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警惕政改走上反人民民主道路——政治体制改革之意识流

2025-02-25 文摘 评论 阅读
  

  警惕政改走上反人民民主道路——政治体制改革之意识流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实际上是毛泽东论述的很清楚,但被一些人的“什么是社会主义,我们也不清楚”的理论搅浑了视线,为“特色”理论什么都能装找到了理论依据,将正常的“改革”变成了“变革”,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被否定,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基础被化解。

  

  现在提得很激烈的政治体制改革,如果是进行社会主义的政治体制改革的话,就有必要重新认识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而不能跟经济体制改革一样,在政治权利的压迫下,被少数人引导着向资产阶级政治体制走。

  

  吸取经济体制改革的经验,人民的主体——工农要警惕政改走上反人民民主道路。  

  

  其实,写这篇文章,一直有写不下去的感觉。我不是革命者,只是社会主义思想的持有者,最多是个改良者。历史是残酷的,而理想主义者总是幼稚的。实际上,什么体制下,我都能生存。在今天,在“天下为私”被吹捧到天上的时代,历代统治者都要利用的“天下为公”的招牌被砸得粉碎的时代,说什么都不如不说的好。

  

  昨天下午,孩子名回来,我看了小学5年级语文课本,其中有3篇关于毛主席的文章。我读完,今天才有继续写的勇气。

  

  

  一、社会主义社会是人民民主社会,是消灭私有制的政治制度  

  什么是社会主义呢?简单地说,社会主义就是人民民主主义。人民民主就是人民自己当家作主。社会主义社会,是人民民主社会。社会主义制度,是人民民主的社会制度。  

  

  1、社会主义制度的阶级基础  

  

  社会主义作为一种社会制度存在,其阶级基础是劳动人民。社会主义制度,也要依靠劳动阶级来建立,劳动阶级来维护,所以,社会主义制度,也必须为劳动阶级带来最大利益,只有为劳动大众带来最大实际利益,社会主义制度才能有生命力,否则,社会主义制度,就会失去生命力。  

  2、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  

  

     

  

  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是什么呢?相对与历史上的社会形态来看,原始社会基本是一个天权社会,自然界(自然灵、动物灵、植物灵)是人生存的主宰;奴隶社会是一个王权社会,王是人生存的主宰;封建社会是一个地权社会,土地是人生存的主宰;资本主义社会是一个钱权社会,资本是人生存的主宰;社会主义制度,是劳动者建立的制度,社会主义社会应该是一个人权社会。  

  

  在社会主义社会,政治要摆脱经济的控制,政治超越于经济而存在,即政治不以经济为基础,而以社会为基础,经济是为人创造物质财富的,经济是税收的,而不是社会权力的,社会主义政治是为“人”服务的,而不是为经济服务的,社会主义制度的一切目的,都是为人的全面发展服务的,所以,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即“人民性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  

  

  社会主义制度的人民性,决定了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是为人民大众服务的,而不是为某一阶级和特权阶层服务的。  

  

  社会主义制度的人民性,也决定了社会主义制度,是人民民主的社会主义制度。人民民主,就是消灭一切剥削制度。  

  

  3、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特征  

  

     

  

  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特征,是由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决定的。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是“人民性”,所以社会主义制度是为人民服务的,而不是为某一个阶级服务的,人民性决定了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诸制度的“大众化”特征,大众化也就是群众化。大众或群众是人民中的绝大多数。以人为本和群众的广泛参与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要求,社会主义社会就是大众社会。  

  

  历史上任何剥削阶级建立的政权,都是通过制定特权和限制被剥削阶级的权利来确保剥削阶级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统治地位的,因为剥削阶级在整个社会成员中是少数,保证少数人的统治权利,就必须用特权制度、专制制度和统治阶级内部的民主制度。  

  

  但是,在社会主义社会,由于劳动者是社会主义社会成员中的多数,特权制度、专制制度都会被抛弃,人人享有平等的权利,人民民主制度是一种广泛的和基本的制度,所以,社会主义的政治,是人民民主的大众政治,社会主义的经济,是劳动群众集体经济和公有经济为主体、个体劳动经济为辅助的大众经济,社会主义的文化,是劳动群众喜闻乐见、自己创作、自己表现的大众文化,大众化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特征。  

  

  4、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任务  

  

   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通俗地说,就是社会主义的最终目的,所以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是由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本性决定的,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是为人民服务,是通过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所以,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不可能是私有经济,而只能是公有经济。   

