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徐亮:伟大的购房者的“冷战”运动可能遭遇被出卖的命运

2025-02-25 深度解析 评论 阅读
  

  伟大的购房者的“冷战”运动可能遭遇被出卖的命运

  

  ——论“有限的保障住房供应”将是未来五年住宅发展的主导思想

  

  2008.3.20

  

  笔者昨日发表的《“住房与城乡建设部”不如更名为“拼死保障住房高价位部”》一文不幸在某种程度又得到验证。昨天对本文的观点,有一位网友评论说:“反正你没有住在街檐上,你又何必买房,涨跌任由它,如何”。我姑且持有这样观点的朋友称为“观望等待者”。这样的观望者有一定的代表性,如2008年03月19日北京商道说:“进入3月以来,北京楼市开盘项目逐步增加。在不断推出新品刺激市场的同时,不少开发商纷纷拿出了‘打狠折’的手段期望在传统的楼市‘复苏’季节翻盘。然而,这一次,购房者却对诱人的高折扣表现出了足够的‘冷静’”。

  

  1、购房者的集体“冷静”是一场“冷战”,谁能够抗得住最后的底线,谁就是赢家。

  

  在为购房者的“冷静”表现出巨大的赞赏之时,百姓也为政府的无能表示气愤。在这种高房价下,购房的普通百姓需要的是合理价位的住房,而我们的官员却只是“防止过快上涨”,在虚伪的“为人民”的许诺下,却采取了极其龌龊的举措。在这场冷战中,购房者们表现出惊人的一致,那就是团结起来“不买房”,让房地产开发商和无良官员的如意算盘彻底破产。从而形成一种自发的“不买房运动”,以人民群众的意志迫使房价下降到合理的价格,使人民能够买得起房,回归到能够承受得起房价的地位。

  

  2、政府如果松动“二套房贷”,就是公然站在群众的对立面帮助开发商掠夺群众。

  

  观望的目的是等待,而等待的目的是房价在无人购买的情况下自动下跌。即政府不再主动调控、压制房价,避免得罪利益集团,而是指望依靠大家不买房来造成房价大规模下降的事实。这种方法只有一种情况下才能够成立,那就是“政府不救市”。难道政府能够在主流经济学家“房价下跌威胁中国金融安全”的欺骗中安之若素?如果政府采纳了主流经济学家的意见,那么必然采取促使房价保持在高位的措施。

  

  笔者的这种担心现在越来越有明显的迹象了。看以下的道:

  

  让开发商值得欣喜的是,近日,有媒体道上海地区第二套房贷出现松动,主要的变动是一些银行开始对已还清第一套房按揭贷款再购买第二套房的按揭客户,给予第一套房同等优惠利率。有业内人士预计,此政策会导致上海地区房产需求增长及房价新一轮的复性上涨。而上海出现的“第二套房贷有所松动”的现象是否会像“降价”一样波及到北京房地产市场呢?记者从链家地产权证部门了解到,北京关于“第二套房贷政策”或将出现松动,但与上海完全不同,主要是各银行都在酝酿如何衡量第二套房贷群体第一套住房的人均住房面积问题,待正式确定后执行452号《补充通知》中“对于已利用银行贷款购买首套自住房的家庭,如其人均住房面积低于当地平均水平,再次向商业银行申请住房贷款的,可比照首套自住住房贷款政策执行”政策。(2008年03月19日《北京商》)

  

  如果这是真的。那么政府不仅在这场房价博弈中就彻底走向了人民群众的反面,观察等待者的耐心将被出卖,政策制订者将成为不买房群众“自发抵抗购买高价房”行动的叛卖者。政府不仅倒退到1998的按揭政策,而且倒退到亿万人民群众的对立面,名正言顺地成为真正的“开发商利益代表者”。中国的房地产继续高位徘徊将使中国经济绑定在房地产上,直至最后彻底崩溃,政权将被人民力量颠覆,国家将完成美国和汉奸、主流卖国经济学家的意愿,分裂,消失,亡党亡国。

  

  3、保障性住房是否能够形成主流性的住宅供应渠道将是政府人民性的一次大检验

  

  当然,如果“廉租房”、“限价房”、“经济适用房”政策能够大面积地推开,能够覆盖多数的群众,以上“亡党亡国”危险性是没有的。而且政府也将获得人民的支持。现在的问题焦点集中在:

  

  “廉租房”、“限价房”、“经济适用房”是否能够占据房地产供应的主流渠道。如果把房地产高价商品房这个领域单纯地限定为有钱人的游戏,而多数群众有“廉租房”、“限价房”、“经济适用房”的保障而能够不参与到这种游戏中来,那么即使房价上涨到无以复加,那么对于群众来说也是没有意义的。一个市场国家都允许存在奢侈品市场,包括别墅化的高价房。

