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一部反映美国现行医疗体制弊端的纪录片

2025-02-26 文摘 评论 阅读
  

  一部反映美国现行医疗体制弊端的纪录片  

  

  

  

  

  

  

  

  

  

  

  

  

  

  

  

  

  

  

  

  

  

  

  

  

  该视频只是影片的一小部分,想观看整部纪录片请进入以下网址

  点击相关视频神经病人B、神经病人C、神经病人D、神经病人E、神经病人F  

  

  

  影片介绍  

  迈克尔·摩尔执导的纪录片《神经病人》(sicko又译《医疗内幕》)  

  整部影片是由几个发生在美国普通公民身上的真实案例穿插、拼接而成的,他们的生活或陷入混乱、或支离破碎,甚至还有人为此生命危在旦夕--他们各有各的不幸,然而导致他们纠缠于困境之中的罪魁祸首,却是相同的,那就是“医疗保险”……。美国的医疗保险不仅昂贵,而且保险公司出于自身的利益会有一长串理由拒绝你参保,有些理由甚至有些无厘头(比如你太胖了、你太瘦了、你太矮了)。纪录片中几个人的亲身经历清楚地反应出,类似的危机不仅仅出现在美国那些未上保险的5000万人的身上,数百万忠实地按时交纳保险金的人,也受到霸王“条款”的限制而拒保,从而无法享受到他们应该得到的权益、得到及时的治疗。  

  当迈克尔·摩尔仔细调查了“医疗保险”体系为何会有如此诟病存在时,得到的答案很简短:一切都是利益惹的祸。为了制作这部纪录片,摩尔更走访了加拿大、英国、法国甚至巴西四个国家采访当地居民和医生,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加拿大人治病不用钱,医院的出纳窗口甚至给离开医院的病人发车费。在英国甚至是游客受伤也能得到免费治疗,英国的医生拿政府工资,一个社区的全科医生,年薪有英磅,住在一栋100万美元的房子里,生活非常幸福。法国更是人间天堂,人们不必为治病筹钱而烦恼,所以可以把时间都用来谈恋爱,在美国要买120美元的药水在古巴仅买5美分。最终,迈克尔·摩尔将目光聚焦在了曾经在“9·11”恐怖袭击中奋不顾身地拯救生命的英雄,这些因为参与救援工作而受伤的人,现在正因为疾病而遭受着痛苦,可是在美国,医疗保险却拒绝为他们支付医疗金。然而,当他们在《医疗内幕》中一一露面后,迫切的问题不但得到了解决,还受到了外交方面的关注。  

  在07年的戛纳电影节上,迈克-摩尔纪录片《医疗内幕》(SICKO)在卢米埃尔电影宫全球首映,2000观众时而泪流满面,时而大笑不止。影片放映结束时,观众全体起立鼓掌,掌声持续近5分钟!但美国国内也出现了不同的声音,美国政府机构甚至在调查他是否违规操作,使他面临入狱的尴尬。由于在片中,摩尔本人组织的“9·11”事件伤者赴古巴接受治疗,因为美国法律禁止国内企业与古巴通商,而《医疗内幕》涉及了相关内容,辛辣嘲讽的基调更引起了美国许多部门的警觉。该片在拍摄期间一直受到美国政府的调查,此次的戛纳之行分外艰难,仅有的一个拷贝还是用私人飞机秘密运到戛纳的。摩尔在影片首映式上抱怨说:“5年半来,布什政府忽视了‘9·11’事件中的英雄,那些救援人员如今只能依靠自己,没有政府的补贴和照顾。我知道政府为什么调查我,因为我想帮助那些他们拒绝帮助的人。因此,我想通过影片告诉大家的是,美国的医疗制度不是一般的糟糕,而是已经糟糕到可笑的地步。我希望那些曾经在医疗制度上吃过亏的人,能在看电影时长出一口气说:‘好吧,我以为我够倒霉了,原来还有更惨的。’”  

  全片中另一讽刺的事件和迈克尔·摩尔本人有关,美国有个人设立了一个网站专门来批判迈克尔·摩尔,但是网站因为资金问题难以运行,因为这个人的妻子生了重病。迈克尔·摩尔匿名给了这个人一笔钱,然后这个网站得以继续兴旺发达。  

  克尔·摩尔在公开信中说:“我们还听说,维护健康组织(HMO)(该组织实际上是保险公司发起成立的)和医药企业正在全力准备抵制《医疗内幕》一片。我们在拍摄期间,这些公司的员工给我寄来了大量揭发医疗黑幕的信件。我们希望你们再给我来信。请给我寄来内部备忘录和你碰巧在公司复印机或互联网服务器上看到的任何计划。这些有助于揭开他们坚持之事的秘密,使我们有机会嘲笑医药企业的不实开支。”  

  影片在纽约正式公映的时,摩尔告诉美联社电视台:“疾病能影响每个人,人人都会生病,都要去看病,我认为电影的主题会吸引广泛的观众群。我希望所有的美国人都来看这部影片,并意识到关于这个问题我们有着相同的境遇。你是民主党还是共和党都无关紧要。在保健医疗问题上,我们必须联合起来,让每一个美国人都能看得起医生,而不必担心费用问题。”  

  其实,美国医疗系统的弊病,同样存在于我们的医疗体系中,克尔·摩尔自己也承认加拿大的医疗保健有问题,所以说,到目前,仍然没有哪个国家的医疗系统达到了完美,所以不断的追求和改革,寻找符合我国国情的医疗体制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附:美国医疗保险体制的烦恼 (于网络)  