  

  (1)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目的  

  

  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人民性决定的,人民性就是人本性,人本性就是以人为本,所以为人民服务和以人为本是一致的。  

  

  为人民服务而不是为少数阶级和阶层服务,以人为本而不是以物质生产为本,是社会主义制度与其他剥削制度的本质区别。奴隶制度是为奴隶主阶级服务的,封建制度是为地主阶级服务的,资本主义制度是为资产阶级服务的,所有剥削制度都以为剥削阶级创造无限的物质财富为目的而不管劳动者的死活的。社会主义制度,以人民为服务对象,人民的主体是劳动大众,社会主义制度服务的主体是劳动大众,而不是少数权利贵族和利益阶级。  

  

  (2)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目的。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核心是“人”,人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中最活跃的因素和起决定的因素,解放生产力首先要解放生产者,发展生产力首先也必须使生产者获得发展,目的是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生产力得到解放和发展。  

  

  经济发展是人发展的结果。以损害人的基本生存环境、牺牲人的基本生存权利和扼杀人的基本生命要求为代价换来的经济发展速度,是权利贵族和特殊利益集团所需要和所追求的经济发展。社会主义制度不是为了经济而经济,是为了人而发展经济,“保民生”才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目的,保“速度”没有实际的意义。越发展人民越贫困、人民的生存能力越低下、人民的购买力越微弱,这种发展就不是为了大众,而是为了少数发财阶级而发财,就不是人民所需要的发展,也不是社会主义所追求的发展,这种发展,会遭到生产劳动者的抵抗,是不可能持续的发展。  

  

  (3)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目的。  

  

  劳动大众为什么不能靠劳动获得财富只能有被剥削的命运呢?是因为劳动不能创造财富吗?不是的,劳动创造了“物”本身,“物”是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综合体,所以“物”是有价值的,价值的消耗不可能带来财富,价值的积累可能带来财富,价值的交换可能使价值实现,价值的交换也可能带来财富,但物的积累和物的交换也不能一定带来财富,因为积累也有折本的积累,交换也有折本的交换,折本的积累和折本的交换就不可能带来财富,只有“物”的增值积累和“物”的增值交换才能带来财富,但从根本上讲,财富还是由于劳动创造的,因为劳动创造了“物”。劳动者不能靠劳动致富,是因为“物”的所有权不是劳动者的,劳动成果被劳动产品的所有者占有,劳动者只获得了用以养活自己的“物”(生活费),这物(生活费)也仅够甚至不够养活劳动者自己及家庭的消耗,所以劳动者不能获得财富,正因为劳动者没有所有权,劳动者只能被剥削,因为不被剥削,劳动者劳动的权力都要被取消,因为剥削阶级通过剥削阶级的政治特权,掌握了所有权,也就掌握了劳动者的一切,劳动者的生命存在都要靠剥削阶级的施舍才能保全。为剥削阶级服务的剥削制度是劳动者不能靠劳动获得财富的原因,所以社会主义制度要消灭剥削、消灭两极分化,只有消灭剥削、消灭两极分化,才能达到共同富裕。  

  

  

  二、政体的矛盾是经济的私有制和政治的人民民主体制不相匹配的矛盾  

  1、没有超阶级性的国体和政体  

  国体,即国家性质,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明确地说,国体就是国家政权掌握在哪一个阶级手中;哪个阶级是统治阶级,哪个阶级是被统治阶级。统治阶级的阶级性质决定着国家性质。  

  

  政体,即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统治阶级采取何种形式来组织自己的政权机关。  

  

  当代国家政体的基本类型有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英国、日本、泰国、比利时、西班牙、瑞士、挪威等国家是议会制君主立宪制。意大利、德国、芬兰、奥地利、印度、新加坡等国家是议会制共和制。美国、墨西哥、巴西、阿根廷、埃及、印度尼西亚等国家是总统共和制。  

  

  在国家状态下,任何国家,都是有阶级性的,国家的国体和政体都带有鲜明的阶级性。没有超阶级性的国体和政体存在。

  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体制与人民民主和公有制经济基础相适应  

  我国的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的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章第一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破坏社会主义制度。

  

  这里,宪法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体和国体及根本制度说得一清二楚。是没有问题的。几千万烈士为之奋斗的,就是要建立人民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体、国体和根本政治制度,是没有问题的,是不需要改革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体制与人民民主和公有制经济基础相适应。  

