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勒斯坦:奥巴马对阵切尼,中间派对阵右翼
伊曼纽尔·沃勒斯坦
(路爱国译)
评论第258号
2009年6月1日
奥巴马对阵切尼,中间派对阵右翼
2009年5月21日,巴拉克·奥巴马总统发表了一个重要讲话,概要说明了其政府在国家安全问题上的观点。他讲话结束不过几分钟后,前副总统理查德·切尼就发表了一个重要讲话,对奥巴马在国家安全问题上的立场大加抨击。两个讲话都得到了美国媒体的广泛道,认为两者在价值观上存在根本冲突。
在自己的讲话中,奥巴马阐述了他在所有最具争议问题上所代表的一种“微妙”(或“平衡”)的中间派立场,例如关闭关塔那摩监狱、对囚犯动用水刑和其他“强化审讯手段”、以及当前和以往对待囚犯的决策透明度等等。切尼的主要指控是,奥巴马的中间派立场危及国家安全。他的指控没有顾及以下事实,即如许多评论人士指出而奥巴马本人也在几天后指出的那样,奥巴马的立场近似于布什总统在其任期最后两年的立场。
那么,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奥巴马和切尼都是极其聪明的人,也都是非常老成的政客。他们完全清楚自己在做什么。正如俗话所说,政治是严酷的游戏。政治家的所作所为通常出于两个考虑:在未来选举中得到选民的支持;以及实现具体的政策目标。我不怀疑,奥巴马和切尼的脑子里都有这两个考虑。他俩显然都认为,自己的战术是能够取胜的战术。所以,为了了解究竟是怎么回事,我们必须探究他们俩是如何分析政治局势的。
让我们从奥巴马开始,因为他显然握有最直接的权力和权威。奥巴马在几乎所有左翼选民和绝大多数中间派选民的支持下当选。他依靠自己在两个基本问题上的立场赢得了大选。在2007年,美国选民最关注的问题是伊拉克战争。奥巴马自我表现为一个坚定的反战派。这个问题使他获得了左翼的支持。在2008年,选民最关注的问题变成了严重的经济低迷。奥巴马自我表现为一个能使美国(和世界)经济重新转向新一轮增长的稳健舵手。这是他吸引到中间派支持的主要问题。
当选之后,奥巴马在处理外交政策/国家安全问题和经济问题上采取了同样的方式。他任命的关键人物是中间派中建议采取中间派政策的人。他在所有主要决策上都显得既谨慎又介入。在社会问题领域(环境、医疗、教育、劳工),他并未投入(或许尚未投入)必要的政策能量来通过立法,以便让他对其左翼支持者许诺的主要社会变革成为现实。
奥巴马似乎认为,这个总体姿态将使他(和民主党)赢得2010年国会选举以及随后2012年让他本人再次当选。他寄希望于共和党看似混乱的状态以及中间派选民(主要是那些所谓“温和派”共和党人)继续疏离共和党。从这个角度看,切尼坚持不懈的极右立场被认为对奥巴马大为有利。
至于实现政治目标,奥巴马似乎相信,他能在所有领域使美国的政策从极右逐渐向中间或甚至中间偏左的方向倾斜。他似乎在对自己的选民和世界说:请相信我,八年后回来再看。你会看到,情况已经改变了(他竞选期间的口头禅)。我的政治策略在当下美国政治许可的范围内将会获得最大限度的变革。他好象还说,为了实现这种渐进变革,他决不会鲁莽行事,因为假如他这样做,他将疏远中间派选民甚至更重要的民主党中间派立法者,而没有他们的支持他就不能实现自己的渐进目标。
切尼的推理非常不同。关于切尼,首先值得注意的问题是,从2001年到2009年,他很少在公共辩论中冲锋陷阵。布什时期的主要公共人物是布什本人和康多莉扎·赖斯。(切尼的盟友罗纳德·拉姆斯菲尔德自然也是一个主要喉舌,但2007年布什不顾切尼的激烈反对将他解职。)
