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茅于轼算是白活了这么一大把年纪

2025-02-24 深度解析 评论 阅读
茅于轼算是白活了这么一大把年纪

文/安庆仁

中国媒体在解读比尔·盖兹夫妇和沃伦·巴菲特“裸捐”的时候,总是尽量避免提及比尔·盖兹夫妇和沃伦·巴菲特的价值观、人生观、社会观和金钱观,所以中国老百姓眼中看到的尔·盖兹夫妇和沃伦·巴菲特仅仅是极富爱心的慈善人士,却全然不知他们所以做出这样的选择,并非出于简单的慈善动机,乃是因为他们观念中的理想社会,是一个纯精神层面的世界。

特别是比尔·盖兹,实际上是个社会主义信仰者,有很多次在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比尔·盖兹都毫不隐晦的指出,他不是很喜欢美国的社会制度和资本主义经济模式。他曾对纽约时报的记者说,他赚钱只是为了享受赚钱的过程,而对财富本身没有任何兴趣,所以无论拥有多少财富,他也不认为这是多么值得骄傲的事情,因为财富属于全人类,取之于民最终还要用之于民。

事实上比尔·盖兹活得很孤独,因为在美国这个极端看重金钱的社会里,既没有人理解他,也没有人认同他的观点,尤其是那些视钱如命的犹太富翁,完全把比尔·盖兹看成另类,时刻提防比尔·盖兹那种类似共产主义性质的危险思想和世界观在美国社会扩散开来,虽然比尔·盖兹捐出来的都是自己的钱,但在他们眼中,这也是不怀好意的标新立异,因为这无异于是在告诉美国民众,“无私”是人类最高的思维和行为准则。

与其说这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毋宁说这是两种不同的价值观、人生观、社会观和金钱观的交锋。有的时候我们会感到很矛盾,一方面犹太人自私、贪婪的无以复加,另一方面犹太人又诞生了理性主义的马克思、胡塞尔、马尔库塞、伯恩施坦、斯宾诺莎等,其中特别是马克思、胡塞尔和斯宾诺莎,身为犹太人却有强烈的反犹情绪。

一般的观点认为,马克思和斯宾诺莎反犹更为强烈,其实不然,胡塞尔才是犹太教的死敌,他的《现象学》对理性推崇倍至,等于是对犹太教教义的全面否定。如果说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是屠杀犹太人的理论元凶,那么完全可以说,正是胡塞尔的《现象学》为后来希特勒大规模屠杀犹太人预埋了伏笔,因为胡塞尔的得意门生海德格尔正是受到了《现象学》的启发,才完成了他的惊世之作《存在与时间》。

这其实可以看做,制造了20世纪犹太人大劫难的人不是别人,正是犹太人自己,因为正是胡塞尔这位犹太人的思想,才有了灭绝犹太人的理论依据,这个结果与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中所作的分析:“任何存在物在其存在之前就已经存在着其存在的可能性”绝对是有因果关系的。正因此故,世界上最最反对这些大哲学家的,倒不是基督教信众,而是犹太教徒。

准确的讲,纯粹的欧罗巴人对马克思主义并不反感,因为基督教精神在某些方面跟马克思主义是有共性的,严格的分析,法国自由价值观所以能被欧洲人逐渐接受,并成为一种共识,一方面跟二战后理性主义在欧洲崛起有关,另一方面则跟基督教文化有关,如果想真正的体现基督教精神,至少平等是必不可少的,而有了平等,自由和民主当然水到渠成。

不然我们尽管看,无论是欧洲还是美国的基督教徒,其观念中都不同程度的有那么一些社会主义成份,而犹太人却打心底里仇恨社会主义。以美国为例,民主党几乎是清一色的基督教信仰者,而共和党基本上是犹太人的老巢,这难道还不足以说明问题吗?不否则,民主党并不喜欢社会主义,但至少你得承认,民主党的许多主张是有社会主义性质的。

比尔·盖兹虽然是非党派人士,但他明显是支持民主党的,两害相衡取其轻,民主党的政治主张显然更接近他的世界观。比尔·盖兹很推崇石油大王卡内基的名言:带着巨富而死,是一种耻辱。做为中国人如果抛开国家观念来讨论比尔·盖兹,那么我们完全有理由说,比尔·盖兹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因为他放弃财产的行为说明,他是在为老百姓谋福利。至于巴菲特就不必说了,他就是民主党议员。

比对比尔·盖兹的价值观、人生观、社会观和金钱观,茅于轼这么一大把年纪算是白活了,说他是儒家文化培养出来的满脑子金钱的老地主,行,说他是中国的犹太人,也行,总之,他既不具备现代人人文关怀的文明特征,也不具备自由平等精神,正因此他不但对马克思主义恨之入骨,包括对比尔·盖兹夫妇和沃伦·巴菲特这样的人也从心底里逆反,是故一听到他们“裸捐”的号召,第一个出来反对。

茅于轼反对富人捐出财产的理由是非常荒诞的,根本不值得一批,不过从中却让人得出一个结论,——跟中国式精英商谈财富分配改革不至于与虎谋皮,除非胡总能以铁的手腕彻底摧毁这个官商学一体话发展的利益链,否则很难让人相信,这一次财富分配改革不会演变成另一场瓜分民众财富的盛宴。古人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茅于轼看来要长命百岁了,真乃民之不幸啊!

.

标签:犹太人   因为   马克思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