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1958年3月大跃进发动时毛泽东就警告浮夸并将其贯彻于大跃进始终

2025-02-27 文摘 评论 阅读
  

  思闻的片言只语推翻不了整体事实——1958年3月大跃进发动时毛泽东就警告浮夸并将其贯彻于大跃进始终
[ 春天的惊雷 ] 于2007-12-20 18:47:21 上帖 [ 发短信 ] [ 表状 ]

  

  思闻的片言只语推翻不了整体事实——1958年3月大跃进发动时毛泽东就警告浮夸并将其贯彻于大跃进始终

  

  
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无产阶级革命家,是辩证大家,他凭借个人极其丰富而复杂的革命实践,深知我们民族的心理弱点,也清楚、通透那些不愿搞社会主义的人们的可能“对策”。当今天的思想客观的人们全面回顾大跃进这段历史,会发现:毛泽东象以往科学预见一样,在大跃进之初,他就考虑到“有人‘反冒进’被批评之后,可能在大跃进中走向另一极端”——搞冒进,因此,在跃进发动之初,就明确提出防止浮夸的要求,并把这一思想贯彻于整个跃进过程中。

  

  当然,这里有一点要注意,毛泽东是从来爱护群众、保护人民群众积极性的,在对待基层群众一些浮夸吹牛,他通常只是引导群众要真话,干实事,要实事求是,做老实人;而在会议上、在对干部时,尤其是中高级干部,毛泽东总是毫不含糊地对他们的冒进浮夸提出批评。

  

  今天,有个别人,典型是思闻,只抓住毛泽东在基层群众面前某些“引导性”——未直接批评的——语言(其实语义中否定浮夸之意也很清楚),而不顾毛泽东大量的——总体上完全一致的——反冒进浮夸言行,去指说毛泽东是冒进浮夸风的推动者,这是十分荒唐的。这些人的真实目的动机,让人怀疑。

  

  下边,让我们进一步切入本文要义。具体地说,毛主席从1958年3月就批评了河南省吴芝芝圃的浮夸,并且,于此之后,一直注意这个问题。

  

  早在1958年3月的成都会议上,吴芝圃即表示,河南今年增产几百亿斤不成问题,河南粮食很快就过关了。毛泽东根本不信,认为这不可能、是一种形“左”实右;并警告说:“不要务虚名而得实祸”。

  

  而此人完全不听毛泽东的批评,不久便用“事实”来“反驳”毛泽东:河南遂平县出现了小麦3200斤的道,接着,河南西平又出现了小麦7320斤……从此,浮夸风愈刮愈大。一些大搞浮夸的人把这种虚产量称之为放“卫星”。

  

  请看下面的几件毛泽东批评浮夸的事: 1958年8月13日,毛泽东去天津新意村参观稻田,有关领导汇说,亩产可达10万斤,毛泽东听后摇头撇嘴,表示不相信。毛泽东说:不可能的事。他指着一位领导说,你没有种过地,这不是"放卫星",是"放大炮"。《人民日》曾登过一幅照片,五位小女娃嘻戏地站在稻秧上,毛泽东摇头风趣的说:娃娃,下来吧,站得越高,跌得越重哩。又说:吹牛,靠不住的,我是种过地的,亩产10万斤,堆也堆不起来么!(许全兴:《毛泽东晚年的理论与实践》第138页,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5年版)。

  

  毛泽东到湖北省,省委第一书记王任重讲,有一块实验田,水稻亩产上万斤。毛泽东摇头说:我不相信。外国朋友问毛泽东,亩产万斤粮的奇迹是怎样创造出来的,他一笑置之,说:不要相信这些骗人的数字(许全兴:《毛泽东晚年的理论与实践》,第138-139页)

  

  1958年8月北戴河会议讨论人民公社问题,农林口上的各地汇总的粮产指标超过1万亿斤。毛泽东说:搞不了这么多。经与农林口商议压缩到了5000-6000亿斤(相当平均亩产300-350斤)农林口负责人说,不能再压了,再压就打击群众积极性了。

  

  1958年11月初,郑州会议上毛泽东指出:"今年的粮食产量9000亿斤,有假,最多7400亿斤,把7400亿斤当底数,其余1600亿斤当作谎。人民是骗不了的,敌人看了好笑。不要把别人的猪说成自己的,不要把300斤麦子成400斤。亩产万斤这股风是《人民日》刮起来的。"他提醒人民日说:"要冷静,这次会议之后,亩产广告要逐渐减少,今年底或明年初要绝迹。否则,《人民日》就会变成中央日(按:国民党纸一一笔者注)。"

  

  1958年8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北戴河召开扩大会议,号召全党为争取今年实现钢铁翻一番、为生产1080万吨而奋斗。会间毛泽东向与会人员询问:现在钢铁生产仅400万吨,到年底还有4个月,4个月能生产700万吨钢吗大家都说能行。毛泽东非常感慨,他引用了唐朝诗人李商隐的诗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中国共产党60年大事简介》,国防大学出版社1985年7月版,第462-463页)。毛泽东还说:"1080万吨钢的指标,可能闹得天下大乱……怎么得了(吴冷西:《忆毛主席》第95-103页)。

  

  然而,20多年来,无论党内和党外,竟然冒出了这样一些人,他们公然说:毛泽东不知道一亩地产多少粮食。硬要把大跃进中的浮夸风按在毛泽东头上,说什么浮夸风是毛泽东鼓吹起来的。他们的公式是:大跃进搞浮夸,浮夸风就是大跃进。他们翻箱倒柜,把大跃进的历史翻了个底着天,但是,却没有找到毛泽东鼓吹浮夸风的一点事实。

  

  那些说毛泽东鼓吹浮夸凤不知一亩地产多少粮食的人,应该还记得《1956-196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简称《农业发展纲要四十条》)吧,这个"纲要",是1955年11月间,毛泽东在杭州和天津分别同14个省、区党委书记共同商定的农业十七条。同年12月,发各省征询意见,1956年1月形成农业四十条草案。经过两年实践,1957年下半年,做了第一次修改,1957年9月20日一10月9日召开的八届三中全会(扩大)基本通过。毛泽东说:"农业发展纲要四十条比较适合中国情况的,不是主观主义的。原来有些主观主义的东西,现在我们把它改掉了。"1958年作了第二次修改,1958年5月5日-23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国共产党第八次代表大会第二次大会通过。1960年4月,提交二届人大第二次会议正式通过。

  

  《纲要》要求,从1956年起12年内,粮食亩产量黄河以北达到400斤,黄河以南、淮河以北达到500斤,淮河、秦岭、白龙河以南达到800斤,棉花(皮棉)亩产量按各地情况分别提高到40斤、60斤、80斤和100斤;并且要求各地农村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农业科学研究和农业技术、农业劳动生产率、交通运输和商业及邮政、农民的物质文化生活等各方面,在12年,得到一个大发展。

  

  这个《纲要》在党内正式通过的时间是1958年5月下旬。这时,正是大跃进发动初始。毛泽东亲手制定,经过4年准备,与14个省区负责人商讨,两次中央会议讨论适才形成。《纲要》的产生,可谓慎之又慎。毛泽东花4年的心血,所产生的文件在其墨迹未干之时,党内竟有人说,毛泽东头脑发热,鼓吹高指标,大刮浮夸风。

  

  并且,一直到今天,除思闻等人之外,我们一些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人,还在抱定那个决非事实的历史──说毛泽东搞了浮夸和冒进。真是笑话。

标签:毛泽东   浮夸   大跃进   纲要   农业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