反,他们的空袭造成了众多利比亚平民死亡。”他指出,“西方大国的连续轰炸,给反政府武装攻击政府军铺平了道路,东部地区基本被反政府武装控制,利比亚已进入大规模内战。”
哈利德还说,“西方大国一再说他们对利比亚采取军事行动不是要推翻卡扎菲,而是为了保护利比亚人民,他们言行不一,他们的军事行动使他们走入了死胡同,推翻不了利比亚现政府就肢解利比亚,使利比亚一分为二,这意味着利比亚长期打内战,而他们可从中渔利,达到其控制利比亚的目的。”
另据道,西方大国对利比亚政府军地面部队连续空袭后,利比亚反政府武装先后控制了艾季达比亚、卜雷加、拉斯拉努夫、本杰瓦德等城镇后,大举西进,甚至还声称占领了卡扎菲的老家苏尔特,试图围困首都的黎波里,但遭到卡扎菲部队的顽强阻击。在的黎波里以东210多公里的利比亚第三大城市米苏拉塔地区,双方展开了激战,反政府武装没有如愿以偿。据路透社道,反政府武装发言人阿里28日晚间说,“我们的部队只控制了米苏拉塔市部分地区,城市其他区域仍在卡扎菲部队手中。”道引用当地人士的话说,“对立双方已暂时停火,目前比较平静,城市恢复了公共服务,利比亚政府军28日下午还组织部分记者进行了参观。而反政府武装声言要在未来48小时完全控制米苏拉塔,更惨烈的战斗即将发生。”
卡扎菲派儿子率兵坚守老家 地雷阵迎候反对派
人民网 2011年03月29日11:20 : -国际频道
人民网 3月29日电 (高轶军)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的儿子萨义德28日率领一个旅的兵力,在自己父亲的故乡苏尔特顶住了该国反对派的攻击。从地图上看,只要攻下苏尔特,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东部就会失去重要屏障。因此,双方对苏尔特的争夺将异常激烈。
利比亚反对派表示,如果没有西方联军的猛烈空袭作掩护,他们根本无法在同利比亚政府军的较量中占到便宜。美国媒体认为,“装备差和无组织”的反对派武装仍很难与卡扎菲的军队相抗衡。因此,在北约开始空袭利比亚后,当地反对派一改颓势,正快速向利首都推进。
不过,快速推进的反对派武装在苏尔特遭遇了强敌。除了亲自督战的卡扎菲儿子外,当地密布的地雷也让乘坐普通小卡车的反政府武装难以前行。目前,利比亚反对派武装距苏尔特东部仍有100公里之遥。英国和法国政府乘机反复呼吁卡扎菲支持者早日“弃暗投明”。
一旦突破苏尔特防线,反对派武装在西进途中将与占据米苏拉特的另一股反政府力量会师。现在,利比亚政府军步兵和坦克也在抓紧围攻米苏拉特城,希望能为的黎波里东部增加一道可靠的屏障。此前一度有消息称,政府军宣布在米苏拉特“停火”。
不过,自从卡扎菲开始执政后,他一直在扩建苏尔特城,当地早已成为利比亚人口众多的“第二首都”。再加上城中居民多数与卡扎菲同属一个部族,这也加大了反对派攻城的难度。此外,一旦北约在空袭时“炸死平民”,将让其空袭是为了“保护平民”的说法成为空谈。
美国总统奥巴马28日在全国电视讲话中称,对利比亚进行空袭不是为了将卡扎菲赶下台,而是为了保护当地平民免受镇压和“屠杀”。他说,西方会采取“非军事手段”让卡扎菲走人。北约也多次宣称,不会为利比亚反对派提供空中支援,但外界普遍认为北约早已成为利比亚反对派的“盟军”。
比如,美军现在出动了速度较慢的A-10攻击机和AC-130“空中炮舰”来对地面目标进行猛烈打击。在这种情况下,“顾头顾不了脚”的利比亚政府军根本没有还手之力,只能放弃一个个战略要地,快速从东部向靠近首都的地区收缩防线。
