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正派”
论“正派”
沈善增
最近,写了一篇揭露署名“辛子陵”者,腰斩恩格斯的话,颠倒他的原意,以售其奸的文章。在博客发出后,又发给一些朋友听取意见。有的反馈意见,使我联想到最近在网上看到的一些文章,觉得有必要对一些问题再深入探讨一下。本文先就想得比较清楚的政治品质问题发表一些意见。
首先说明一下,我这里提的“政治品质”,是对政治人物而言,或者再宽泛一点,对热衷于搞政治,已成为或争取成为政治人物者而言的。曾几何时,“政治品质”是对每个中国人的品质要求,而且,“政治标准第一”,政治品质是第一品质要求,甚至是全部的品质要求。这样的“政治品质”要求全民化的负面效果是显而易见的。在十年浩劫中,只要路线上站对了队,“政治”上正确,什么男盗女娼、溜须拍马、告密陷害、卖友求荣、落井下石,都是小节问题,都可以视而不见,甚至还可以得到奖赏。只要目的正确,可以不择手段,成为一种潜话语、潜规则、集体无意识,这样,自然而然的导致了“信仰危机”,如果说今天是全社会的道德滑坡,那么,这种集体无意识——或者可以称之为“权术崇拜”,是根源之一。现在多把道德伦理上的问题归之于商业化、商品化,在我看来,似乎是商业化、商品化带来的问题,还是表面现象,骨子里还是“权术崇拜”(也就是可以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超常利益的观念)在作祟。因为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信用经济,正常的市场经济是通过交易而双赢的经济,因此是需要道德作为保证,而不是排斥道德的。在道德沦丧的语境中,是不可能有正常的市场秩序、成熟的市场经济的。今天中国出现的贫富差距急速拉大的情况,不是推行市场经济的必然结果,恰恰是违背市场经济,搞不正当的权钱交易,推行类似“羊吃人”的残酷的资本原始积累所造成的。由此可见“政治品质”要求全民化的危害性,还不是“假作真时真亦假”可以概而言之的。因此,今天对普通老百姓不再提什么“政治品质”,上班族不要每天提早半小时到单位读学习,每周一到两次下班后参加政治学习一小时,不定期(一般至少半月一次)召开大会听政治告、传达上级文件(我说的情况在上海至少是延续到上世纪七十年代末,距今三十余年);老百姓要过好日子,是正当的要求,现在所说的“政治”,执政为民,就是要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而不是要老百姓勒紧裤带,为明天的“共产主义”贡献一切;这样的观念变化,对我们这代人来说有“解放”感。
但是,对政治人物与想成为政治人物的人来说,“政治品质”应该是而且必须是对其的第一要求。然而,根据历史与现实的经验教训,“政治品质”的第一条,或者说是底线,不是什么“政治正确”。因为按照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原则,而且理论、观念必须随着事物的发展与时俱进,不能墨守陈规,在实践未开始之前,与实践进行过程中观念的正确性,是不能确定的;就是被昨天的实践证明是正确的观念,在今天与明天也不能保证其一定正确。或许可能有横向的“放诸四海皆准”的真理,但按照辩证法的观点,一定没有纵向的永远正确的观念。或者用句拗口的话来说,除了“没有永远正确的观念”这一观念永远正确外,没有永远正确的观念。因此,要求“政治正确”成为“政治品质”的第一条,必然导致盲从与党同伐异。
那么,什么是“政治品质”的第一条,或者说是底线呢?
