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评XZL——下作、低能的政治吹鼓手3.1

2025-02-25 深度解析 评论 阅读
  

  下作、低能的政治吹鼓手  

  

  ——评辛子陵和他最近的一场演说  

  

  凌 寒  

  

  三、毛泽东否定了中共八大的政治论断?

  

  从李锐到辛子陵,到中国共产党内如周瑞金(笔名皇甫平)、谢韬等大大小小的异议人士,到中国“民主派”衮衮诸公,都有异口同声的一句,那就是——“毛泽东否定了中共八大确定的正确的政治路线。”  

  

  是这样吗?  

  

  否!  

  

  这里要告诉大家的是,毛泽东根本没有否定八大的政治论断,相反,是毛泽东深化和完善了的八大政治路线。  

  

  1、论阶级斗争在社会主义阶段究竟处于什么地位  

  

  说话要讲道理。我们首先端出八大决议的有关内容看看

  

  “在旧中国社会中的主要矛盾,即中国人民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的矛盾,由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胜利而解决了。在解决了这种矛盾以后,我国除了对外还有同帝国主义的矛盾以外,在国内的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这是社会主义革命所要解决的矛盾。我们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就是要变革资产阶级所有制,变革产生资本主义的根源的小私有制。现在这种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取得决定性的胜利,这就表明,我国的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上解决,几千年来的阶级剥削制度的历史已经基本上结束,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建立起来了。”  

  

  首先,这个论断正确吗?正确,至少我个人认为是正确的。但是,也必须指出,这个论断在结构上和矛盾的全面性把握上、高度把握上是有重大缺陷的。  

  

  第一,结论点出了一个事实,那就是“在旧中国社会中的主要矛盾,即中国人民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的矛盾,由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胜利而解决了。”  

  

  但是我们必须明白,这只是一个“统治”的推翻,并不代表胜利的巩固。而胜利的巩固是需要两方面内容的,一是要完成旧统治残余影响(包括政治影响、社会影响和心理影响)的消除。这绝不是朝夕之功,也不是计年可就之功,需要有长期斗争的思想准备特别是政治和文化上准备。二是新政权得到巩固和发展。没有巩固和发展,旧政权的复辟就是可以预见的未来。特别是新中国这样以“消灭剥削建设人类高度发达的大同社会”为旗帜的国家政权,其社会性质是和地球上当时大部分国家截然不同的,这就更需要有面临严峻考验的心理准备,更需要居安思危这个警钟的耳畔常鸣。  

  

  所以,严格地看,这个任务应该是已经完成,但还没有彻底完成,依然是任重道远的事情,这才是符合马克思主义观点的认识。  

  

  第二,结论只是强调,“现在这种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取得决定性的胜利,这就表明,我国的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上解决,几千年来的阶级剥削制度的历史已经基本上结束,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建立起来了。”  

  

  这里要特别指出,首先,这个“我国的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上解决”只是剥削和被剥削关系这个显性矛盾的解决,并不代表资产阶级文化、资产阶级思想影响已经得到解决。而事实上,这个矛盾的解决是要经历相当长一个时期,是要以几十年、上百年为阶段的。在这个问题上轻视,则总有一天,资产阶级等剥削阶级的思想文化影响会在政治上发挥作用。这种情况下,剥削阶级卷土重来或借尸还魂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所以,这种错误是典型的居功骄傲的表现。  

  

  其次,上述论断表明,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在我国充其量只是得到“基本上”的建立,并不代表已经巩固。而且,政治上的建立,并不代表社会主义的文化主体地位的已经确立。而文化主体地位的确立才是是社会主义政权实现彻底巩固最重要的条件。只有社会主义在思想上赢得全民共识了,才是社会主义在根本取得对剥削阶级的胜利了。看不到这一点,那就是在社会主义建设上犯近视和急功近利的错误。  

  

  所以,只看到显性矛盾的结束,看不到隐性矛盾的严重性、复杂性和长期性,也同样不是马克思主义。  

  

  所以,依据八大决议已鲜明指出的(从这个时期起,这里再没有显性的、轰轰烈烈的以明显的阶级对峙为标志的阶级斗争了),我们并不能得出在我国社会主义阶段阶级斗争已经熄灭了,或者是行将式微,是“在一定范围内存在,在一定情况下还会激化”的事情的结论。两者是都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的:“熄灭论”固然不正确,而“范围论”则是把打麻将搬到了政治上——不是组牌的主要因素,而是组牌中的可能因素,来是必然的事情,什么时候来则是不确定的事情。  

  

  准确的讲,这是我国的阶级斗争开始告别第一阶段,走向第二阶段的标志,是从轰轰烈烈的、公开直白的两军对垒,走向思想层次、文化层次的标志。  

  

  在这个阶段,国内阶级矛盾的主要方面不再是解决鲜明的阶级对峙问题,而是将精力主要转向解决第一阶段不可能重点解决的思想文化问题,由以公开的政治斗争为主、文化斗争为辅,转向了以文化斗争为主、公开的政治斗争为辅的阶段。  

  

  所以,这个阶段,斗争的目的就不再是剥削阶级的消灭了,而是剥削阶级影响的消灭,从而在根本上取得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最后胜利。  

  

  此外,还必须要强调指出的是,对阶级斗争的的认识还有一个再深化的问题。那就是,在这个时期,中国的阶级斗争已走过个别冲突阶段(早期阶级斗争)和组织冲突阶段(一般意义上的阶级斗争),走到同世界剥削阶级国家进行政权对峙的阶段了。  

     

  走上这个阶段后,即使我们对外表现再如何“温良和平”,剥削阶级国家和这些国家的掌权阶级也不会对我们信任,总是要以“人无害虎意,虎有伤人心”的态度来对待“非我族类”的社会主义国家的。于是,阶级斗争就这样由阶级对阶级阶段走上了国家政权对国家政权的阶段,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因此,在这个阶段的阶级斗争,是既有鲜明的国内因素,也有鲜明的国际因素的,这也是被前苏联建立以来的全部国际共运史证明了的。  

  

  所以,在这个阶段,阶级斗争的深度、广度和复杂程度都是前两个阶段无法比拟的,这也是阶级斗争史的最高阶段和最后阶段,其时间跨度甚至是要以世纪为单位计算的。  

  

  所以,在这个阶段,为强调现阶段紧迫任务的完成而看不到国际大气候对国内小气候的决定作用,在哲学上就是马克思主义的不合格,在政治上就是居功自傲和近视肤浅。  

  *为帮助大家理解,这里搬出《共产党宣言》的内容和恩格斯的序言作为附注  

  

  “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共产党宣言》)  

  

  “贯穿《宣言》的基本思想:每一历史时代的经济生产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的基础;因此(从原始土地公有制解体以来)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即社会发展各个阶段上被剥削阶级和剥削阶级之间、被统治阶级和统治阶级之间斗争的历史;而这个斗争现在已经达到这样一个阶段,即被剥削被压迫的阶级(无产阶级),如果不同时使整个社会永远摆脱剥削、压迫和阶级斗争,就不再能使自己从剥削它压迫它的那个阶级(资产阶级)下解放出来,----这个基本思想完全是属于马克思一个人的。”(1883年德文版序言 恩格斯)  

  

  今天我们要做的补充工作就是,在宣言论述的基础上,阐明这样一个新结论:今天的阶级斗争已经进入到国家政权对国家政权的崭新阶段,而这是现代社会中阶级斗争的最高阶段和最后阶段。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