  3、中国的政体妨碍了中国少数富人和国际财团的利益  

  

  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根本原因是经济体制进行了为期30年的改革,所谓的经济体制改革,集体经济和公有经济的主体地位已经失去了,私营经济和买办合资经济已经成为了经济的主体,与之相对应的是,失去了集体经济的农民和失去了公有经济的工人已经成为了事实上的廉价劳动力,相对应的就失去了国家领导阶级的领导地位,现存于宪法的政体、国体和根本制度,都妨碍了新兴资产阶级和国际资本的利益,所以,政治体制的改革,除了适应经济体制的改革外,我看不出还有其他的目的。

  

  

  4、建立资产阶级和国际资本家服务的政治体制不可避免  

  和经济体制改革一样,政治体制改革也是会不可避免的利用共产党的权力来推进,劳动人民是没有什么发言权的。所以,政治体制改革的最终命运,就是会和经济体制改革剥夺了劳动人民的经济权利一样,要剥夺劳动人民的政治权利。

  

  经过30年的经济体制改革,建立在公有制为基础上的人民民主的政治体制已经明显地与现在的私有制经济为主体的经济体制相违背。

  

  政治体制改革,在很大程度上讲,建立为资产阶级和世界资本家服务的政治体制是不可避免的。

  三、反人民民主的政治体制改革能否实现?  

  1、政体和政治体制  

  从狭义的角度上讲,政体就是政治体制,所谓的政治体制改革,就是政体的改革。政体是政权的组织形式,所以政治体制改革就是国家的机构设置改革,而机构改革,并不能上升到“不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就没有保证”这样的高度上。所以,政治体制改革绝不是政体的改革。

  

  中国是以个充满政治的国家,私改派所提的政治体制改革,就不可能是政体的改革。改革派们在政治体制改革前,又在玩文字游戏 ,跟用过去的“责任制”代替“集体所有制”、“国有”代替“公有”是一样的。他们说的政治体制改革,就是广义上的政治体制,是指国体、政治和国家的一切根本政治基本制度。

  2、维护现有经济体制改革成果的政治体制改革能否实现,决定于共产党高层的态度  

  以维护现有经济体制改革成果为目的的政治体制改革,就必须改变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体,改变了国体,才能改变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组建新的政治体制。

  

  任何想利用政治体制改革改变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体、根本制度的企图,遇到的第一个障碍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要受到宪法制裁的。唯一的办法,就是修改宪法。

  

  修改宪法,在原则上必须经过人民代表大会,即必须经过人民同意。中国的宪法修改多次,无论每次宪法的修改是否有利于人民民主,但都实现了修改。所以,人民实际上没有发言权。

  

  经过经济体制改革,劳动人民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处于奴役地位,导致劳动人民在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也处于弱势,宪法修改不修改,人民已经失去了发言权,几个左派在哪里代表人民在叽叽喳喳,也恐怕影响不了大局。在舆论的控制上,反社会主义的力量已经很成功了。比如凡是支持私有化的,都能发表,凡是支持社会主义的,都有“文章有敏感词”而被拒绝发表。这也说明人民实际被罢免了语言权。

  

  中国最大的政治力量,就是中国共产党,但正如经济体制改革是由中国共产党推行的一样,政治体制改革,也离不开共产党的力量。离开了共产党的支持,私改派也就失去了力量。

  

  有共产党的支持,反人民民主的政治体制改革方向就一定能实现,没有共产党的支持,反人民民主的政治体制改革方向就一定不能实现。而且,没有共产党的支持,由共产党推行的政治体制改革,就有可能是一场有利于提高人民地位的政治体制改革。

  

  共产党的政治体制态度和共产党的政治体制改革路线,是关键。

  三、执政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最大危险是什么?  

