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次贷危机背后的祸首高盛

2025-02-27 文摘 评论 阅读
  

  次贷危机背后的祸首高盛

  

  金融中心优势?伦敦正在怀疑中

  

  ■环球财经研究院

  

  高盛在地产泡沫灾难中扮演了极不光彩的角色。他的玩法还是老一套:降低承销标准,只不过这次降低的不是IPO而是抵押贷款的标准。众所周知,抵押贷款经销商几十年都是坚持业主应支付至少约占10%的首付款,并需有稳定的收入和良好的信用记录,业主还需要具属真名实姓,而到2000初,高盛却突然把这一切都丢进爪哇国,降低贷款标准,人们可以任意得到购房贷款。

  

  高盛要为此负责。投行们创造了金融工具,将那些购房抵押贷款打包卖给毫无戒心的保险公司和养老基金,这就埋伏了巨大有毒债务市场的隐患。在过去,没有银行会贷款给有违约记录的人,因为这会造成银行的坏账。

  

  但高盛却有办法掩盖他们卖的这些有毒债务。首先,它们捆绑数百种不同的按揭抵押做成债务抵押债券(CDO),然后将CDO推销给投资人。他们的理论是:某些抵押贷款会有良好还款记录,投资人没有任何理由担心抵押贷款。因此,CDO摇身变成了不错的投资工具,垃圾级抵押贷款变成AAA级投资资产。第二,对冲自己的赌注。高盛等公司获得AIG为CDO提供的保险(信用违约掉期) 。这个信用违约掉期是AIG和高盛之间的一场赛马赌博:高盛投注赌有违约前科的人将继续违约,AIG则赌他们不会。

  

  逃脱监管

  

  这些交易正是联邦监管机构严防死守的危险投机活动。CDO和信用掉期这样的金融衍生品已经造成了一系列严重的金融灾难:宝洁和Gibson Greetings损失惨重,加州的Orange县不得不在1994年违约。当年联邦政府问责办公室(GAO)在告中建议严格管制这种金融工具。

  

  政府监管是高盛绝不想要的。“格林斯潘、萨默斯、鲁宾和证券交易委员会主席亚瑟·里维特都想中止政府监管。”前CFTC贸易和市场处处长和现任马里兰大学法学教授Michael Greenberger说,“特别是鲁宾“反对得最凶,最终建议国会剥夺了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的监管权力。最可笑的是,美国国会通过的商品期货现代化法案,竟然是在最后1分钟被塞了进去,而页的预算法案中而几乎未经任何辩论。这意味着银行现在可以自由地交易违约掉期而逍遥法外了,而现在该法案已经臭名昭著。

  

  信用违约掉期的主承办商AIG向纽约州保险部询问是否将信用违约掉期当作保险一样进行监管。但该办公室由高盛前副总裁Neil Levin负责,他决定不必监管。这等于说,银行自由了,想承销多少抵押债券就承销多少,想购买多少信用违约保险就购买多少,而高盛则四处扩散不靠谱的抵押贷款。到2006年,高盛承销的765亿美元的抵押证券,有三分之一是次级抵押贷款,大部分都卖给了养老基金和保险公司。

  

  这一年发行的4.94亿美元的GASMP信托2006-S3住房抵押贷款,有许多属于二次抵押贷款的借款人,他们自有资本仅为0.71%。58%的贷款很少或根本没有借款人姓名、家庭地址,仅有邮政编码。然而,两个主要评级机构——穆迪和标准普尔公司将93%的抵押贷款债券评为可投资的等级。穆迪预计只有不到10%的贷款违约。实际上在其后18个月,有18%的贷款违约了。

  

  高盛不是孤身犯险。高盛再把这些垃圾抵押贷款卖给公务员和那些可怜的退休者,它也在同一市场上卖空——实质是卖空它承销的这些垃圾。2007年,世界银行的首席财政官David Viniar说:“我们对那个市场的风险判断倾向于看空,而且净空头是有利可图的。 ”换言之,这些住房抵押贷款都卖给了市场白痴。

  

  高盛的祸心

  

  “这些混蛋是多么的厚颜无耻” ,一位对冲基金经理说到,“我想请问这位经理,高盛怎么可能卖给客户这些东西而同时卖空它们,尤其是当高盛比客户更了解这些产品的问题的时候。这岂不构成证券欺诈。”

  

  愤愤不平的投资者同意这位基金经理的说法。房市泡沫破裂后高盛官司缠身,大多指控它隐瞒发行的抵押贷款债券质量的相关信息。纽约州监管机构近日起诉高盛和其他25位承销商,说他们把Countrywide这种毫无价值的抵押贷款捆绑销售给各级政府,使他们损失多达1亿美元。马萨诸塞州还代表714名投资者调查高盛类似的错误行为。为避免起诉,高盛同意支付6000万美元的微薄补偿,而这只相当于银行的CDO部门在房地产热期间一天半的所得。

  

  房地产泡沫的影响是众所周知的,它导致贝尔斯登、雷曼兄弟和AIG的崩溃。AIG信用掉期的有毒投资组合部分,包括像高盛等银行为卖空自己的房产投资而买的保险。事实上,纳税人给AIG的救助中至少有130亿美元最终进了高盛的腰包,这意味着高盛在房地产泡沫中捞了两次钱:它首先通过卖空承销的产品血洗了CDO的投资者,随后让纳税人为其发行的垃圾债务买单,再次血洗纳税人的腰包。

  

  在世界经济崩溃的时候,高盛给其员工的酬却一文不少。 2006年,该公司的工资上升至165亿美元,平均每名雇员薪金62.2万美元。高盛解释说,“(高工资是因为)我们工作非常努力。”

  

  但好戏还在后头。尽管房地产泡沫破裂引发金融大地震使大多数玩家逃离或锒铛入狱,而高盛加倍下注,并且高盛几乎是单枪匹马地创造另一个泡沫,而世人对高盛与这个泡沫的关系仍然知之甚少。

  

  (环球财经研究院供稿,不代表本刊立场)

相关文章 高盛最后的疯狂高盛“道德黑幕”震动美国欧债危机蔓延背后再现高盛“魔影”欧洲新主人就叫高盛金融资本时代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从美国高盛财团“欺诈门”谈起高盛:欧洲的新主人郑若麟:金融资本“高盛嫡系”已渗透欧洲?河清:欧洲的“高盛政府”---全世界都为国际私人银行家买单海啸后的希望:高盛必将在三年左右倒闭高盛涉嫌欺诈国内企业真相忽悠是企业巨亏主因双面高盛“三屠”我国资本市场叶檀:向国际投行泄密就是出卖同胞
标签:贷款   抵押   违约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