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适房如何成了青岛官员的一场饕餮盛宴
原载:《法人》杂志
经济适用房从诞生的那刻就被赋予了“保障中低收入群体”住房权利的使命,这个使命在山东青岛又增加了一项特殊的内容——“保障”政府机关干部的住房权
文 姜东良 本刊记者 薛子进
正在建设的青岛市经济适用房——“福临万家”,和青岛市李沧区政府只有一路之隔,8栋小高层和19栋多层楼房已经封顶。与众不同的是,这个项目不是给低收入群众建设的,而是青岛市政府为市直机关干部建设的“经济适用房”。有群众斥其为“机关房”、“县衙房”。
这里原本是经营红火的青岛市建材市场。2005年9月9日,当地拆迁主管部门凭借房产开发单位的申请和青岛市规划局的一纸《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向这里的业主发出了拆迁通知,几百个经营商户极不情愿地卷铺盖走人。由于拆迁补偿不到位,商户孙振龙的住房至今还矗立在工地上。“我的住宅都是有合法用地手续的,他们就想给一点点补偿打发我,拆了建机关房,这办不到。”孙振龙谈起这件事就怒不可遏。
拆掉市场建“机关房”
拆掉市场的理由冠冕堂皇——为了解决和改善城镇居民的居住条件,政府要在这里建设经济适用房。
青岛市建材市场始建于1994年,坐落在李沧区河南村和南庄村之间,占地一百多亩,曾是当地最大的建筑用材综合性批发市场。2005年12月29日,青岛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青岛市建设委员会以及青岛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下发的《关于同意青岛晟业城建开发有限公司308国道东河南村、南庄村经济适用房项目调整建设规模的通知》(青发改投资[2005]586号),最终终结了这个红火的建材市场。青发改投资[2005]586号文件批准该项目占地面积为平方米(约合540亩),建筑面积为平方米。
青岛市人民政府为这个项目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房地产权证》(青房地权市字第号)记载,土地使用权类型为划拨国有土地使用权。
开发商为这个经济适用房项目起了一个非常吉祥的名字——福临万家。
“福临万家”一期占地140多亩,规划建设28栋经济适用房,目前,已经有27栋封顶。由于开发商和商户孙振龙没有达成拆迁协议。孙振龙拒绝拆迁,最后一栋楼只挖了半个地基就停在了那里。
2008年3月15日,是一年一度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又恰逢周末,“福临万家”开门纳客。
“福临万家”的售房处可以用“寒酸”来形容:销售处就设在工地上的临时周转房里,没有宣传彩页,没有沙滩模型,甚至连简单的介绍都没有。只在墙上贴了一幅不大的小区规划图和几张户型图。如果不是门口贴着“福临万家售房处”几个字,记者还真以为走错了门。
贴在墙上的一幅“市级机关宿舍1区平面图”,显示这个经济适用房项目非同一般。
爽快的售楼小姐第一句话就是询问记者的级别:“你是处级还是科级?”记者随口回答,一个处级、一个科级。
售楼小姐告诉记者,“福临万家”是为青岛市市直机关的处级和科级干部建造的,共分A、B、C、D、E、F、G、H八个户型。其中,A、E户型是补差房,面积是每套63平方米左右,分给曾经享受过分房待遇但面积不够标准的干部;D、H户型是处级房;B、C、F、G是科级房,挑房的原则是处级先挑、科级次之。
记者了解到,“福临万家”一期共有1600多套住房,其中补差房500多套、科级房400多套、其余的是处级房。除了补差房,这些房屋的面积大部分在82——120平方米之间。售价每平方米在3800元左右,而这一块的二手房每平方米的价格直逼6000元大关。
目前,在青岛市100多个市直单位中,只有公安局确定了楼号,其他单位还不清楚是哪号楼。售楼小姐指着规划图说,“公安局分到的是A区的6号楼、15号楼,B区的6号楼和12号楼。现在,公安局的处级领导可以挑房了,科级还要等一等。”
公安局分到的B区12号楼是小高层,贴在楼梯口的一张纸上写着,“H户型、处级房。”这栋楼的H户型是三室两厅两卫,面积是119.32平方米。如果按照同档次的商品房价格计算,这些房子倒手就能赚二十多万元。
记者向售楼人员提出:“自己有个亲戚不是市直机关的干部,也想在此买一套,可不可以?”这个要求被干脆地拒绝了。她说,“不行!一期是给市直机关的干部建的,不对外销售。”她表示,二、三期可能有商品房对外出售。
经济适用房项目如何变成了机关干部房?青岛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孙处长告诉记者,“福临万家是个旧村改造项目,享受经济适用房的政策,其他的不受限。发改委只是一个服务机构,不了解具体情况。”记者在青岛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青岛市规划局、青岛市房地产管理局之间奔波了一天也没弄清这个问题,三家好似商量好一样,都极力回避记者的问题。最后都以负责人不在拒绝了记者的采访。
机关干部蚕食优惠住房政策
早在1994年,建设部、国务院房改领导小组、财政部就联合发布了《城镇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管理办法》,明确指出经济适用住房是以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户为供应对象的社会保障性住房。
《青岛市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亦规定,青岛市经济适用房中套建筑面积不超过85平方米,小型套房不超过65平方米。购买经济适用房的须满足三个条件:一,具有市内四区常住户口5年以上;二,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低于20平方米;三,人均年收入低于上年度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青岛是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之一,是经济发达的沿海城市。虽说房价曾经高居全国第5位,但公务员的工资在山东也是名列前茅的。这些机关干部难不成都成了低收入的“住房困难户”?