  从现在的信息估计,对于政治体制改革必须进行,共产党的高层可能会是统一的,但对于改革的方向,却不是统一的。

  

  一个高官到因为失去了喝血渠道而失去了发展动力的深圳,发出了政治体制改革的呼声,而且紧接着说“腐败是执政党的最大危险”的论断,好像是为民请愿的样子,实际上其中大有玄机。一是要向建立深圳经济特区一样,建立有益于私有化的政治特区。二是用反腐败来搞垮共产党或者分化共产党。对于这,我要专门论述,以正视听。

  1、腐败不是执政党的最大危险,也不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最大危险  

  有人认为,共产党的最大危险是腐败,以理类推,社会主义最大的危险就是腐败,这种认识是本末倒置。如果以这种理论指导政治体制改革,则共产党危也,社会主义危也。

  

  腐败是世界各种政权普遍存在的敌人,可见腐败不是专门来跟社会主义为敌的。我可以说,恐怕,只有社会主义,才能真正根治腐败,因为在真正的社会主义制度下,腐败失去了存在的温床。大家对照历史来看腐败问题。

  

  什么时候,中国的腐败问题最严重?就是改革开放的30年。对比现存的几个集体经济的村,腐败在这里是看不到的,因为腐败没有存在的经济基础。

  

  所以,腐败是私有制社会的产物,而不是人民民主社会的产物。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经济和公有制经济,是不能够容忍腐败的,也是可治腐败的最好制度。

  2、领导人的异化是执政党的最大危险,也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最大危险  

  原始共产主义为什么会被奴隶社会所代替,因为原始社会末期,由民主选举产生的领导人,逐渐演变成了社会上的权力贵族。这些权力贵族利用手中的权力,建立起了个人绝对的权威,并依靠权力,将社会公有财产演化成了自己的私有财产,并依靠私有财产,建立起了自己的私人武装,又用私有武装来维护和巩固自己的政治权利。所以,原始共产主义的破产,就是领导人的异化——从社会公仆变成了社会主人——所导致的。

  

  同样的,在社会主义社会,人民大众在政治上是国家主人,而在国家行政事务上是被管理者,国家政府官员在国家行政事务管理上是领导者,而在政治上却是为社会主人服务的社会公仆,没有有效的人民监督,公仆很容易异化成主人——形成官僚特权阶层。  

  

  所以,社会主义和执政党的最大危险是什么?是领导人的异化。这一点,马克思早就警告了我们,毛泽东也进行了文革的实验。  

  3、社会主义制度是腐败的克星  

  社会主义从他诞生起,就是人民民主的社会制度,社会主义国家的一切权利来自人民,一切利益也归之于人民,所以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就是“人民性”,“人民性”是社会主义的生命。

  

  人民民主的政治,是跟所谓的精英政治、特权政治、寡头政治相对立的。人民民主政治,反对的就是少数人对多数人的统治,不依靠一切的帝王将相,只依靠人民自己。

  

  在人民民主社会里,政党就是去了专权的基础。以权谋私和腐化堕落是要受到人民的清算的。

  

  私有制是腐败的温床,公有制是腐败的克星。社会主义国家,在正常的机制下,腐败没有藏身之地。

  

  中国的腐败泛滥,是私有化和“功利至上”理论泛滥的结果。  

  

  

  4、脱离人民是领导人异化的原因,也是社会主义国家和执政党最大的危险  

  所谓异化,是对于人民民主而言的。社会主义国家领导人的所谓异化,在社会主义国家,是与社会主义国家的“人民性”相抵触的。但这些异化行为,在奴隶社会,在封建社会,在资本主义社会,都是合理的行为。既得利益集团喜欢私有化改革,就是这个道理。

  

  在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和国家领导人异化的原因,就是脱离人民,脱离人民的表现,就是不执行群众路线,而执行官僚路线和金钱路线。一切政策的制定,不是从群众中来,再到群众中去,而是从gdp中来,再到官僚中去,甚至是从利益集团中来,到官僚中去。,最终走到了人民的对立面。1958年的“五凤”,近30年的经济改革,都是脱离人民的结果。

  

  脱离群众的执政党和国家政权,就很容易被和平演变了。为什么社会主义政权的演变不需要用革命手段,不需要流血牺牲,就是因为掌权者早就已经异化了。

  

  四、社会主义的政治体制改革方向——加强人民民主  

  1、题外话——对于劳动者来讲,私有制和国有制都是不可靠的  

  是的,我承认,人性是自私的,但不见得“人不为己”,就会“天诛地灭”,因为老天爷实际上是承认“天下为公”的。而且,“天下为公”是一个基本的社会原则,因为,不少违反人道和天道的行为,是要遭天谴的,是要使自私者最后彻底毁灭的。桀纣如何?能吠尧日?