  

  遗憾的是,至少目前来看,高价商品房仍然构成了居民住宅的主要供应形式。如果政府不能扩大“廉租房”、“限价房”、“经济适用房”的覆盖面和供应力度,那么这种高价的商品房将不得不仍然是群众购买的对象。在这种情况下,“廉租房”、“限价房”、“经济适用房”走向何方将是亿万居民观察的主要对象。

  

  4、未来几年,中国住宅供应将出现“保障性住房”和高价商品房平分天下的局面,如果“保障性住房”操作失误,将导致政治上的失败

  

  土地是一种信号。各地的政府已经表态要加强“廉租房”、“限价房”、“经济适用房”的土地供应。《北京市2007年至2010年中期计划土地供应计划》中提到“增加廉租住房、经济适用房、‘两限’普通商品房和其他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房的土地供应,其供应量不低于住宅用地供应总量的70%”。

  

  按照这个土地构成比例,如果在未来市场供应中,“廉租房”、“限价房”、“经济适用房”的比例确实能够达到新增住宅的70%以上,那么多数中低收入的阶层将获得利益,他们购买的目标将几乎退出高价商品房的领域。那么开发商的利益照样受损。

  

  这个土地供应计划与放松二手房贷政策相比无疑是矛盾的。它的矛盾点在于,如果它想依靠放松二手房贷款挽救高价房市场,它必须能够保证开发商保有一定的消费者。但是政府却采用了“廉租房”、“限价房”、“经济适用房”的形式将大部分消费者弄走了,在这种模式下,即使是炒房者也失去了利益驱动力,从而失去了兴趣。

  

  可见,如果“廉租房”、“限价房”、“经济适用房”能够占到住宅供应的主流,那么开发商将发现他们被政府耍了。

  

  那么对于政府来说,“廉租房”、“限价房”、“经济适用房”占到多少比例合理呢?根据笔者的判断,将在30%-50%的供应比例之间。从而既保证开发商的拥有一些消费者,也能够保证部分低收入阶层离开高位房价的游戏。

  

  这种有限度的供应政策将导致以下三个结果:

  

  第一,腐败将可能获得进一步发展的空间。“廉租房”、“限价房”、“经济适用房”将在这种有限度的供应中成为香饽饽,如果程序和受恩群体审查不严,管理不到位,控制不力,腐败将进一步滋生。

  

  第二,土地资源的争夺将进一步白热化,房地产商将进一步分化组合,中小地产将腿出市场,从而形成大地产的绝对优势。大地产必然对政府施加压力,希望改变土地供应结构,使土地供应结构变得对自己有利。因为即使开发商能够建设“廉租房”、“限价房”、“经济适用房”,其中的利润空间也是很小的,除非是压缩建设成本,偷工减料或是政府让利。

  

  第三,中等收入者将沦落到与低等收入者同等的地位,从而进一步剥夺了他们上升的空间。政府将在经济上扼住中等收入者的脖子,培育听话的“中等收入”知识分子。但是这种约束将是脆弱的。这种阴谋所培养的听话的奴才,不过是埋藏了爆发的火种而已。一旦由于腐败“廉租房”、“限价房”、“经济适用房”供应出现“该有房的低收入者没有,不该有的却有了”的局面,他们将和城市贫民一起,形成改变历史的力量。

  

  历史上,破落的官僚地主与知识分子(都是社会的中等收入者)沦落到贫民中,往往成为推翻旧皇朝的力量,从而成为历史变动的杠杆。

  

  总理说:为了保证中国经济健康,房价要继续上涨50%!话音刚落,台下一个工人大叔高声喊道:没关系。总理,那样的话我们会更加努力的工作!

  

  总理接着说:同志们,两个月后,我国肉价和蔬菜价格也要上涨很大的幅度!那个大叔又喊道:"总理,放心,我们会加班工作!

  

  总理又说:亲爱的同志们,你们让我很感动,但我不得不告诉你们,三个月后,我国股市价格要跌一半!又是那个大叔喊道:总理,如果真是那样的话我们只能不分昼夜的工作了。

  

  此时此刻总理激动得热泪盈眶,他走下台去,拉住那位大叔的手说:同志!您真是党的好同志!请问您在哪里工作?

  

  大叔说道:总理,火葬场!

  

  博诸位一笑云,民间之调侃作,不可信以为真。

标签:政府   供应   经济   适用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