青岛统计局的资料显示,2007年,青岛市机关工作人员的平均工资是元,社会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是元。
一位市直机关的科级干部告诉记者,他的单位属于清水衙门,没有什么外快。他一个月的工资、补贴加起来也就4000元左右,处级干部比他能高500多元。文化部门的一位处级干部说,他每月的收入是4400多元,在市直同级别的干部中占个中等。机关干部的工资远远高于职工的平均工资,显然不具备购买经济适用的条件。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青岛除了机关、事业单位、外资企业和高科技企业外,大部分企业的一线工人的工资大都在1000元左右。
2005年,青岛市委办公厅、青岛市政府办公厅制定的机关干部每月的补贴标准是:正处级干部每月1450元,正科级每月1100元,每年的过节补贴是5000元。这比普通工人的工资都高。
青岛市市长夏耕在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坦承,青岛市还有很多住房困难户,他们将进一步加大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和限价房的建设,解决低收入群众的住房难问题。
青岛市住房保障中心主任尚胜利回答央视记者提问时也说,青岛有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和限价房,住房保障体系基本上还是比较明晰的,政府将根据不同的家庭制定不同的政策。
“政府将根据不同的家庭制定不同的政策。”在大量低收入群众住房问题还没有解决的情况下,为机关干部建设大量经济适用房,是不是执行的“不同政策”?记者不得而知。
众所周知,经济适用房最大的优惠就是政府免收土地出让金。记者从青岛市有关部门了解到,青岛市政府刚刚调整了市内四区城镇土地级别与基准地价。根据最新的标准,住宅用地中的一级地价格每平方米上涨了2122元。李沧区作为新规划的中央居住区,地价疯长。一年前,一块土地以楼面地价2820元/平米的底价公开招标出让,但最终流拍。一年后,竟然以楼面地价8330元/平米的惊人天价拍出。三个月前,离“福临万家”不远的一块土地也拍出了3100元/平米的价格。如此算来,仅“福临万家”一期占地140亩来算,国家就少收入2.9亿元之巨,即使减半计算,也有1.45亿元。
一位家在“福临万家”附近的出租车司机告诉记者,他一个月平均收入是3000元,在青岛也算高收入了,他妻子在工厂上班,一个月也有800多块钱。由于要供养孩子上学,一直无力购买商品房,几次申请经济适应房都被拒绝。他说:“‘福临万家’刚开建时,我就认为机会来了,几千套房子,咱怎么也能申购一套吧!谁知道,人家根本不外卖,说是给干部准备的。”说这话时,他一脸的愤怒。末了,他自嘲地说:“等孩子长大了咱也让他当官,至少可以分套机关房。”
工地上一位干活的工人气愤地告诉记者:“这都是县衙房,老百姓没指望的。”
资料显示,青岛市市南、市北、四方、李沧四区的商品房均价每平方米高达7000多元。普通居民根本无力承担这么高的房价,大家都把希望寄托在政府的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上。
青岛当地的媒体道显示,从1998年至2008年初,青岛经济适用房累计竣工近千万平方米,解决了十几万户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这些经济适用房有多少属于保障“政府机关干部”的?又有多少属于老百姓的“经济适用房”?由于当地有关部门不接受采访,确切的数字记者无从查证。
不过,记者手头的资料显示,包括“福临万家”在内,青岛今年就有3000多套经济适用房交付给“政府机关干部”。
2007年初,《南风窗》曾经道过,青岛老市区一些所谓的经济适用房,大部分是有关单位打着经济适用房的旗号盖的家属楼,普通市民根本买不到;一些政府统一管理的经济适用房也卖给了公务员。道中还提到,某地段原本建设的经济适用房,在安置了三分之一的拆迁户后,政府将其余的以限价商品房的名义分给了公务员,价格比同类商品房便宜2000元/平方米。
据了解,青岛一级基准地价为4922元/平方米,而在2003年,该地价为2800元/平方米。住宅二级至七级地的价格分别为3285元/平方米、2254元/平方米、1520元/平方米、1126元/平方米、765元/平方米和655元/平方米。有知情人说,“福临万家”以前介于二、三级之间,现在应该是二级。
就这样,原本用来保障“中低收入、住房困难户”的优惠政策,最终成了政府机关干部的一场饕餮盛宴。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