  

  历代统治者满足了劳动者的自私性吗?没有。历史上的哀鸿遍野,饿殍塞路,死的都是劳动者。劳动者的最低自私性,就是基本生存。不说历代的统治者,就说蒋介石的统治,人民的血泪能填满大海。国民党集全国人民的财富,也只满足了“蒋宋孔陈”四大家族,何来国民经济?何来人民生存基础?私有制只能满足少数人富有,多数人只能平穷。私有制的国家机器,还要创造更多的穷人来满足富人的富有。劳动者,最好的命运是当奴才,大都只能当奴隶,出卖劳力,出卖肉体。

  

  今天的现实,也正在重复着历史。为什么住不起房子呢?人民住不起房子,是从禁止城镇居民在宅基地上建房和禁止单位集资和联合建房开始的,自1998年起,房价就没有实质下降过。我们天天在进行开发,目的是把集体土地变成国有土地,给开发商建设商品房。我们不断地在城市化的过程中,不有地的农民变成失地农民,把有房居住的农民,变成失去房屋的市民,实际都是为了开发商的利益。政府收了大量的钱,失去了大量的民心。在你一个月能赚到2000元,每月还贷款1300元的时候,你就要呐喊,我不要私有制,也不要国有制,我要属于人民的人民所有制——公有制。只有公有制和集体所有制,我们才能在共同的利益面前,团结起来,争取到自己的权益。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只要政权是人民政权,私有经济的存在并不会构成威胁  

   相对于历史上的各种类型的政权,社会主义政权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就是劳动者的社会、经济、政治地位问题,即政权的阶级性问题,所以,在社会主义政权建立后,首要的工作,是制度建设,用制度来确立劳动者的政治权利、经济权利,而不是急于消灭私有经济。这可以从传统社会主义建设的失败得到启示。  

  

  历史上的各种类型的政权,无论是奴隶主政权、地主阶级政权、资产阶级政权,都是非劳动者的政权,国家是非劳动阶级压榨劳动阶级的工具,奴隶、农民、工人都是生产劳动者,也是被剥消者,其所创造的财富都被非劳动阶级所占有和享受,劳动者本身却过着非人的生活。社会主义制度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就是劳动者的社会、经济、政治地位问题,所以社会主义政权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政权与人民的关系问题,即政权的阶级性问题,首要的工作,就是制度建设。社会主义政权的本质就是劳动者的政权,是为保证劳动人民的基本权力而建立,是劳动人民自己(通过共产党)建立的为劳动人民自己服务、消灭剥削、消灭贫穷、消灭阶级、消灭一切罪恶,促进和保障人的发展的人民民主的政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性质,就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劳动人民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主人,但这些,必须用政治制度来保证。  

  

  历史上,在社会主义政权建立之后,马上开始了消灭阶级经济和建立社会主义经济运动。地主、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都被当作剥削阶级被消灭,并对他们进行了阶级改造,使这些剥削者变成了自食其力的劳动者。那么,在社会主义国家中,就只剩下两种人游离于劳动人民之外,一种是领导阶层,一种是被剥夺了政治权力的被专政的对象(在监狱中接受改造的罪犯)。专政对象是剥夺了政治权利的人,他们在进入监狱后就不会对社会主义国家带来威胁,所以,在制度建设不到位的情况下,社会主义国家的主要威胁,来自领导阶层的蜕变,而这种蜕变,主要来自领导人脱离劳动人民后,形成不为社会所控制的特殊利益阶层,即形成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新权贵,那么,领导阶层就会变成官僚权力阶级,成为事实上的统治阶级。  

  

  事实证明,社会主义国家的垮台,是从领导核心共产党的垮台开始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变质,也是从领导阶层变质开始的,资本主义对社会主义的和平演变,也是通过共产党的领导阶层(而不是通过劳动人民)实现的。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为了消灭资本的罪恶,用国家资本代替了私人资本,但并没有因此消灭资本的追逐利益的本性,只是使资本逐利的本性隐讳一些,因为社会主义的国家积累也是靠剥削劳动者的剩余价值来实现的,只是这种剩余价值缴给了国家,而不是资本家个人,国家成为了剥削人民的最大的资本家。由于没有制度做保证,人民却没有享受到经济积累的好处,加上社会主义在理论上不承认社会主义经济中资本的逐利本性依然存在,所以在实际经济工作中总避免不了“共产风”,不承认基本单位利益和劳动者个人利益的存在,导致泯灭了基本生产单位和生产者的利益分配,整个社会都成了国家的生产机器,基本生产单位和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也就逐渐地丧失,经济效益也就丧失了,在经济上走资本主义的道路也就没有力量可以阻挡了。  

  