美军非洲司令部司令哈姆认为,卡扎菲的军力远超反对派武装,具有迅速挽回局势的能力,多国部队的空袭是反对派武装取得一些胜利的主要原因。现在,多国部队的空袭主要针对卡扎菲的地面部队。哈姆称,利比亚政府军及政府官员中仅有极少数人投奔反对派武装。
28日,卡塔尔成为继法国之后,第二个承认利比亚反对派临时政权为该国合法代表的国家,该国也是第一个承认利比亚反对派的阿拉伯国家。此前,卡塔尔表示,愿意帮助反对派出口石油换取急需的经费。这个海湾小国还同阿联酋一道参与了在利境内划定“禁飞区”。
外国网友批美国总统利比亚讲话:
奥巴马谎话连篇不能相信
人民网2011年03月29日11:14 :国际频道
人民网3月29日讯美国东部时间28日晚19时30分(北京时间29日7时30分),奥巴马发表全国讲话称,美国不能通过寻求武力推翻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而付出与伊拉克战争一样的代价。他的演讲引得外国网友纷纷留言,质疑美国在利比亚采取军事行动是短期行为,指责他对别国内政的干涉。
网友“Able Baker”说:我不明白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可以肆意对一个主权国家连续进行火箭式袭击,杀害几百个那个国家的人(即便不是上千人)?另外,为了让卡扎菲下台而轰炸利比亚,与为了干掉萨达姆而轰炸伊拉克究竟有何不同?即使政治宣传的辞令不同,但是军事行动都是一样的。
网友“Lone Wolf”说:连上帝都无法改变美国政治和商业中根植的贪婪、腐败和腐朽,奥巴马作为美国文化和历史的产物,你能指望他做出改变吗?
网友“Rudy Huangeneder”说:奥巴马的演讲等于什么都没有说。美国现在已经被牵扯进一场内战,并将因此花费上千亿美元,而且很可能最终将派遣地面部队。奥巴马在演讲中说,在世界上的某些地方美国并没有“重要的国家利益”,美国不会单方面使用武力推翻别国政府。这是不是意味着,如果我们的石油利益受到威胁,我们就可以对其他国家进行干涉行动;如果一个国家的平民受到威胁但是那里没有利益,我们就可以置之不理?我觉着这意味着,美国将对石油资源丰富的利比亚采取行动,并且在北约的幌子下继续攻打利比亚,直到卡扎菲下台,即使这意味着要屠杀卡扎菲部落的大量平民。
网友“HIGHTLIGHT”说:这场战争是一个巨大的错误。美国没有足够的资本,却盲目卷了进来试图扭转乾坤。
网友"Sally"说:奥巴马可以为他的所有行为进行辩解,但是我们家没人相信他。他说了太多谎言和前后矛盾的内容。奥巴马应该在担心其他国家之前,先管理好美国。
网友“Steven Pine”说:我非常怀疑美国对利比亚的承诺,我也非常怀疑所谓的“时间限制”。美国总统说这场战争是“几天,而不是几周”,而盖茨和希拉里说,“行动可能会延长至几个月甚至到明年。”我终于懂了,我们正在眼看着美国的行动将升级为一场新的战争。
网友“Steve”说:美国的外交政策没有从过去的错误中吸取教训,没有一点改变。
“奥巴马主义”遭遇利比亚困境
参考家园 2011-3-29 13:27:08 :《参考消息》
【美国《华盛顿邮》3月26日文章】题:利比亚困境——空中力量的局限( 美国外交学会国防政策问题高级研究员斯蒂芬·比德尔)
利比亚危机带来了一些人现在称之为“奥巴马主义”的东西。它具备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人道主义的出发点保证了美国军事行动的合法性;其次,这种军事行动应该受到严格限制,尤其不应该涉及到地面部队;第三,军事行动必须是多边的,其他国家应该在可能的时候分担责任并占据主导地位。
