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年度盘点:张维迎先生的“软肋”

2025-02-26 文摘 评论 阅读
  

  年 度 盘 点:

  

  张 维 迎 先 生 的“软 肋”

  

  近一、二年来,张维迎先生可谓大红大紫,由于隔三岔五就在镜头前留影、话筒前留声、刊上留名,其知名度已不在“超女李”与“网姐芙蓉” 之下。有人说“经济学家” 也需要“炒作”,就像有的“明星”敢把裆子里的事向媒体爆“料”,不在乎美丑是非,眼巴巴的就是那“人气” !可怜天下没有“十全十美”的玩意——上帝在把你前门打开的同时,却有意忘了关上后门——于是,让我们看到了大红大紫人物的另一面。

  

  现随手揖取几个,供诸位品咂——

  

  例一,“疑似文凭”变“软肋”——有文章揭露:张维迎先生曾经的导师米尔利斯(James Mirrlees),硬是坚持不给张维迎博士文凭。张维迎先生简直是毫无办法,那些惯于关心某些留洋博士政治上进步的美国人也急了,就把张维迎接到美国去,在肯尼迪政府学院给张维迎发了个博士文凭。张维迎先生的博士学位不是诺奖得主发给他的,而是美国人发给他的,这一点张维迎先生从不轻易外露,相反他还总是误导人们,自称自己拿的是“牛津博士文凭”。究竟是真的还是假的?如果是真的,那为什么不管人们如何指着鼻子叫阵让他出面澄清辟谣拿出原件,他就是□□缩头死不露面?如果是假的,那就属于学术腐败。(——为张维迎辩护的人会不会喝斥“这是咱张教授的隐私” ?)

  

  例二,“口无遮栏”造“软肋”——也骂人 :他在接受《北京青年周刊》的采访中,直接将对手郎咸平(郎咸平提出了一个社会最基本的企业责任和社会公正问题)骂成“极端利己主义的无耻之人”、一个往中国经济学家脸上扔泥巴的“无赖和疯子”。在此,人们一眼就可看出:在媒体记者面前张维迎失态到什么程度?足见他一点也不在乎超越学术,而将争论直接变成一场赤裸裸的人身攻击。

  

  也造谣:张维迎说“国企改革走到从竞争性领域退出……最终在竞争性领域‘国退民进’的战略不仅成为国人的共识,还被郑重地写入‘十六大’告中。”——翻遍了 “‘十六大’告”文件,连“国退民进”的影子都没! “专家” 如此造谣惑众——是“学术”?是“真理”?还是“主流”的悲哀?亦或是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的“学风”?!如此“郑重”,难免不叫人倒抽一口冷气、浑身鸡皮疙瘩!

  

  也忽悠: 张维迎声高八度:“……比如伽利略,他是科学家,他证明,是地球围绕着太阳转,而不是太阳围绕地球转。但是当时的普通大众喜欢什么?太阳围绕地球转!伽利略说了与大众不同的观点,尽管被教会处死了,但他是真正的学者,代表真正的科学精神。”——因坚持“地球围绕着太阳转”的“日心学说”而被教会烧死的不是伽利略,而是意大利人布鲁诺。伽利略虽承认“日心学说”,但并不敢坚持真理。鲁迅说过:“格里莱阿〔伽利略〕说地球在回旋,教徒要烧死他,他怕死,将主张取消了。”这段历史北京天文馆就有展示,属于中小学生的科普常识。张大教授连历史常识都没弄清楚就瞎慷慨乱激昂:“他是真正的学者,代表真正的科学精神”,哭了半天还不知道是谁死了。就这水平这治学态度,还左一个“正确观点不需要投票”,右一个“尊重科学”,究竟是可笑还是可悲?

