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全球经济处于“地震活跃期”

2025-02-27 文摘 评论 阅读
  

  全球经济处于“地震活跃期”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金融海啸所造成全球经济满目疮痍的废墟尚未救援完毕,不料欧洲债务危机的“活火山” 又瞬间猛烈地喷发,这使阴晴不定的金融市场随即陷入风雨摇摆之中,同时被誉为“经济晴雨表”的全球股市也如逃生似的狂泻。现在最为担忧的是笼罩在欧洲经济上空的债务阴霾,是否会演变成第二波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导致全球经济二次探底,致使此前好不容易长出复苏的“嫩芽”枯萎?难道先前视为救命稻草现如同“按起葫芦浮起瓢”般的财政和货币刺激政策真是一剂“毒药”没有疗效?尽管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有一点不容置疑,全球经济正处于“地震活跃期”,如果不能未雨绸缪地采取及时有效措施进行体制变革,金融海啸或许就会以更大的破坏力席卷而来,这决非危言耸听。   

  

  既然全球经济正处于“地震活跃期”,为避免经济灾害的多次发生,首要的就是勘探“经济地震带”的分布,找出其中的内在规律来趋利避害。根据近年来世界各地先后发生刻骨铭心的经济危机的区域来看,有拉美、东南亚、东亚(日本、韩国)、美国和欧洲等国和地区,我们可以将其分为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这里特指在经济全球化时期某一落后的或不发达国家或地区发生经济危机前采取过度开放市场而获得经济蓬勃发展,成为新兴的经济实体)两类,这就是此文重点探讨的“经济地震带”,目前经济强震区域分布在美国、欧洲、日本和中国。  

  

  当我们反思美国次贷危机诱发金融海啸席卷全球所产生的原因时,还是马克思一针见血地指出:资本主义周期性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在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即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不过我们还是可以从另一角度来解剖此次经济危机的病理特征,便于对症下药。目前经济全球化时代,经济危机就像病毒一样向全球快速扩散蔓延,根据医学常识,病毒的传染一般须具备三个条件:传染源、传染途径和易感人群。现在我们研究经济危机的重点在于寻找“病毒的传染途径”。大家知道,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连接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的经济纽带就是对外贸易和投资,这里把它形象地称之为“脐带”,正是这条“脐带”,造成金融海啸向全球扩散的“病毒的传染途径”。而“脐带”连接的两端正是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比如美国、欧洲的金融危机就是通过此条“脐带”向中国扩散。  

  

  随着冷战结束,经济全球化方兴未艾,发达经济体通过对外投资将大量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其中包括引起职业病、环境污染等产业)转移到新兴经济体国家,结果造成国内资金外流和产业渐趋空心化,这样不但带来居高不下的失业率,而且也减少了部分税收,只好全力以赴地发展服务业,形成产业结构畸形。与此相反,新兴经济体为吸引外资出台不少优惠政策,充分利用本国廉价的劳动力和自然资源,大力发展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然后把物美价廉的商品源源不断地运往发达经济体。这种模式在以前被认为“经济互补,互利共赢”而备受各方津津乐道 ,真可谓“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常言道:祸兮福之所倚, 福兮祸之所伏。  

  

  经历次贷危机或主权债务危机的狂风暴雨般的洗涤,目前美国和欧洲这些发达经济体的社会面临共同的难题:财政赤字继续攀升,金融市场动荡不安,经济复苏若隐若现,贫富悬殊极为分化,失业率居高不下,人口老龄化不期而遇,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政治稳定面临严峻挑战等。  

  

  目前中国受美国金融海啸严重冲击时果断地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虽然暂时稳定了经济,但也面临诸多挑战:经济增长因过于依赖房地产和外贸,结果造成房地产——世界上最大的“堰塞湖”成为中国第二大赌场,不但搞得百姓怨声载道,而且也给金融系统安装了一颗“不定时核弹”,现在能否安全排险还是未知数;外贸这几年虽然取得长足的发展,所向披靡,现已取得头把交椅,登上了冠军的宝座,本该庆贺一下,只是经不起世界经济危机的风吹草动,还不时地遭受多国的重重围剿,也受到列强的敲诈和暗算,总之食之变味,弃之可痛。  

  

  虽然美国和欧洲经济仍处于严寒的冬天,为应对通货紧缩而愁眉不展,国民却依然享受高福利,低物价的待遇;中国经济已到难熬的酷暑,为处理通货膨胀而如临大敌,百姓却依旧过着低工资、高物价的生活。当美国和欧洲这些发达经济体的政府负债累累,濒临破产之时,首先想到的就是低声下气地要求有高额外汇储备的中国政府伸出援助之手,但愿不会出现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或仅剩下少量残渣的匪夷所思的局面。  

  

  之所以如此,说到底还是经济全球化出现危机,根源在于发达经济体的资本主义的无止境的贪婪和疯狂的掠夺的本质未改,在对外贸易领域,它们不但控制了全球的原材料和大宗商品的价格,而且掌控着商品的销售渠道和定价权,利用物价的波动,汇率的变化,象鳄鱼闻到血腥味一样迅速出击,洗劫了天量的财富。除此之外,还有骗和抢,如金融衍生品和对外战争。这一切都是通过连接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之间的“脐带”的新陈代谢运输通道巧妙地完成的。可以说,全球经济发展严重的不公正、不平衡、不健康和不持续是造成发达经济体为“事故多发地带”的重要原因。  

  

  在欧美大陆,作为国际货币——美元和欧元,曾先后发生危机,正如中国人所言:一山难容二虎。美元是一头异常凶猛的雄狮,欧元为一群无比雄健的公牛, 鹿死谁手,可以拭目以待。为防止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进一步蔓延,方案有二:1.债台高筑,继续保持刺激政策,这不是雪上加霜吗谁还肯抱薪救火?无奈只好放弃。2.财政紧缩,接着经济复苏的势头逆转,更减少了收入,这也是雪上加霜啊!不过新旧债主此时肯借钱了。紧接着美国和日本也只能依葫芦画瓢。由此观之,如此严重的经济危机势必诱发空前的社会危机,最终动荡的政治危机就会上演,无能的政治领导人要么被提前赶下台,要么任职期满轮流执政。此时特别警惕的是战争的危险。  

  

  看来,“产业回归,全球贸易再平衡” 成为时代的主旋律。对中国来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只剩下“自古华山一条路”,如同改革开放一样,是一场革命,必须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诸体制上进行彻底改革,“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相关文章 社科:金融危机下的资本主义制度危机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思考——金融危机预警机制初探清湖渔夫:全球性货币战争的时代特征从CDS的角度看08危机真相不是金融危机是资本主义的系统性危机美国次贷重创重临或达730亿美元窟窿金融危机远未成为历史经济危机的逻辑(下篇)——从生产过剩到金融过剩的危机经济危机的逻辑——从生产过剩到金融过剩的危机吕永岩:“富外穷内”国际板未面世便现魔影张庭宾:美国最危险之地——利率衍生品巨额美债何去何从
标签:经济   经济体   危机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