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评XZL——下作、低能的政治吹鼓手3.2

2025-02-25 深度解析 评论 阅读
  

  2、八大结论的不足与毛泽东对八大结论的深化和完善  

  

  由前面论述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第一、阶级斗争是贯穿社会主义时期方方面面的主线,在剥削阶级后相当长时期内都将长期存在,不仅在国家对峙时期存在,在国家对峙时期消除后的相当长时期内都将长期存在。  

  

  第二、这个时期的阶级斗争,对内一般不表现为鲜明的阶级对立(因为作为阶级的剥削阶级已经不再存在),而更多表现为在精神世界(如文化、思想以及新旧制度对比、中外制度对比等)的斗争,对外则表现为政权层面的对峙和斗争。  

  

  第三,在这个阶段的阶级斗争,从政治、经济、文化角度又分别可以表述为以下内容,  

  

  ①政治上充分发挥民主集中制的优势,使决策的产生能更充分地体现绝大多数人的选择和意愿,使决策的实现能更充分的保障、实现和发展绝大多数人的利益,把民主集中制体现到社会政治生活、经济生活和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创造现代民主政治、民主管理的典范,为世界各国劳动人民指明前进的方向,不断推动和加快世界大同的进程,为最终在全球消灭国家这个阶级统治的工具奠定政治基础。  

  

  ②经济上充分发挥公有制大生产的优势,宏观上创造出比资本主义更先进的生产力,更快的发展速度,能更充分满足绝大多数人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微观上能更好的实现资本主义时期所能期望的正当意愿(如按劳分配等)和权利,完成没有资产阶级的资本主义大生产的历史使命,为社会最终进入共产主义时代奠定经济基础。  

  

  ③文化上充分反映劳动者的喜怒哀乐、情感意愿,与旧时代的文学文献形成鲜明时代对比,借鉴吸收旧文化,立足新时代,创造出劳动者领航未来的时代文化,最终战胜剥削阶级文化影响,为共产主义社会的到来形成充分的文化基础。  

  

  对照上面的分析,我们看下八大决议中的相关结论:  

  

  “由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生产力发展的障碍基本上已经扫除了。毫无疑问,我国人民还必须为解放台湾而斗争,还必须为彻底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最后消灭剥削制度而斗争,还必须为继续肃清反革命残余势力而斗争。不坚决进行这些斗争,是决不许可的。但是,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的实质,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的情况下,也就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党和全国人民的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来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由以上结论我们可以看出  

  

  第一,决议仍然是把阶级斗争放在了阶级对峙斗争的层面,没有形成阶级斗争深化认识,从而形成了阶级斗争只是在一定范围内存在的结论。这反映了这个时期我党对阶级斗争认识的普遍水平,同样这也是导致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反复出现波折的根本原因。  

  

  第二,对主要矛盾的判断完全是立足在国内角度、自身对比角度上的,时代性不鲜明,属于同时代全球任何一个落后国家都可以用的结论。也就是说,在准确性把握上是存在严重问题的,抓住了经济层面的问题,但是没有抓住经济层面问题的实质。  

  

  正因为这个结论过于肤浅,才经不起后来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考验,才会在“超英赶美”和“大跃进”中受到冲击而不断摇摆,不能真正为中国经济发展起到掌舵的作用。  

  

  第三,关于“落后的社会生产力”的问题。进入社会主义阶段后,对于社会生产力的落后与否,是不能简单的一语评判的。因为生产力是由多种因素组成的,既有物质的因素,也有人的因素和工具的因素,三者互为制约,而人的因素则是最革命和富于变化发展的因素,是实现生产力进步和飞跃的决定因素。  

  

  在社会主义阶段,由于人的精神的极大解放,劳动人民可以发挥出比旧时代不可比拟的创造力和探索精神,对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和飞跃,比旧时代有更大的主动推动精神。  

  

  所以,在这个时代,是不能把社会生产力简单看成是“落后”或“先进”的,采用静态的眼光看待社会生产力,就是对人这个生产力中最革命因素的否定。  

  

  因此,在决议中将我国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表述为“”本身就是一个不大不小的错误。  

  

  所以,准确的表述应该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和落后的社会生产的矛盾”,也就是说,必须把人的因素剔除出来。  

  

  在这方面,毛泽东的认识则是一贯的,虽然他的认识也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不断深化的,但是始终站在了时代的最前沿。  

  

  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就鲜明指出  

  

  “我们很快就要在全国胜利了。这个胜利将冲破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具有伟大的国际意义。夺取这个胜利,已经是不要很久的时间和不要花费很大的气力了;巩固这个胜利,则是需要很久的时间和要花费很大的气力的事情。”  

  

  这反映了建国伊始就深藏于毛泽东内心的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对阶级斗争长期性和复杂性的清醒认识。  

  

  对于八大决议存在的问题,毛泽东同样经历了一个从模糊到清晰的过程,到八届三中全会时,他的认识就已经是非常深刻了。讲话中,毛泽东指出  

  

  “六、关于资产阶级无产阶级两条道路的矛盾问题。这是主要矛盾,毫无疑问。过去是反帝反封建,已经解决了,现在是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的主要锋芒,是消灭资产阶级剥削制度,在农村中是改造小资产阶级,中心问题是以合作化解决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矛盾。  

  

  七、八大决议没有否定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为主要矛盾的阶级斗争,八大分析是指生产力讲的!先进的社会制度与落后生产力的矛盾,虽然这句话说的不够完善,但得到了好处,并未发生毛病。七届二中全会指出国内基本矛盾是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现在看来是非常正确的。”  

  

  对比上述分析,每个认真阅读的同志都可以看出问题究竟出在了什么地方,毛泽东正确在了哪里,辛子陵、李锐等人反毛的荒谬又错在了哪里。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