  

  例三,“同行质疑”成“软肋”——先有窝边学子揭露:你随便拿10本经济类的书籍,像《经济学原理》、《西方经济学》、《区域经济学》、《产业经济学》……8本内容是完全相同,有一本还用点用处,还有一本呢,完全就是所谓的创新而不知所云的胡编乱造,根本就没有实用价值。而在国内所谓的“著名经济学家”多半是没有实际能力在海外呆不下去了才回来混的,像在技术科研上,真正有能力的人才(除国家指定外)是很少回的,可他们就知道“经济学”这东西最好骗,况且又是在中国经济大发展的背景下,你能说他没有用?而实际上纯粹就是糊弄国人!更何况“连大学经济专业一年级学生都必须掌握的‘需求曲线’都讲不明白” !而更荒唐的竟是,有的所谓“主流”的代表竟然还是在美国诈骗、逃税,被对方通缉才潜逃回来的,这样的人怎么能够信任呢——连“要把马克思主义埋葬,并且钉上最后一个钉子”被有的人顶礼膜拜的张五常还说:“张维迎没有受过系统的经济学训练”。……

  

  后便传出香港科技大学的丁学良教授对张维迎先生的挑衅:“国内合格的经济学家不超过5个”“他们可以把他们最好的三篇文章,寄给国际上排名20-60名的学术期刊,看一看能否刊登。我非常希望有人做这样的尝试,如果有好消息,我非常愿意承认自己错了,愿意为他们庆功。” 读者纷纷猜测:张维迎先生既然敢“站在大众舆论的对立面”,小小一个“丁学良”岂能放在眼里?何况,以张大师的“学术”,不能在英国的杂志上发表,拿到美国一定问题不大!否则,“华盛顿共识”就太没人味了!再说,“博士文凭”都难不倒“市场经济最成熟”的美国人,发几篇“论文”算什么?所以,草民力劝张维迎先生千万莫错失良机……一定要让铁铮铮的事实把跟您过不去的同行“撂倒”——一年不行,两年;两年不行,三年;三年不行,再来它三年……可惜, 张维迎先生就是不接招,真把咱拥张的“粉丝”急癫了!

  

  被郎咸平称为“中国经济学界唯一值得敬重”的邹恒甫教授更不留面子——他坦称“張維迎是九流”,还责问道: “張維迎動不動就說自己是‘中國產業經濟學第一人’,我不知道中國的產業經濟學家們對主流的產業經濟學,作了什麼貢獻?” “張維迎有思想?自欺欺人罷了!” “現在很多經濟學家喜歡當資本家和暴發戶的走狗,記住一句英國諺語——每筆財富后面都隱藏著罪惡” “中國經濟學家編的教科書,我們內行根本不看。” “误人子弟呀。”从国外回来的海龟“绝大多数”都是“欺骗中国人民”的欺世盗名、沽名钓誉之徒。这些人“到国外就很老实,一回到国内就开始癫狂,就开始装大” “国内现在出名的经济学家,都是学者型官僚和官僚型学者。在国外真正研究经济学的教授,极少在媒体上抛头露面,做了官就要离开教职,哪像咱们官、商、学通吃。”有学者直言:以张维迎这种低劣的水平,便在新自由主义经济学领域,只要碰到一个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高手,比如郎咸平,他就露馅了。因为他仅仅是一个僵化教条的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家——他不过是一架西方经济学的翻译机器和剪贴机。(综合人民网、南方人物周刊、经济观察家等道与评论)

  

  笔者毫无反对学习西方某些先进科技与管理的本意,笔者只是觉得人家的东西毕竟是人家的,是在人家的国情人文下诞生的。何况金无足赤,洋理论也是在不断变化的。古人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离开国情、离开实际,再好的理论也难以结出好果甚至可能连“芽”都发不出来!白交“学费”的教训这些年人们见得多了……在游泳中学习游泳,在战争中学习战争,本本主义解决不了问题,洋本本同样难以解决问题。中国式的市场经济问题只能用中国式的方式去解决,别指望泊来的洋理论、洋案例包治百病!

  

  中国人不缺少聪明才智,中国人也不缺少有效的管理经验:早些年的“鞍钢宪法”中的“两参一改三结合”就被日本人学了去,邯钢的“模拟市场成本核算”、海尔的“日清日高”“市场链”等比洋经验管用得多,我们一直提倡的“集体主义思想”与外企力推的“团队精神”也无本质区别!闭关排外不对,妄自菲薄、眼睛盯着“洋大爷”也无必要!

