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实在“坚持社会主义改革研讨会”上的发言:他们给工人带来什么
由“毛泽东旗帜”网站主办的“坚持社会主义改革研讨会”于2006年4月9日在北京举行。参加会议的既有经过革命战争锤炼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也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的专家学者,还有一批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正义感的爱国青年。这个研讨会,初步回应了由自称“站在右边”的“精英”们主导的“西山会议”。
下面是这次会议上全国总工会原书记处书记刘实同志的发言:
他们给工人带来什么
刘实
不久前,对改革走向影响很深的精英、学者开会商讨改革大计。他们是否按照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方向来商讨呢?从他们的发言材料来看,不是。我们现在议论的不是要不要改革的问题,而是他们影响很深的改革的方向问题。他们影响很深的改革方向,一方面是经济市场化,开始提出市场经济时,他们还在前面加上社会主义四个字,这次的发言中已经完全不提了;一方面是政治民主化,他们中有的人在发言中,已经直截了当的讲是否定共产党领导的民主化,说共产党与市场经济是不能结合的,要结合就是通奸,所以要市场经济就必须否定共产党的领导。有的人发言,“这里有一个前提,不是市场的转向,而是共产党的转向。”他们要进一步实行包括土地私有化在内的彻底的经济市场化,当前主要要推行政治体制改革。
对他们影响很深的经济体制改革,他们提出“要向前看,整个改革不能向后看。”同时他们又提出,“积级推动改革者,应当把对改革的反思抓到手,应当拿到主动权”,认为“这是第一个大的问题。”这些积级推动改革者,过去一直不谈走向何处,现在又不准别人谈怎样走过来。但是,群众是亲临其境的,是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
现在,我们粗略地回顾一下。在他们的策划和推动下,从改变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特别是国有制性质做起,搞“包字进城,一包就灵”,把属于全体人民或集体的公有制变为个人承包或领导班子几个人承包,使职工失去企业所有者的地位,导致庙穷方丈富。在他们的策划和推动下,改变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实行一长制,削弱以至取消党组织在企业中的政治核心作用,把公有制企业变成一个人说了算。他们进一步宣扬企有企业产权不清晰,为公有制企业制造许多困难,使公有制企业陷于亏损或困境,然后,就来一个大股小卖,既使工人阶级长期劳动积累形成的国有和集体所有的资产化公为私,同时也使职工群众从企业主人变为雇佣劳动者,并且把大量的职工抛进失业大军。
这些年来,这些积级影响改革者,谁人谈过办好公有制企业,特别是办好国有企业?我国社会主义国有企业,因为内部没有根本利益冲突,最能调动领导者、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大庆等企业的职工战天斗地、奠基创业的实际行动就充分说明这一点。如果没有建国以来国有企业的发展壮大,怎么会有我国的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的成就,今天又拿什么来大股小卖。但是,积极影响改革的一些人却给国有企业罗列了许多罪名,用运动式、大跃进式限期改制,必予灭之而后快。
这些年来,这些积极影响改革者,谁人谈过增强职工的主人地位?他们诬蔑国有企业职工是懒汉,甚至公然出现以铁面孔、铁心肠、铁手腕来砸职工的铁交椅、铁饭碗,把职工砸向底层,使职工失去劳动岗位和基本生活保障,又使职工无力抗拒企业改制和国有资产流失。在他们的影响下,社会上出现两极分化,企业内部也贫富悬殊。一些企业管理者一夜暴富,把国有资产占为己有。一些企业管理者拿着高于普通职工几十倍甚至百倍以上的年薪,还拥有大量股权。而普通职工却沦为贫困群体、弱势群体,并且由于上学难、就医难、住房难,造成贫上加贫,复制着贫穷。
职工群众要求改变经济上的贫困状态,也要求改变政治上的弱势地位。但是与那些精英、学者所策划和推动的经济市场化、政治民主化是根本不同的。职工群众从中国革命历程、社会主义建设历程中,清楚地认识到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用毛泽东思想培育的中国共产党才是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的利益代表者。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社会主义。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的主人地位和幸福生活。因此要求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要求在共产党领导下充分发展人民民主专政,要求共产党充分发展党内民主。同时,要求在企业内拥有最实际的民主权力,例如在五十年代所倡导的两参一改三结合,在随后普遍建立的职工代表大会制度,还有在有些企业试行的职工民主选择企业经营者。在国有企业,企业的重大决策必须在职工知情、参与下决定,有关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必须经过职工代表大会决定。外资、私营企业必须使职工有充分的条件依法保护自己的权力和利益。职工群众要求沿着这个方向来进行民主建设,而不是搞那些富人、精英乐园的政治。
这次精英、学者中有人讲要“图穷匕首见”,他们还要策划什么,倒需要严肃的注视。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