  没人指望自己的老板给他买房子、衣服或者零食,但是美国的BOSS们都热衷于给自己的员工买保险。据一项调查显示,2/3的65岁以下的美国人都由雇主给他们购买了医疗健康保险(美国政府并不强制雇主为其员工购买医疗保险,一切得看你在同你的雇主签订雇用合同时的谈判能力,也就是你对雇主来说有没有利用价值)。
  但是,美国每年有18,000人因为没有医疗保险而提早死亡。
  美国医疗保险体制是一种“雇主主导制”。即没有一个全民基本医疗服务体系,保险都是由各家公司去买,因为美国已经被一种蛊惑人心的文化所主宰,这种文化强调“相信我们的自由选择,千万不相信政府”。鼓励各家公司买保单,不需要政府插手。
  过去,美国大公司吸引人才最重要的方式是给员工买优厚的保险,但是这个热情正在衰减,因为越来越庞大的支付已经让他们受不了了。比如传统工业,如汽车工业和钢铁工业,这些行业的医疗负担一直沉重。美国国民经济研究所的告表明,2003年美国钢铁退休工人的医疗负担将为140亿美元。汽车工业的情况也好不到哪儿去,通用汽车公司为将近0.5%的美国人口的手下员工投保,以至于高盛公司的分析师Lapidus认为:美国的医疗保险是建立在“车轮工业”上的。克莱斯勒汽车公司的总裁艾亚寇克(Iacocca)在一篇主张国家医疗计划的文章中就坦诚指出,昂贵的医疗保险费是导致他改变态度的原因。克莱斯勒每年花在每一雇员身上的医疗保险费是5300美元。在美国,每生产一部汽车,就有700元是花在医疗保险上的;而在加拿大生产,则只需223元。克莱斯勒用在医疗保险方面的费用是日本的3倍,这样它的竞争能力当然大大地打了折扣。 更何况这笔费用每年正以8.5%的速度增加,美国整个工业界医疗保险费的增长率则超过16%。
  美国国民经济研究所的经济学家Gruber和Madrian教授用学术的方式批评了美国的保险体制。美国雇员的保险都是由雇主买的,雇主自己选择保险公司。一个问题产生了,雇主给雇员购买了保险,而雇员如果离开该雇主,意味着他将要中断这份保险,尽管他找到了新的雇主,但新雇主可能为他选择的是另外一家保险企业。由于以前投保的保险公司和新的保险公司没有保单上的连续性服务,于是,雇员将面临一个麻烦:他的保险中断了,无法衔接。
  这两位教授的结论是:雇主主导制保险计划降低了经济效率,降低了劳动力市场的竞争和流动,影响了国家的人力资源配置,压制了新工作机会的出现和新公司的创造性。雇员们辞掉工作就意味着放弃了健康保险计划,雇员们没有兴趣和勇气去寻找另外的工作,体验新的职位环境,而被迫陷入了一种“工作锁入”状态。
  除了在优化劳动力配置上,美国的医疗保险体制显得非常“可笑”以外,它还造成了一系列效应。首先,由于雇主主导制,那么对于那些失业的人和给自己打工的个人企业主来说,非常不公平。他们被排除了。其次,那些单身的雇员获得的保险额比拖家带口的雇员要低得多。
  现在美国有将近3900万人———绝大部分是低收入,但是买不起私人医疗的家庭,没有基本的医疗保险。虽然美国对一定贫困线以下的人口确实有专门的免费公共医疗服务,但是如果一个家庭收入超过这一贫困线,就没有权利享受这种免费的医疗服务。据调查,80%没有医疗保险的人收入超过这一贫困线,但是又没有足够的钱付私人的医疗保险费。
  另外美国的医疗体制带来的“扭曲效应”是,公司的成本控制非常艰难,工人不断抱怨工资低,公司振振有辞说,这是因为公司在医疗保险计划上投入过多所致。公司之所以喜欢支付保险的动力是,可以用保单来抵消收入税。这就好比将员工的一部分收入转化为保单,免交了收入税,增大了公司利润。
  美国总统大选战的临近,用“国家保险全面覆盖”取代“雇主主导制”的提法日嚣尘上。最近美国ABC新闻台和华盛顿邮做了一个民意调查,调查显示,美国人普遍倾向于用国家基本医疗计划覆盖到每个国民,而不是用雇主导向制。
  “情况的确非常严重”,Kaiser家庭调查公司的专家说,根据他们的调查,截止今年(08年)9月,美国的医疗保险支出已经上升了14%。“过去几年,美国医疗保险支出一直以两位数增长。现在平均每个家庭每年的支出额已经超过了9000美元。超过1/7的美国人没有医疗保险了。”没有或者没钱参加医疗保险的人数在上升。这家公司曾经做过另外一个调查,调查个人支付医疗支出与推出医疗保险的关系,结果是:2/3的受访对象认为,如果他们的个人支付的医疗支出比以前一个月多出200美元的话,那么他们将取消保险。1/4的调查对象认为,一个月仅仅只升了100美元,他们也将退出。
  大多数人都认为,美国的医疗体制应该向加拿大等其他国家学习:国家负责基本的公共医疗基本账户,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尊重人们自由选择的权力,人们爱买什么保险买什么保险。  

相关文章 江宇:中国应借鉴发达国家公立医院改革经验李玲:仇和落马与私有化医改的不归路江宇 | 从医改看中国改革政治经济学:改革到底有多难你要医改的“小政府、大社会”吗?“6.26”——“弱势群体”不能忘却的纪念赵磊:“过度医疗”是另类的“生产过剩”——用马克思主义定位“新常态”(之四)医疗私有化是如何祸害拉丁美洲的?社会办医掩盖着严重腐败:82岁老医生炮轰民营医院江宇:社会办医只“松绑”不严管是对人民不负责任忠言:警察荷枪实弹防“医闹”让人五味杂陈江宇:私立医院比公立医院更有效率?这是迷信,不是科学
标签:医疗   美国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