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美国金融政策催生次贷危机华尔街“精英”是推手

2025-02-27 文摘 评论 阅读
  

  美国金融政策催生次贷危机



芝加哥商业交易所研究员 王端端 中国证券

  

  

  自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美国一共经历了四次大的金融危机,包括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国债危机、借贷危机、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和最近爆发的次级贷款危机,而此次次贷危机很可能是破坏性最强,影响范围最广的一次危机,而美国政府的金融政策则成为次贷危机滋生的温床。

  

  浮动房屋利率政策难辞其咎

  

  美国长期宽松的货币和金融监管政策,一方面推动了金融市场的变革和产品创新,另一方面也因为经济运行周期和规律的改变埋下了各种危机的种子。

  

  2000年中期,美国联邦资金日拆利率(Fed Fund)是1%,收益率曲线的弯度很大,而长期利率受货币政策影响比较小,因此10年长期利率在3.5%到4.0%的区间。

  

  在2003年年底至2004年年初,与短期利率挂钩的1年浮动房屋利率 (ARMS)大概是3.5%,但是和长期利率挂钩的15年以及30年固定房屋利率 (FRMS) 却比浮动房屋利率高出1.5至2个百分点。因此大多数的房屋购买者都用浮动房屋利率作为他们的贷款利率或者用浮动房屋利率作为他们现有房屋的再贷款利率。

  

  另一方面,贷款方对房屋购买的信用要求也参差不齐。因此购买者可以付很少的首付以及相对较低的信用购买大的房屋。房屋价值的不断上涨更加快了这一行为的扩张。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用很少的资金去购买他们在正常情况下根本不可能负担得起的大房屋。另外,也有越来越多的人用他们现有的房屋去申请再融资来支付他们的高消费。结果到2004年第2季度房屋持有率高达69.2%,比1986年的63.8%高出5.4%。这就造成了居民住房价值高涨,特别是在一些海岸线周围的房屋开始出现投机。

  

  2000年初时,由于经济滑坡,在2003年到2004年期间美联储一直将短期利率一直保持在1%左右的水平,但这一低利率政策在2006年终结之后,短期利率攀升至5.25%。短期利率的攀升受货币政策影响,因此对长期利率影响不大,其结果就是回曲线开始变平,同时长期利率和短期利率之间的价差缩小。

  

  浮动房屋利率 (ARMS) 通常是根据短期利率,如短期国债利率、银行间拆借利率(LIBOR) 或银行固定利率(CDs) 而定的,所以当浮动房屋利率随着这些短期利率而提高时,幅度是很大的。而15年和30年固定房屋利率 (FRMS) 是和长期利率挂钩的。因此浮动房屋利率和固定房屋利率之间的价差大幅度缩小。因而对利用浮动房屋利率借款的房屋持有人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

  

  当泡沫破裂时,大批利用高风险或是“次级债” 浮动房屋利率贷款的房屋贷款人自然受到波及,特别是当浮动房屋利率大幅提升了300到600个基点时。房屋强行出售以及房屋持有人申请破产是自然而然的结果。2007年年底,根据房屋借贷银行委员会统计,大概有14%的次级债房屋被强行出售。虽然次级债在整个价值30万亿美元的非金融消费债券中仅为1.4万亿美元,比例并不是很大,但在今天这种日趋一体化的金融体系中,其冲击力被放大了,其直接影响就是房屋市场开始衰退。

  

  传统货币政策受到挑战

  

  房屋泡沫的破裂是从2006年中期开始的。从标准普尔房屋指数来看,美国房屋从2006年6月到2008年2月下降了15.78%,海岸线附近的房屋下降幅度较大。从2006年6月到2008年2月,拉斯维加斯、圣地雅哥、迈阿密和旧金山分别下降了24.53%、23.74%、23.74%、21.41%和20.07%,在同一时间,其他东部和中部地区的降幅相对来说较小。纽约、芝加哥、丹佛、波士顿分别下降8.05%、9.06%、9.10%和9.89%。

  

  不管是从房屋销售额、新房起建数量还是以建好的房屋数量来看,2005年年底到2006年年初是房地产市场的顶峰时期。但是,房地产市场到了2008年年初时缩减了一半,而目前还不清楚房屋市场的下跌是否会就此终止。

  

  目前美国政府正在商议有关减轻房屋业主破产率以及帮助房地产市场的法案。此法案主要的目的是降低房屋强制出售率以及帮助房屋业主尽量持有他们的房屋。根据这项法案,联邦住房委员会(FHA) 保证新的房屋贷款的本金最多可以降低15%。预计在未来的4到5年当中,会有将近140万套房屋约2750亿至3000亿美元的贷款符合这个法案的要求。到目前为止,还不清楚此法案是否会被通过。但是这个法案的动机是明显的——为房屋持有人和投资者提供帮助,稳定次级债市场。

  

  房地产市场泡沫的破裂令房屋价值大幅度下滑,因为房屋贷款人通常将房屋作为抵押品或有价债券,房屋贷款人面临的风险不断加大。与此同时,由于杠杆作用的放大,房屋的贬值也进一步刺激了房屋借款人违约。

  

  很显然,美国长期宽松的货币和金融监管政策,在推动金融市场变革和产品创新的同时,也为金融危机的爆发埋下了种子。次贷危机让我们看到在新的经济环境下,成熟传统的货币政策正在受到挑战,因为它们已经为房地产泡沫的产生提供了条件和机会。

  

  华尔街“精英”既是次贷危机的推手又是风险承担者

  

  在这次次贷危机中,华尔街的大投行们自始至终扮演着重要角色。连续十多年股票市场大牛市,财富的快速增长,令金融资本逐利本性变本加厉,几乎所有人都认为这场金融“派对”将会继续开下去。金融精英们日益功利的思维催生出一个又一个经过反复包装的复杂金融产品。

  

  然而当暴风雨突然来临时,那些昔日的成功者一样要为自己种下的苦果承担责任。花旗董事会主席因购买430亿美元次级抵押证券(CDO)损失185亿美元而辞职;美林证券因次贷亏损84亿美元,创下了公司营业史上最惨重的一次亏损,股票价格因此缩水大半;瑞银下属的对冲基金德威资本管理公司使瑞银亏损183亿美元而遭关闭;身经百战的贝尔斯登公司竟最终遭他人收购而终止;唯有高盛躲过一劫,成为少数的受益者。

  

  在这一刻,无数金融资产烟飞云散,不可一世的金融“王国”顷刻倒塌,投行精英们大量失业,留给人们的只是无尽的思考。最近20名律师为UBS写的一份调查告中披露亏损的原因,有几点无疑是令人深思的:基金经理们的信心膨胀,冒险精神文化盛行;高管层过度依赖风险官的风险告来管理公司;评估公司根据以往信用来评估公司产品;金融公司员工之间盲目互相信任。

相关文章 社科:金融危机下的资本主义制度危机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思考——金融危机预警机制初探清湖渔夫:全球性货币战争的时代特征从CDS的角度看08危机真相不是金融危机是资本主义的系统性危机美国次贷重创重临或达730亿美元窟窿金融危机远未成为历史经济危机的逻辑(下篇)——从生产过剩到金融过剩的危机经济危机的逻辑——从生产过剩到金融过剩的危机吕永岩:“富外穷内”国际板未面世便现魔影张庭宾:美国最危险之地——利率衍生品巨额美债何去何从
标签:房屋   利率   危机   金融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