很简单,但在今天中国的语境中,也许很难做到,那就是“正派”。
“正派”就是严格遵守游戏规则,就是不搞阴谋诡计。正派的政治人物,说明他坚信他的政治主张是正确的,是为社会、为国家谋利益的。说明他相信他躬行的政治是道德的,而道德的社会才是顺应人性的社会。只有正派,按游戏规则出牌,竞争对手才可能成为莫逆伙伴,而不是不共戴天的死冤家。正派的人才能坚持真理,纠正错误。妥协,是政治活动中常见的事,甚至有说,政治人物的本领,就在于善于谈判、善于妥协。但正派的人才真正善于妥协,因为对手相信他对协定是守信的。
然而,中国的权术文化由来已久,权术崇拜可以说是积淀很深。但从历史上看,玩弄权术者,可能得逞于一时,不能得逞于一世。韩非子或许是中国第一个把权术理论化的人,他也因此死于李斯的权术。李斯与赵高合作,矫诏谋害秦始皇长子扶苏与大将蒙恬,结果死于同党赵高之手。赵高指鹿为马,权术玩到登峰造极的地步,结果,正因为大将章邯觉得在赵高这样的人下面没法活,打胜仗要受到猜忌,打败仗要做替罪羊,所以在两军对阵时投降了项羽,导致秦皇朝的灭亡,赵高也身首异处。项羽听大夫范增之言,欲恃强兵毁约,消灭同盟刘邦,称霸天下,在鸿门宴上,范增还企图刺杀刘邦,项羽后来又派人刺杀义军名义的首领楚怀王,这样的狠毒手段,使他尽失人心,落到四面楚歌、自刎乌江的地步,也是天道好,势之必然。
从现当代来看,最近解密的《蒋 介 石日记》,里面有明文记述,说当年中央军是存心追赶红军而不消灭,目的是借此机会深入到过去“中央”势力未到的大西南。我记得三十多年前看《李宗 仁日记》,里面写到李 宗 仁因为猜到蒋 介 石这份心思,所以拦截红军虚应故事,冒军功。虽然当时李宗仁已是浪子回头的爱国人士,但读到此段,本能觉得李宗仁不地道,他对蒋介 石的批评,是为他自己的不忠行为开脱。现在看到蒋 介 石的自述,却证明李宗仁没有冤枉蒋 介 石,错首先在蒋 介 石,君不君,才臣不臣。蒋 介 石当了领袖以后,不是搞五湖四海,而是培植嫡系,排除异己,这就决定了他在抗战后的内战中迅速由强变弱,最终一败涂地。孟良崮一役,可说是这种不正派思路的典型恶果。本来,张灵甫虽然退守孟良崮,实力受损,但凭着他精良的美式装备与王牌军的士气,如果援军及时赶到,他来个里应外合,中心开花,还是有可能的。但奉命增援的军队却行动缓慢,拥兵不前,几等于赶来看张灵甫的好戏。据说,《南征北战》电影里“看在党国的份上,拉兄弟一把”的台词,是真实的张灵甫最后的电台喊话。另外,从蒋纬国的回忆录看,抗战后蒋介 石就处心积虑的要消灭共产党,重庆谈判,就打算演成鸿门宴。还有,搞特务政治,暗杀李公朴、闻一多等持不同政见者,特务秘密抓捕进步学生,装在麻袋里沉江,都是真实发生过的事。这样的政治上的不正派,生活上再节俭,再不抽烟、不喝酒,只喝白开水,也是于事无补的,失败也在情理之中。在当时,蒋介 石的失败,真是中国人民的幸运。
还有林 彪,现在有人根据一些材料要为林 彪平反,平反的理由是林彪对毛泽 东的本性有深刻认识,对“文化 大革 命”有深刻认识,而且不是从“文 革”当上二把手开始,是至迟到建国后就认识到了。如果正如他所引用的材料,那么,林彪恰是一个十足道地的巧伪人,一个极不正派的人,中国历史上称之为“奸臣”的人。奸臣不是没有本事,奸臣大多也不是要谋王篡位,谋王篡位是后世人加给奸臣的罪名,奸臣其实是老百姓给定的罪,所以永世不得翻身,就像秦桧铁像在岳飞墓前跪到现在。秦桧生时其实深得宋高宗赵构的宠幸,在杀害岳飞的问题上,他还可能是宋高宗的替罪羊,在宋高宗眼里他是忠臣、爱卿、良相。奸臣的共同特性就是不正派,另一个共同特性就是一定对百姓有危害。“文革”演到全面内战、十年浩劫的地步,林彪难辞其咎。“文 革”中我们经常拿在手中要挥动的红宝书——《毛主席语录》,就是他主持编的,那篇谱成歌曲、要求背诵的序言就是他写的。你说,一方面对毛泽 东的本性有“深刻认识”,一方面说:“毛 泽 东同志是当代最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毛 泽 东同志天才地、创造性地、全面地继承、捍卫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提高到一个崭新的阶段”(靠着歌曲的力量,我打下了这段话,相信一字不差),这样的人多么可怕?据网上所传的《吴法宪回忆录》,九届二中庐山会议,林彪讲话谈“天才”,是有备而来,要借张春桥、姚文 元反对把称毛 泽 东为“天才”的字句放进党章这一点大做文章,打倒张、姚,震慑江青,实际就是“清君侧”,是一场阴谋。毛主席说他们一伙“大有炸平庐山之势”,一点也没有冤枉他。如果他顺利接班,成为中国共 产 党第二代领袖,中国人民是幸还是不幸?