切尼在奋力推行其政策目标的时候选择悄悄干事,幕后行动。从2001年到2006年,切尼的观点在布什政府内部基本上占据上风。共和党在2006年立法机构选举中惨败之后,布什改变了立场,准许康多莉扎·赖斯在罗伯特·盖茨的协助下带头领跑,这让切尼既沮丧又反感。
2008年大选后,布什和赖斯都有意维持极其低调。在很大程度上,败选的总统候选人约翰·麦凯恩也是这样。另一方面,切尼却变成了一个在公共场合不断发话的人。他担当起共和党主要公共喉舌的角色。更有甚者,他号召怯懦者离开共和党的队伍。他热烈欢迎参议员阿伦·斯佩克特[Arlen Specter]由共和党转向民主党的决定。他公开鼓励科林·鲍威尔甚至麦凯恩也照此办理。或许乔治·W.布什将是该名单上的下一个。
大多评论人士似乎认为,切尼这样做会让共和党永久衰落下去。许多共和党政客特别是“温和派”也这样说。切尼难道没认识到这一点吗?如果这样想,你就没看到他政治战略的本质。
切尼相信,共和党人在今后四至六年选举中的表现很可能相当凄惨。他认为,最紧迫的任务是不让奥巴马的渐进主义发挥作用。他认为,办法是把美国的公共辩论转变为中间派对阵(铁杆)右翼的辩论。切尼的推理是,假如他声嘶力竭不讲道理地这样去做,他就能迫使政策的结果变成奥巴马已有的中间派立场与他本身立场之间的一种妥协。他认为这样一来,如果我们2016年回头再看结果,事情完全不会有太大变化。他希望,那样以来,随着共和党在2016年获胜,国家就能重回切尼在其副总统任内长期鼓吹和推动的极右翼道路上来。
谁是对的?奥巴马的渐进主义战略取决于他能否得到民众的持续支持。而这一点反过来又取决于战争和经济状况。如果美国的中东政策开始让美国人感到像是一个失败的泥潭,左翼将会抛弃他。如果美国和世界进一步陷入萧条,特别是如果失业数字大大上升,中间派选民将开始抛弃他。
两个不利的后果都有可能出现,非常有可能。假如出现其中任何一个后果,特别是假如两个后果双双出现,所有奥巴马的社会变革政策都将付诸东流。切尼将轻易获胜。当然,也有可能在中东战线和经济战线上其结果摸棱两可,既没有大成功也没有大灾祸。在那种情况下,我们或许能获得渐进的社会变革,但至多也是个打折的版本。这是由于,把自己摆到中间派而不是左翼或至少中左翼的立场上,奥巴马的战术在一开始就已经放弃了很多要求。
政治是严酷的东西。它还是其他东西。奥巴马身边的政治顾问戴维·阿克塞尔罗德[David Axelrod]最近承认有可能出现这些消极后果。他对《纽约时》说,奥巴马“愿意与美国人民一道碰碰运气。”他随后又补充说,“我想他也了解,你的观点有时占上风,有时不占上风。”有人提示阿克塞尔罗德,说美国人的耐心或许并不持久,他承认道,“或许如此吧。政治是变幻无常的东西。”
相关文章 潘维:评选举迷信美国政治阶层的搏斗--奥巴马同样是美国富豪们的总统奥巴马2002年的反战演讲是彻头彻尾的战争宣言从奥巴马的一句真话说开去奥巴马对华战略日渐清晰直面美国--一个不能绕开的政治话题“零核”背后的玄机:解读美核态势告美国的“拉登”被捧为英雄向人们昭示着什么?中美冲突不可避免奥巴马出招了,中国会怎么应对?戴旭:奥巴马在中国面前像一只轻佻、嚣张的猴子再调准备金率--从宏观政策透视中美战略博弈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