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可能即将对外开放债市,引导海外热钱博弈高风险资产
由于中国政府债前景被看好,对此类中央和地方债务的去风险化可吸引非政府资金的踊跃参与,目标将首先是海外热钱。也就是将国债、地方债、地方政府信贷等评级不同,高风险居多的资产去风险化,创设类似CDS这样的套期保值兼投机品种来保证资金的放心流入。这样一来就可撮合中国的高风险投资和海外热钱这对活宝,形成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可喜局面。这种和谐的资金引导将改变央行回收热钱流动性的传统操作方式,由当前的发央票等转为发售新型债务债券,然后靠兜售CDS(保单)来赚取保险费,并有可能建立统一的衍生品交易市场来坐收交易费。此时,这些收益率还不错的的债务债券的开发风险将被转嫁给海外资金和CDS创设者,减轻经济发展对央行印钞机的依赖,以便应对未来来自巴塞尔协议3的检验。那么,有这个可能性吗?
1. 中国政府债务因中国政府当前的低负债率和良好财政营收状况被海外看好。尽管其中的地方债务风险普遍偏高,但收益前景也高,而且原则上中国地方政府债务也受中央政府担保。这将受到有一定风险偏好的海外资金的追逐。但这首先对政府的项目资金营运提出了更高的透明化要求。像以前那样的黑箱操作,一片糊涂账的情景肯定不行。不过我们看到了政府在这方面的改良意愿。不管这种改良是主动的还是被迫的都表明政务公开化和透明化将是未来的大趋势。因为他们明白政府主导的经济发展已不能完全依靠国内银行甚至央行印钞来解决资金。既然有人愿意出资并承担风险,那为什么不满足他们?
2. 像CDS这样的衍生品虽然因金融危机的爆发而口碑不佳,但主因还是因为缺乏有效监管。如果建立统一的赌博平台,进行统一清算将有助于风险控制和最后的成功交割。即使平台暂时建不起来,中国当前经济基本面似也有利于兜售保单的一方。但前提是其中期经济前景预展良好,政府执政风险低。
3. 海外资金对人民币债权的投资将有利于主权实体之间的债务互相绑定,降低顺差国债权人的风险,比如中国。中国由于是外储大国,手中的外币资产容易受债务国通胀影响而缩水。开放本国债市将有利于在这方面改变其一贯的被动和债务国对输出通膨的肆无忌惮。
4. 有利于人民币国际化。中国的人民币国际化现在只局限于货币互换,因为谁都不想被一个发展中国家收铸币税。但本国债市的对外开放将有利于减轻外界在这方面的顾虑。因为人民币资产的高收益率和人民币对强势货币的绑定将提高其对人民币的接受程度。
发展内需意味着贸易顺差减少和国内财富的再分配。这决定了贸易顺差收入对中国固定资产投资的投入将减少。如要继续投资,则只能从国内开源或加大资本项目顺差。如果中国并不忌讳外国成为其债权人,并有信心保持这些海外债权人对其投资标的的粘性,那么似乎没什么理由一定要他们拒之门外。资本的国际流动既然不可遏制,那逐渐拆除壁垒,将这些资金引入一个风险可控、并且服务于国内建设的蓄水池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