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叶利钦终于承认-怀念苏联

2025-02-27 文摘 评论 阅读

  叶利钦终于承认: 怀念苏联

  

  15年前的12月8日,苏联被宣布解体。苏联解体是俄罗斯人心中永远的痛。15年后,西方不仅以复杂心态注视着日益富强的俄罗斯,甚至还有声音称俄罗斯总统普京在打造“新苏联”。

  

  对于苏联解体所造成的后果,体会最深的莫过于俄罗斯人。如今,上了年纪的俄罗斯人心中仍十分怀念苏联时代的岁月。每当回忆往事,他们往往热血沸腾,老泪纵横。但对于大多数年轻人来说,苏联已经成了一个历史名词。

  

  但一到这个日子,俄媒体的争辩还是异常激烈。7日的俄《新闻时》载文称,今天,当我们观察俄─乌克兰或俄─格鲁吉亚冲突时,我们更加怀念我们同为一个苏联国家的岁月。《苏维埃真理》则从历史角度回顾了苏联存在的价值,尤其是二战中的巨大贡献和在世界上的独特地位。该认为,没有了苏联的15年,俄罗斯失去了很多,也产生了很多负面东西,如道德危机、信仰危机、人心涣散、两极分化等弊病。

  

  但俄政治研究所所长马尔可夫在《共青团真理》上撰文称,恢复苏联不太可能,但过几十年后,必然会形成一个“后苏联时代”的新型联盟,尤其是有共同文化和历史渊源的俄罗斯、白俄罗斯和乌克兰。他说,现在欧盟的扩大和一体化也体现了各民族希望融合的愿望。

  

  苏联解体的直接策划人──俄罗斯首任总统叶利钦7日特地就苏联解体、独联体成立15周年回答《俄罗斯》记者的提问。叶利钦承认,他本人也在某种程度上怀念苏联。但他说,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陷入了空前危机。食品短缺,经济崩溃,国家财政陷入前所未有的危机,这些都导致了国家的政治危机。卡拉巴赫地区、第比利斯、波罗的海沿岸等地都爆发了武装冲突,这些直接引发了各加盟共和国和莫斯科之间的离心离德。

  

  “苏联大厦”难以继续维系下去,在波罗的海三国宣布独立以后,立刻引发了“骨牌效应”。为了避免各民族之间由于不信任而导致的大规模武装冲突,松散的联盟独联体宣告成立,独联体在某种程度上聚拢了各加盟共和国,保持了统一的经济空间,避免了民族冲突。叶利钦还表示,独联体今后还将继续存在下去,而且俄罗斯的外交重点仍然是曾是兄弟的独联体地区。

  

  虽然普京认为“苏联解体是20世纪的灾难”,但美国人却不这样看。白宫发言人公开表示:“我们对苏联解体和冷战结束并不遗憾。这是我们历史上的重要时刻,推动了自由和民主。我们认为,上世纪90年代发生的个人、社会变化对俄罗斯人产生了影响。”

  

  近年来,西方人一直以矛盾的心态注视着日益富强的俄罗斯。最让西方人担心的是普京入主克里姆林宫后,为实现“富国强军”的目标,加强了中央垂直的政权管理体系,克服了上世纪90年代以来在俄各地蔓延的各自为政和分离主义倾向。有西方人士甚至认为,普京上台后形势很明显,他意欲将俄罗斯打造成一个“新苏联”。

  

  莫斯科卡耐基研究中心的分析员彼得罗夫就说,苏联已解体15年,但目前俄罗斯仍然重踏苏联的老路,“目前的俄罗斯是个混合体,它拥有民主制度的形式,但却仿照苏联时代的系统,没有真正分权和真正独立的司法部门”。日前,美国新任国防部长盖茨在参院军事委员会听证会上也表示:“旧事重现我们眼前,俄罗斯意图利用能源优势胁迫邻国,部分欧洲国家已明显感到忧虑。坦白说,我认为普京现在所做的,是想重新确立俄罗斯作为一个强国。”

  

  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的俄罗斯专家菲利浦•朗沃茨刚刚出版了他的新作──《俄罗斯:过去和未来的帝国──从史前历史到普京时代》。书中,朗沃茨将俄罗斯民族从9世纪开始经历的4个“辉煌帝国”开始描述,一直写到俄罗斯在未来可能存在的扩张。通过对俄罗斯历史,包括史前历史等的详细研究,朗沃茨得出这样的结论:从其遥远而漫长的历史就能看到俄罗斯现状和未来的端倪──广袤的土地、丰富的战略性资源使其具备了不能被外人所忽视的实力;争强好胜、咄咄逼人的民族性格使其走过了强盛的历史──俄罗斯过去是一个帝国,未来也注定要成为一个帝国。

  

  从西方人的角度来看,一个横跨欧亚大陆的俄罗斯重新崛起将是一场噩梦。因此,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当然不希望俄罗斯重新崛起,与其重新争夺世界霸主地位。因此,遏俄弱俄成为西方不变的对俄政策。美国《洛杉矶时》甚至建议美国应该采用如下几招对付俄罗斯:首先在地缘上对其形成“包围圈”,拉拢乌克兰、格鲁吉亚等进入北约和欧盟,并大量资助俄国内民权组织,形成内外呼应的局面。

  

  其次,告诫西方公司和金融市场不要在俄投资,撤资会对其经济造成致命打击。另外,还有一些幕后手段可以运用,比如布什可以停止与普京会面,把G8变回G7等,达到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削弱普京政权合法性的目的。

  

  不仅美国对俄罗斯重新崛起表示担心,一些老苏联加盟共和国领导人也忧心忡忡。12月6日,爱沙尼亚新任国防部长公开表示,俄罗斯是爱沙尼亚“最大的安全威胁”。俄副总理兼国防部长伊万诺夫对此进行了反击。

相关文章 张捷:评苏共二十大赫鲁晓夫的秘密告(旧文)“你们等着吧,1917年还会来的。”谭天宇:《斯大林:未经修改的档案》简介【组图】5月9日,斯大林重回莫斯科谭天宇:俄罗斯联邦共产党对苏联历史的评价对“斯大林模式”岂能“否定得越彻底越好”久加诺夫:斯大林——时代的天才和杰出的组织者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作家的思想状况及其反思斯大林与二十世纪(旧文)斯大林与赫鲁晓夫,谁更可爱些?20年来俄罗斯社会历史观的嬗变肃反扩大化的罪魁--赫鲁晓夫建议搞“红场公开处决”
标签:俄罗斯   苏联   历史   解体   一个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