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流转”和真假农业合作社
现在“土地流转”是个热议的话题。从语言学的角度,“流转”两字具有宛转含蓄的中国风格,不象“买卖”两字那么赤裸裸的西式普世。很好。
提出“土地流转”这么个方向,当然是为了解决20多年来越来越难以回避的【三农问题】。其实。李乡官归纳成的被众官僚照背如流的【三农问题】,归根结底,只是一个问题,【农村问题】。农民问题、农业问题,其实都是农村政策出了问题而引起的。所以,说【三农】不如说【一农】,就是【农村问题】。鉴于中国国情,农村问题,一直是中国革命的重要问题。
在解决农村问题的时候,有几个似是而非的观念必须破除。不分析,不破除,无以解放思想,找到中国农村发展的真理。
例如有一种常常听到的说法,叫做“交由农民自己决定”。似乎搞不搞农村集体经济,应完全听悉自便。听起来好像很民主,很有群众观点,其实很不负责任。且不说当年铲除人民公社时有没有“交由农民自己决定”,熟悉农村的同志都知道,农民并不是无产阶级先锋队,几千年小农经济造成的农民意识一般缺乏长远观念,大局观念,政治观念。那可不是短短不到20年的集体化生活就改变得了的,要200年才行。你现在放任自流,那就意味着绝大部分农村不会建立集体经济组织,只会维持分散单干,或者被新地主资本家控制。毛主席非常了解自己的农民弟兄,所以他说:【重要的问题是教育农民】。
农民要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必须要靠共产党的带领,由共产党来组织。共产党不在领导农民运动方面发挥作用,不能【吃苦在前】发动群众发展集体经济,那要农村党组织干什么呢?如果农村党员都只顾自己发财,甚至把农村党支部变成了富人俱乐部,那农民群众还会相信共产党吗?
又如常常听到一种说法,叫做“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听起来很革命,很闻歌,可也经不起分析。象小岗村分田单干,“首创”了什么呢?解放前不就是单干吗,创新了啥?不就是恢复了旧貌吗?对农民群众真正有创意的含有社会主义因素的东西,咱们应予以尊重,认真总结,积极推广。但对某些个人发家致富的旧玩艺儿,就不必尊重了。现在有些地方把外资办厂、股票上市,甚至办夜总会开赌场等,也称之为“首创”“创新”“开拓”,其实都毫无新意,都是从资本国家或旧社会照搬过来的,没有一丝丝创新的气象。
又如常常听到劝解,说“流转”的不过是土地的“使用权”,没关系的;“所有权”还是集体的。但俺认为,“使用权和所有权分离”这种说法是个套,咱们在企业“承包制”改革时就听说过。所有权的体现,就在使用权和得益权。如果生产资料的使用权和得益权都给资本家们享受去了,你那个所有权体现在哪里啊?开个玩笑,如果让老右只拥有他老婆的所有权,使用权归其他人,他还坚持“使用权和所有权分离”理论吗?所谓“50年或70年承包期或使用期”更是忽悠当代人的花招。所有权一般就体现在使用权,即使出租率使用权,也要保证有充分的得益权和收回权。
又如现在提倡办“专业合作社”。这是很好的,俺一直拥护。咱们浙江已退休的章猛进常务副省长,就非常支持这种做法。这是一个好同志。但是在现在推广中,还应头脑清楚,分清真假合作社。真的合作社,按照世界上通行的标准,就是【劳动合作的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社内,经济上实行“按劳分配”原则,对投入的资金无盈利不分红、有盈利时按事前约定的不高于银行的利率分红;管理上实行社员平等,民主选举,民主监督。然而,据俺了解,现在虽然有的专业合作社不错,但有的“合作社”却是加工私企牵头,操控了乡下大批农民专业户,甚至是通过其中各村的联络户剥削着更多的农民养殖户。这种模式,合作社是假,“私企+农户”是真,其实是“资本获大利,劳动获薄酬”的资本主义模式。这种假合作社,大家还是不要去学习。
广泛建立“专业合作社”,互助经营,联合购销,虽然能满足一部分农村专业户共同致富的愿望,但是还不能满足全村全乡广大农户致富的要求。这就不如有些地方的“综合性合作社”。这些“综合性合作社”在当地党组织领导下,把当地的土地人力等资源都集中在一个合作社里,合理运用,统筹兼顾,各尽所能,按劳分配,最有利于发挥社会主义办大事的优越性,最有利于建立共同富裕的和谐社会。无工不富,一个农民办企业难,一个社要办企业就比较容易。所以,要解决农村面上的问题,这个模式就要大力提倡。
再说“土地流转”,有可能是好事,也有可能是坏事,全在于党中央的把握和领导。
右派文人提出“土地流转”的初衷,无非是因资本的需求,想把农民的土地使用权“流转”到有钱人手里去,把失地农村男女流转到私企老板的血汗工厂和发廊去,还可以把当初分田单干造成的人怨天愤的三农孽轻轻的掩盖过去了。端的是一举而三得的好算盘。只有一个缺点,就是事实上否定了分田单干。虽说当年搞单干违反当时的政策,但说要“杀头”,就完全是无中生有的捏造。哪个农民搞单干被杀过头?危言耸听嘛。浙江主张单干的县长也不过是调离领导岗位,没有降职的。
如果按右派文人的方案搞“土地流转”,会出现什么后果呢?菲律宾就是个榜样。就是大量土地流转到富豪和地主手里,就是出现大量失地农民。农村人口纷纷涌入城市谋生,打造出贫民窟和世界品牌的菲佣。而我国城市到底能够容纳多少人口也是没经过论证的。不是所有的失地农民都可以在城市里找到工作的。这必然会造成更严重的社会问题。而土地被私有资本控制后,必然按资本获利而不是按国家粮食安全的要求进行安排,必然会违法减少耕地数量,而缺粮必然造成社会的危机。
如果“土地流转”在各级党组织的正确领导下,使农民兄弟从此告别小农经济,重新走上农村集体化道路,那就会变成好事。改革以来的实践证明,只有象南街村那样,坚持党的正确领导,坚持公有制的社会主义方向,才是中国农村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唯一合适的道路。
具体的做法,可以由农村党支部党员带头,先挂牌成立党领导的合作社集体经济组织。然后列出章程草案,动员农民自愿将土地流转给合作社,民主选举社长和确定正式章程。进一步,由党支部集体承包原集体企业和入社企业,实现共有共管共享。合作社将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因地制宜,统筹发展。
总之,在“土地流转”运动中,要加强共产的党领导,战胜资本对农民土地的侵吞。各级党组织要有大无畏的革命精神,要有【敢叫日月换新天】的革命魄力,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坚决推进农村集体化工作。毛主席说过,【抓而不紧,等于不抓】。要紧紧抓住生产资料公有制和社员平等民主监督两个关键,做好这项工作。
毛主席时代农村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是很宝贵的,这次搞“土地流转”时一定要珍惜要学习。在那个据说濒临奔溃的年代里,新中国为什么没有【三农问题】呢?因为毛主席共产党把农村的穷棒子们组织起来了,从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到人民公社,形成了党领导下的公有制经济组织。这样的办法,真正调动了农民的劳动积极性,极大地改善了农业生产劳动的土地条件和水利条件,改善了农村的社会组织结构,为农业生产的大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咱们要多向当年的农村基层干部请教,把握这些珍贵的历史经验。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