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从“范跑跑”的言行反思我国教育的缺失

2025-02-25 文摘 评论 阅读
  

  从“范跑跑”的言行反思我国教育的缺失
原载:强国论坛

  

  在近日的媒体上,“范跑跑”已经成为一个“师德缺失”的符号。这位名叫范美忠的四川都江堰某中学教师,是北京大学毕业生。“5.12”大地震发生的瞬间,他扔下学生第一个跑出教室。当网上对他的行为提出批评后,他不但毫无愧疚之感,反而理直气壮地声称,他的行为“无可指责”,是向中国传统的“道德绑架”挑战!他说:“我从来不是一个勇于献身的人,只关心自己的生命!”“在这种生死抉择的瞬间,只有为了我的女儿我才可能考虑牺牲自我,其他的人,哪怕是我的母亲,在这种情况下我也不会管的。” 他甚至为自己出生在中国而感到后悔,“我曾经为自己没有出生在美国这样的自由民主尊重人权的国家而痛不欲生!”“在这个圣人充斥的国度里总有那么多的豆腐渣工程,难道是因为有我这样的小人存在?”身为人民教师,他竟然这样告诉学生:你自己的生命也很重要,你没有冒着极大生命危险救助他人的义务,如果别人这么做了,是他的自愿选择,无所谓高尚!如果你没有这么做,也是你的自由,你没有错!先人后己和牺牲是一种选择,但不是美德! 人民网强国社区
“范跑跑”现象引发强烈反响的主要原因,并不是他在地震发生的瞬间扔下学生逃跑,而是他那一大套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的内心独白,是他所奉行的赤裸裸的极端利己主义的人生哲学。面对抗震救灾中处处闪耀的人性光辉,面对那些牺牲自己、保护学生的人民教师,尤其是面对那些勇敢的抗震救灾小英雄们,“范跑跑”的言行不值一驳。人民网强国社区
诚然,出了个把“范跑跑”,无碍我国教育的大局。但是,“范跑跑”现象却促使我们对现行教育的缺失进行深刻的反思。人民网强国社区
我们的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近些年来有一种观点,认为市场导向就是人才培养的方向标。在这种思想影响下,许多高校的专业设置一味地跟着市场走,过于强调与市场需求直接挂钩,导致了人才培养的过分功利化倾向。从小学、中学直至大学,都存在着偏重于知识和技能传授,而忽视人格塑造的现象。这是对教育本质的扭曲!在中华文化中,孔子的教育思想是把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的人作为根本目的,把教育学生如何做人当作第一位的任务,在此前提下进行具体知识和技能传授。西方在近代以来,由于工业化和市场化的加深,科技与人文分离,导致了教育的畸形发展,培养出了如著名学者梁思成先生所说的两种畸形人:只懂技术而灵魂苍白的空心人和不懂科技奢谈人文的边缘人。美国哈佛大学于1945年发表的《自由社会的通识教育》告,就是针对“西方文明的危机感”,强调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人才。这是值得我们认真借鉴的。如果我们的教育过分强调市场导向,过分功利化,那就难免会培养出梁思成先生所说的两种畸形人。看一看那位侃侃而谈的“范跑跑”吧,他和那种“只懂技术而灵魂苍白的空心人”,何其相似乃尔!人民网强国社区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告中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是我们在新世纪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必须坚持的方向。尤其是强调“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更具有现实的针对性。我们的学校教育,无论是小学、中学还是大学,都应当从指导思想、教学实践、考试考核、学生的奖惩、升学以及学校评估等各个环节上,把“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落到实处,把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社会责任、崇尚真善美而又具有必备知识和技能的人才,作为办学的目标和方向。社会舆论应当在这方面进行大力宣传,形成良好的氛围。特别要引导家长们形成正确的育人观,使他们在对子女的培养和要求上,跳出短视的、狭隘的功利化圈子,树立更高、更远大的目标,不仅重视子女在具体知识和技能上的学习——这无疑是十分必要的,而且要懂得还有比知识和技能更为重要的东西,这就是做人的道理,就是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品德和社会责任感。要坚信,只要把孩子培养成为德才兼备的人,他就一定会有机会、有希望。

标签:教育   培养   跑跑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