  

  但这么些年,有谁知道“主流经济学家”有什么创新的“经济理论”?有适合我国国情的“经济理论”??有能使公有制经济强化、人民受益的 “经济理论”???

  

  丘成桐院士曾在接受采访中说,“北京大学从海外引进的人才,大部分是假人才。”——张先生不会也上此“光荣榜”吧 ……

  

  例四,“高谈阔论”酿“黑洞” ——《经济观察》记者曾采访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孙立平:所谓双轨制,使国有资产每年的流失有几千亿。——据说“金点子” 就出自张维迎先生。后来张先生又陆续抛出关于国企“改制”的“冰棍” 、“烂苹果” 、“吐痰” 、“先嫁”多论,90%以上的中小国企不久便“人间蒸发”,几千万下岗人至今弄不明白自己到底错在哪里、国有经济罪在何方?!

  

  张维迎先生还说“经理人员吃喝嫖赌积极作用更多。” “改革的基本前提是尊重既得利益”并挺身而出为资本大鳄(后成阶下囚)的顾某人的“合法性”狠辩了一通!……最近接受《权衡》杂志的专访又高呼:“对民营企业的歧视,是对国家利益最大的损害”。

  

  我们不知,到底哪个才是“国家利益”?到底对谁的“歧视” 才是“对国家利益最大的损害”?按老祖宗“民为贵”理念,国当以民为本——歧视老百姓,才是有悖“国家利益” ;

  

  再按“民以食为天”规律,打破老百姓的“饭碗”,这才能叫是“对国家利益最大的损害” !

  

  人们也不明白——如果私营企业(有人爱称“民营企业”—《宪法》定义为“私营经济”)真遇到什么不公或亏待,有人敢于仗义执言,自然不是坏事——尽管《宪法》里强调“国家保障国有经济的巩固和发展”“对非公有制经济依法实行监督和管理”。然而,人们也会思考——如果真有“民营企业”被“歧视”,那会是什么原因呢?有学者直言不讳地指出:从权威媒体不断嚗光的恶性案件看,我们对私营经济的“作用”不是“低估”了,而是对它的“负作用”低估了;不是 “鼓励、支持和引导”不够,而是“依法实行监督和管理”没有到位——否则,假药劣酒有毒奶粉黑心矿主怎么会层出不穷?否则,广州某房地产集团老板坐拥100亿元人民币财富,高居「2006胡润百富榜」前十名,怎么能连续几年欠下巨额税款达2800万?否则,偷税逃税、制假售假、欺行霸市、贿赂公行、拖欠克扣工资、甚至搞“血汗工厂” 怎么会愈演愈烈?否则,劳动争议案件逐年在大幅上升,非公企业败诉怎么会居高不下——任何一位正视现状的公民,都不会否认:非公企业违犯《劳动法》、《工会法》,损害劳动者基本权益的事件屡屡发生,有的甚至到了威胁人身自由的地步——至于拖欠、克扣工资,拒办、缺办、少办社会保险,随意剥夺劳动者的劳动权、休息权等更几乎是无处不在……这早已是不争的事实!有资料显示,据某市一位工会主席的社会调查:该市数千家私人企业,至今竟没有一家完全按《劳动法》对待职工!……“否则”太多了!

  

  令人费解的是:真正意义上的某些不公——张维迎先生怎么就没有为他们说句话、哪怕就一个字:比如“几千万老工人的生存状态”——人家尽了义务,把自己的青春年华奉献给国家,等轮到国家尽义务时,有人却主张来个“下岗”或“买断工龄” 。因此有人认为:过去的制度是低工资,终身制,人尽其能,老有所养,换取社会的稳定,国家的发展。如此翻脸不认帐——按社会主义的道德标准看,这是置人民生死于不顾;按资本主义的道德标准看,这是违约赖帐。再比如:那么多的“国有资产流失”——张维迎先生有过一点心疼的表示吗?就像他根本不是这个国家的公民似的!再比如:对《宪法》里强调的“国家保障国有经济的巩固和发展”“对非公有制经济依法实行监督和管理” ,对党中央强调的 “更加注重公平” “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等等,怎么就从来未见张维迎先生“呼吁”一声?搞经济学的且是“专家”的张维迎先生不会不明白经济学是一门社会科学、从来不是少数人的“敛财宝典”更非有钱人的“免死金牌”的简单道理吧 ?!