然而,依据同样的材料,有人却看出蒋介石的“仁慈”“手软”,看出林彪的韬晦,应该平反,我觉得这样的意见背后,有“权术崇拜”话语的鬼影。发言的人可能对这一点完全“无意识”,但这也许正说明是被鬼迷心窍了。若被鬼附身,只能自欺欺人,害人害己。据说今天有这个派、那个派,争得不亦乐乎。争得不亦乐乎不要紧,真理不怕争,正常的开展百家争鸣是好事。但如果争论中出现阴谋手段,造谣生非,那就要提高警惕了。不正派的言行,对民主政治一定是毒药。民主,言论自由,有一条基本原则,我即使反对你的观点,也要拼死捍卫你发言的权利。不正派的人,能信守这条底线吗?如果不是在这条基本原则上建立起来的民主政治,会是真民主吗?
我还由此想到我写在短篇小说《黄皮果·第四种人》里的一段话,摘来录在下面:
过了一阵,听说学校最早的正统红卫兵变成了老保,原来总部的一、二号勤务员——两个学生党员,由革人的命转化为被人革命。各种牌号的造反红卫兵蜂起,三五个人占一间教室就是一个兵团。我又不安分了,缩头缩脑地到学校去看看形势。然而任何组织都对外宣称,在成分上把关极严,因为这是最容易遭到别的组织攻击乃至砸烂的软档。而我呢,又一心想找个新的正统的红卫兵.一旦跨进那门槛,即可过硬地证明我的清白。这些野鸡红卫兵,他们把我拒之门外,我还瞧不上他们呢。
我带着小学毕业的弟弟到马路上去找。那时,马路上“市级”的某某兵团成立、某某总部招兵的通告还真不少。我们按地址找去,不是已经搬走,就是还没搬来。好不容易在长乐路一幢小洋房里找到一个司令部,出来接待的人跟我差不多岁数,两眼瞪着,好像我们是什么怪物。“你们要参加为什么哪里来的”
我对这样的市级红卫兵已有点失望,就问:“你们是什么观点”
“呣?”他愣了一下,“观点观点我们都印在传单上了。”
“传单呢”
“传单已经发完了。”
我和弟弟退了出来。一路上,我们笑个不停。观点都印在传单上了,传单都发完了,观点也完了,哈哈哈。其实观点跟我们又有什么关系,这道理好久以后我才懂。
美国人玩民主政治有年头了,所以他们对政治人物的政治品质有比较正确的认识,可供我们参考。美国近年来遭到弹劾的两位总统,尼克松与克林顿,论政绩都是很不错的。尼克松起用基辛格,穿梭外交取得很大成果,也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结束越战在他的任内也基本定局,使美国摆脱了这场战争噩梦。克林顿是在苏联解体,美国成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超级大国的背景下当选美国总统的,上任后,坐享里根政府的经济繁荣成果,扭转了前几任政府财政赤字不断增加的局面,2000年甚至创造了二千多亿美元的财政盈余。但是,他们都遭到了弹劾调查与指控。一个是主动辞职,换取免罪;一个是主动认错、道歉,态度好,才逃过了弹劾关。弹劾理由就是他们不正派。尼克松欲阻扰对水门事件的调查,尽管调查表明,他事先对水门窃听事件毫不知情。克林顿在与莱温斯基的性丑闻上作伪证,美国人认为,总统和一个小姑娘有染没什么大关系,但总统撒谎、作伪证,问题就大了。“正派”比“政绩”更重要,遑论“观点”。
所以,像炮制“牢记恩格斯93个字”的“辛子陵”之流,无论他的观点多么动听,作为政治人物都是不合格、不足取的。民主政治,不管这个派,那个派,第一要选人正派。这是我们这代人从血的教训中得到的一些经验,但愿在建设和谐社会、健全的民主政治的进程中,发挥一点有益作用,也不负那些英灵与冤魂。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