如果这听起来很耳熟,也本该如此。这是美国上世纪90年代在波黑和科索沃发动空袭行动时采取的同样一套理念。实际上,利比亚危机和“奥巴马主义”的出现标志着一种困境的再度显现。从苏联解体到“9·11”恐怖袭击事件,这种困境一直主宰着美国的外交政策。美国官员发现难以忽视那些冒犯美国价值观或威胁美国边缘利益的海外事件。但他们又不愿意冒风险全力介入加以应对。结果就是推动采用有限的干预方式。空中力量似乎提供了这样一种方式,而且依靠其他国家来分担大部分责任使有限干预看起来更加可取。
“9·11”事件改变了华盛顿的中心议题,并且2001年以后,这场争论很快就被人忘记了,因为伊拉克和阿富汗的恐怖主义、“基地”组织和平定叛乱等问题成为新的焦点。但是原先的困境没有得到解决,现在这场争论以更猛烈地势头再度出现了。
问题依然在于,战争很少能通过小投资获得大收益。由于美国是一个拥有一系列高科技武器的超级大国,因此美国人通常以为,他们身处安全距离就可以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挑衅者而只付出有限的牺牲。但是这种不愿认真介入的态度削弱了真正的优势。事实经常证明,面对性命攸关问题的当地人比遥远的美国人所期望的更加顽固。在打击没有掌握高科技火力但却意志坚定的敌人时,甚至高科技火力也受到了严重限制,因为这些敌人通过近距离暴力控制着地面上的人民。
这一脚本在利比亚再次上演。西方的空中力量可以轻易消灭卡扎菲的空军并防止他在空旷地带大规模使用大规模装甲部队和火炮。但是一旦卡扎菲的军队转移到人口众多的地区并采用在平民中作战的办法,空中力量的好处就迅速削弱了。
结果很容易演变成一场旷日持久折磨人的僵局。在这种情况下,西方将最终面对“9·11”事件之前出现过的同样困境。当地面的盟军请求作战升级时,西方领导人能让一场显然优柔寡断的空中战役持续多久在科索沃,北约曾就是否将作战升级到地面入侵的问题发生争论,并且争论一度使北约处于分裂边缘。卡扎菲会长时间不屈服吗如果是,那该怎么办“奥巴马主义”无法逃避这个基本问题。多国分担责任不可能将一场僵局变成无痛的胜利。
我们最好习惯这些。利比亚行动或许很快就会首次表明我们重蹈了覆辙,但它不会是最后一次说明这一点的事件。人道主义危机、恐怖分子的避风港、地区性侵略行动和动荡是现代国际体系中常见的特征。它们在美国外交政策中的显著性一度因为“9·11”事件的影响而受到掩盖,但它们正在重新出现。无论是受到了“奥巴马主义”还是其他同类原则的指引,美国正在回到上世纪90年代的争论中去。
战争指挥权缘何成“烫手山芋”
参考家园 2011-3-29 13:56:41 :《参考消息》
【美国《大西洋月刊》网站3月25日文章】题:伊拉克的影子:利比亚战争为何仍然群龙无首
自从欧美对利比亚实施空中打击以来,许多记者都提出了一个大同小异的问题:我们的最终目标究竟是什么制止利比亚领导人穆阿迈尔·卡扎菲对平民使用暴力把利比亚分裂为卡扎菲控制的西部和叛军控制的东部或者是立即全面结束卡扎菲长达40余年的统治然而,在西方干预利比亚的问题上,还有另一个重要问题没有回答,而这个问题的答案或许有助于解释第一个问题,那就是:由谁来负责
美国五角大楼官员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反复强调说,美国并不负责此次行动。北约在此问题上也存在内部分歧。阿拉伯联盟在同意行动数小时之后便反悔,肯定不能负起领导责任。
这种混乱局面的形成似乎有两个主要原因。首先,在袭击利比亚的问题上,西方主要大国是出于不同的目的,这就意味着以不同的方式执行不同的任务。