  传统社会主义的失败,根本原因是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后,普遍采取了“先经济后政治”的建设方针,而忽视了制度建设的重要性。由于制度建设不到位,劳动者的权益得不到保障,政权组织失去了监督演变成了权利贵族,劳动者成为了国家的剥削对象,社会主义政权丧失了起码的凝聚力和认同力。  

  

  现在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对于社会主义来说,就是回到了1949年的起始阶段。优势是我们已经建立起了强大的公有制经济(国有经济),这一经济基础对于社会主义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网络上不少人拼命地诽谤国有经济,就是这个原因。我的信心也在于此。  

  3、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社会主义的政治体制的改革和建设,是在尊重私有经济和国有经济共生共存的经济基础的现实的情况下,加强社会主义人民民主的政治制度和政治体制的改革和建设,从根本上重新确立和加强人民大众的社会主人地位,使社会主义政治成为真正的人民民主的大众政治,让人民大众握有真正的政治权利,确保社会主义制度不动摇。  

  

  在社会主义新的政治体制确立后,再大力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逐步地使社会主义集体和公有经济占主导地位,最终建立社会主义的人民民主的大众经济体制——社会所有制经济。  

  

   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是由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决定的。人民性决定了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是人民平等原则、人民民主原则、人民分权原则。社会主义制度建设,要根据这三个基本原则来改革和建设。  

  

  (1)人民平等原则。  

  

  人民平等原则是与特权原则和独权原则相对立的,人民平等原则就是要打破历史上的特权政治、独裁政治、寡头政治。  

  

  人民平等原则的基础是平等权,就是社会成员在社会生活中享有的地位平等的权利,他是人权的一项基本权利。平等权包括如下两层含义:一是禁止对成员的不公平对待,二是实现实质性的平等。  

  

  人民平等原则,即所有的社会成员的政治、经济、文化的权利是平等的,没有特权,没有超越于他人存在的组织和人,除违法并根据法律依法剥夺了权利外,没有任何人和组织可以剥夺别人的权利,人人享有劳动权、参入权、决定权、利益分享权等所有人权。在人民平等原则下,人不是被动存在,而是主动存在,自己是自己人权的唯一行动者和责任承担者,享受人所有的权利,履行人所有的义务,承担人所有的责任。  

  

  (2)人民民主原则。  

  

  人民民主原则要求,国家的一切权利来自人民。人民民主是由全体公民(直接或通过他们自己直接选出的代表)行使权力。人民民主是以多数决定、同时尊重个人与少数人的权利为原则。  

  

  人民民主原则要求,国家必须在尊重多数人意愿的同时,也极力保护个人与少数群体的基本权利。国家要注意不使中央政府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政府权力要分散到地区和地方,并且,各级政府必须最大程度地对人民大众公开和对人民大众的要求做出快速和积极的反应。  

  

  在人民民主原则下,政府的首要职能是保护言论自由、集会结社自由、游行示威自由、罢工自由、宗教自由等基本人权,保护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权利,确保人们享有充份参与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的机会。国家要定期举行全体公民参与的自由和公正的选举,选举不能成为独裁者或单一政党的门面装饰,而是争取人民支持的真正角逐。政府要遵循法治,确保全体公民获得平等的法律保护,其权利受到司法体制的保护。  

  

  在人民民主原则下,公民不仅享有权利,而且负有参与政治体制的责任,而他们的权利和自由也正是通过这一体制得到保护。民主社会奉行容忍、合作和妥协的价值观念。  

  

  人民民主原则和“民主集中制”是根本不同的。民主本身就带有集中的含义,将民主和集中分裂开来,是一种民主的游戏,也就是一种愚民政策。“民主集中制”可以作为党和政府内部决策的工作机制存在,而不能作为国家制度存在。  

  

  人民民主原则,是将政治权交给人民,政权是执行机构,接受人民监督,由人民建立,也由人民更换。  

  

  (3)人民分权原则。  

  

  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分权原则,是为了防止政府官员异化为社会主人而形成权贵阶层,人民大众被变成弱势的奴仆阶层。  

  

   在人民分权原则下,社会政治权利交给人民大众,人民大众通过行使选举权、监督权和罢免权等社会民主权力来选举政府、监督政府行政、罢免政府领导人和撤消政府,防止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  

  4、社会主义的政治体制改革方向——加强人民民主  

  (1)确保人民民主专政实质有效  

  