  

  一篇《富豪欠巨额税折射财富丑陋》的文章评论道:许多大亨跻身百富榜,但在纳税百强榜上却看不到他们中任何一个身影,且欠税的行为非常普遍,无法遮掩内地富豪社会责任感匮乏的“财富丑陋”。其实,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对私企的发展可谓给足了政策,社会的宽容也到了极限——可究竟有多少老板怀着感恩的心理回国家、社会,回为他们创造财富的劳动者?我们不能否定谁有对私企特别宠爱的权利,但若要像惯孩子那样惯坏了“财大气粗又无法无天”的为富不仁者,绝不是正道!

  

  我总以为:对某些缺少诚信、唯利是图的老板们、奸商们,不应该再为他们加油打气、鸣冤叫屈,而是应该经常向他们敲敲警钟,多提醒他们悠着点、自律点,培养点本份做人依法经营的自觉才是!而处心积虑想让它们享“超国民待遇”——只会走向反面,只会加剧社会不和谐的浓度!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说:“在中国要推行美国的价值观念,加速大型国营企业的衰亡,由私营企业取而代之。”

  

   诺贝尔经济学得主斯蒂格里茨指出:《华盛顿共识》强加给拉美国家和转轨

  

  国家的政策建议,导致这些国家经济崩溃和社会动荡;产权神话是种危险的神

  

  话,它已经误导了许多处于过渡中的国家把注意力集中在私有化上。

  

  美国学者罗伯特·迈克杰斯尼指出,新自由主义“代表了极端富裕的投资者和不到1000家的庞大公司的直接利益。”

  

   英国学者约翰.格雷指出,“新自由主义是一个绝对不能实现的乌托邦,这

  

  种追求已经产生了大范围的社会混乱和政治与经济的不稳定。”

  

  日本学者伊藤诚认为,中国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在于克服新自

  

  由主义的障碍。

  

   ——罗 兰夫人慨然长叹:“自由自由,多少罪恶假汝之名以行” !

  

  我们期待張維迎先生在即将到来的年头里,能将“软肋”变成“强筋”——去弄个响当当的原诺奖得主导师亲颁的“身份证”,这样您就会“体面”得多!再就是公开场合您可要记住别有辱“专家”“学者”“精英”头衔:骂人是万万不可的(别学泼妇),造谣别沾政治的边,忽悠当然以不过分为妙;至于“经济学理论”,这可是您的看家手艺,我等学子没啥高求,但愿您在出书时别把“浆糊、剪刀”像某些人用得太烂,还一定要不吃馒头争(蒸)口气,就到国际排名20-60名的学术期刊上发它几篇大作,也让那么些瞧你不起的家伙看个究竟,别老背着“九流” “误人子弟”黑锅——当然最最要紧的还是能用你的“理论”化作生产力,别只会“三光”(像冰棍一样“化光” 、像苹果一样“烂光” 、像嫁女一样“卖光” );高谈阔论习气一时改不掉也没关系,能记住点“国情” “民意” “社会责任感”也就罢了,切勿把“接轨”弄成“接鬼” !……

  

  但愿張維迎先生能在新一个猪年有新气象,改变丁學良教授接受大陸《中華工商時報》記者採訪時指责的“實際上,中國的主流經濟學家把太少的精力用來做經濟科學研究,把太多的精力用來爲某一利益集團說話”的尴尬局面,做出像成思危先生倡导的那样——“中国的教授们应该深入到企业里,总结中国企业的经验,然后上升到理论。中国企业的管理离不开中国的国情,也离不开行业的特色,更离不开企业原有的文化和几个方面的基础。所以,照搬外国的东西是不大可能搞好中国的企业的。”

  

  好,我们为您加油!

标签:先生   经济   经济学   中国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