尽管美国官员强调说,美国并不是积极或直接寻求罢黜卡扎菲,然而,正如《纽约时》最近刊登的新闻分析所说,这似乎正是美国的主要目标。奥巴马总统本人已经声明,利比亚的暴君必须下台。鉴于卡扎菲仍想通过管控不严的核材料问题敲诈美国,而且他在2009年便这么做了。而奥巴马个人积极致力于防止核武器扩散,他很有可能倾向于强行除掉卡扎菲。然而,正如《外交政策》期刊的乔希·罗金所说,奥巴马最终是被白宫内部支持军事干预的自由派人士说服的,他们认为应当借此机会“重新调整美国在中东地区的外交政策,使其更加注重民主和人权”。奥巴马2009年在开罗演讲时所做的承诺,由该政府在埃及骚乱后期给予示威者关键支持的形式兑现了一半,而另一半如今则以巡航导弹的形式兑现。
法国的积极参与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法国渴望弥补过去对阿拉伯地区所犯下的原罪。法国总统萨科齐对突尼斯独裁者本·阿里的支持是坚定、长期且一贯的,直到后者被民众示威活动所推翻。如今,萨科齐正试图让人们想起18、19世纪的法国,当时法国的革命理念推动了民主和自由的传播。
意大利对利比亚的担忧则要急迫得多。作为距利比亚、突尼斯和埃及最近的欧洲国家,意大利消耗了利比亚32%的石油产量,而且北非与欧洲其他国家的大部分贸易都要经由意大利。此次中东动荡严重干扰到石油贸易和海上贸易活动。不对利比亚进行干预或许最符合意大利的经济利益,意大利希望卡扎菲迅速击败叛军,恢复石油生产。因此在围绕干预利比亚的早期谈判中,意大利愿意拖后腿。然而,假如战争不可避免,那么大刀阔斧地结束战争便是最符合意大利利益的。
在由谁领导利比亚战争的问题上,造成目前这种混乱局面的第二个原因可能是,没有哪个西方大国希望在一个麻烦不断、错综复杂的穆斯林国家领导一场第三世界国际战争。大家都只想发挥辅助作用,没人想出头,这导致外国的干预行动群龙无首。奥巴马在开罗的演讲批评了伊拉克战争,承诺美国将寻求推动阿拉伯国家实现民主,这就使美国处在一个尴尬的位置:既希望推翻卡扎菲,但又不愿意公开领导推翻卡扎菲所必需的军事行动。萨科齐希望法国在利比亚扮演主角,但又担心一旦干预行动久拖不决,法国可能会再次被视为殖民国家。意大利也有同样的担忧。
西方国家之所以不愿领导干预行动,最主要的原因或许在于,领导干预行动就意味着领导反对卡扎菲的战争。而要想打赢这场战争,就必须要让利比亚人民来领导。没有外来干涉、有群众基础并且是在当地土生土长的革命才有可能取得成功。假如由外界领导,革命就变成了政权更迭,这种事情美国已经尝试过几次,从1953年中情局策划的伊朗政变到2003年入侵伊拉克都是如此,通常得到的都是灾难性的后果。因此西方大国希望在利比亚叛军推翻卡扎菲的过程中扮演支援角色,而不是领导角色。然而,叛军的领导层支离破碎、一团乱麻。西方联军目前不知道与利比亚叛军的哪方面协调,即便明确知道,这样的当局究竟能否指挥得了多国空军和海军目前仍是未知数。
相关文章 另眼看中东巨变埃及穆斯林兄弟会的崛起及其影响西方舆论战正打垮叙利亚:叙高层饱受谣言之苦利比亚“解放”真相:北约特种部队和基地组织联手主流媒体不道的情况:3月15日-18日叙利亚通讯社道[读天下]皇军加上带路党,叙利亚Hold住吗?美欧“民间机构”强力渗透叙利亚主流媒体不道的情况:3月7日至3月11日叙利亚通讯社消息选登王文:伊朗十记(上)恩道尔:目前中东动荡只是美国“大中东计划”战略的一部主流媒体不道的情况:3月5日-6日叙利亚通讯社道主流媒体不道的情况:3月3日-4日叙利亚通讯社消息汇总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