  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国家中国的国体。社会主义制度是国家的根本制度。但这一切没有一个国家机关来维护。我建议最高人民法院实行两院制——设立专门的宪法法院,以维护社会主义国家的国体和根本政治制度,惩治一切违宪行为和言论,彰显宪法威严。  

  

  (2)确保人民代表的人民性和人民民主实质有效  

  

  人民代表会议制度,是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核心和基础制度,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由人民大众直接选举产生,实行普遍的差额选举制度,国家公职人员禁止参加人民代表竞选,禁止和严厉打击贿选和黑金选举,确保人民代表的人民性和人民民主实质有效。  

  

  (3)在汉族地区建立地方自治制度  

  

  以县为单位实行地方自治。取消地级市和县级市两个吞噬土地的机构,省级市及其他大城市可以设立与省级并级的都。省都管县,县下设乡、镇、市。建立公务员管理制度,建立县及县以下行政长官直接选举制度。  

  

  (4)建立人民公决制度  

  

  人民公决制度,包括区域人民公决和全民公决。此制度的使用,是针对重大问题和影响人民生活的主要问题进行人民大讨论,为政府具体政策决策。  

  

  (5)建立人民福利和基本生存权保障制度  

  

  国家要保证人民的基本生存权利,即劳动权、医疗权、养老权、受教育权、居住权等生存基本权利,没有基本社会福利的制度,不是社会主义制度。  

  

  国有经济是国家保障人民基本生存权利的载体,国有经济的发展成果有用于人民基本生存的保障上,或进行社会分红。  

  

  国家要重新建立劳动分配制度,确保人人享有劳动权。完善医疗保险制度,建立城乡统一的养老制度。国家义务教育要逐步向高中教育、大学教育推进。国家要改变目前的住房过度市场化政策,要鼓励单位、集体、城镇居民联合建房,以确保人有所居。  

  

  (6)建立社会主义国家的五权分立的政权体系  

  

  社会主义政权不仅要方便权力监督,而且要方便社会监督,还要确保人民民主实质有效,  

  

  在政权的设立上,要坚决反对集权和专权,国家机关按照立法权、行政权、审判权、监察和检察权、人民民主权五权分离的原则设立,互相监督,同时接受大众的社会监督。  

  

  立法权:人民代表大会  

  

  行政权:行政院(中央人民政府)  

  

  审判权:人民法院 宪法法院  

  

  检察和检察权:人民检察和检察院  

  

  人民民主权: 人民民主权力保障院

  

  在社会主义国家,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没有异议。行政机构叫国务院,好像成了国家一切事务的总理院,但实际上它只是一个最高行政机构,所以应该称行政院。审判权中,人民法院的职责不变,宪法法院行使护宪权,维护宪法的尊严。以前把监察权放在行政内部,没有起到应该起到的作用,所以把监察权归并在检察里,作为独立权力机构。人民民主权力保障院是根据信访制度升格设立的,接受人民投诉,调查和处理人民要求,保护公民的基本人生权利。根据人民要求依法启动选举、监督、罢免程序,行使人民赋予的政治权利。  

  

  人民代表会议是国家最高权利机关,人民代表由人民直接选举产生,议长、副议长由代表选举产生。政府首脑由全民选举产生,政府组成部门行政长官由首脑提名,经由人民代表会议任命。人民法院实行首席法官负责制,首席法官由人民代表会议任命,一般法官由考试录用,人民代表会议任命。人民监察和检查委员会实行监检主委负责制,主委由人民代表会议任命。人民民主权力(选举、监督、罢免)保障委员会,主委由人民代表会议任命。人民代表会议、人民政府、人民法院、人民监督和检查委员会、人民民主权力(选举、监督、罢免)保障委员会的工作人员实行公务员制度,执行国家法令,受公务员制度管辖。  

  

  (7)由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政治协商制度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多党政治制度  

  

  1956年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现在看来,恐怕是几个党好。不但过去如此,而且将来也可以如此。”毛泽东还说过“党外无党,帝王思想,党内无派,千奇百怪”,可见,毛泽东是支持多党制度的,只是由于劳动阶级建立的社会主义政党只有共产党,才使中国走上了一党政治。  

  

  国家要给予人民组建新的社会主义政党的权力。  

  

  多党政治什么时候开始,由全民公决确定。

  

  多党政治的前提条件是,国家承认的各政党,必须是社会主义的人民政党。

  

  我的网易博客

标签:社会主义   人民   制度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