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智慧的去势还是政治的去势?

2025-02-24 深度解析 评论 阅读

智慧的去势还是政治的去势?

 2009-12-7 

每当听说哪里的违章建筑被爆破了,或者好端端的大楼被拆除改建,以及躲避不开的中国大拆迁消息,我都是心疼的,因为除了该拆的低劣建筑,其他能用的惨遭涂炭实在是一种罪过,特别是在中国人均资源并非丰富、许多人还买不起房子的情况下,中国就不能等待时间规划吗?就不能利用这些资源为人民谋福利吗?在我看来,违章建筑只要健康地矗立在那里,就属于社会资源的一部分,如果从人民的意志上讲,政府无权随意处置,因为政府的作用是当好一方之家,法律如果纵容权力的滥用,法律本身就是病态。大城市化的运动,除了官员们可以得到政绩外,从科学的角度看实在是愚蠢的。不懂事的长官意志,秀政绩的种种可耻的败家行为,实在是损国害民的自私行为,实在是法度之外的政治犯罪!在人民的眼里,政治的贤明比明丽的市容更加重要,人民意志对国家资源使用的有效表达比政治本身更重要,应当形成一种民主机制,政府官员使用财政不能无度使用,任何挥霍人民资源者,都是人民的公贼,都应受到政治与法律的审判。中国应当建立一种让官员花钱感到心痛的机制,就是人民的财富官员们只有限度有额度的按公需使用,使用权限应当一清二楚,再多的节余必须自觉上缴国库,在公权中没有官员私利的地位。只有公众监督下的廉洁奉公,才有公权的阳光正当。凭官员们的意志,一座座建筑“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的作秀表演,既显示不了政府的权威,也显示不了领导的魄力,只能表明政治的愚蠢,也使对违法行为的威摄力大打折扣,暴力拆迁与自焚抗议的反复拉锯,证明建立在权威之上的权威,迟早要步入穷途末路。

  

当然法律的权威、政府的公信力正常时都是需要维护的,但理智的行为才是社会最需要的,当法律的权威与理智的行动不一致时,肯定不是理智的问题,而是法律的问题了。如果法律赋予政府同时有对不听警告建造的违章建筑有没收处置的权力,其社会效果是不是就可以臻于完善呢?政治的价值其实就寓于此类事件的处理,官员们的真正作用也在于此类的注意,但中国诸如此类的问题实在太多了,说穿了,是智慧的贫困所致。

  

中国除了对资源的浪费一点不吝啬之外,就是对人才的使用与关注始终停留在浅表的层次。牛顿、爱因斯坦、爱迪生这类的人才也许是可遇不可求者,但没有适合的土壤,即使有优秀的种子能长出茁壮的庄稼吗?每年贝尔奖金公布,中国的文人们都不免要炒作一下中国还要等多少年的问题,在我看来,提出这类太功利性的问题实在无知。科技有自己本身的规律,就象孵小鸡一样,先要有好的种蛋,提供合适的温度等条件,到了21天,小鸡就会自己破壳而出了,但中国的政治家有21天的耐心吗?中国有适宜的环境吗?对于还未毕业的大学生,在入学不久就要想到就业,蛋壳中的胚胎是不会想这样的问题的。对于科技工作者,即使到了岗位上也要经常在饭碗与课题上平衡,在职称问题上分心,为生活而奔波,为未来而担忧,中国的人事还涉及太多的不平等的关系因素,甚至因为与领导关系的亲疏问题也会发生让优秀的工程师受到伪劣工程师支配的问题,使得集中精力、由衷合作都是一种困难,人生事业从开始就担起了沉重的担子,如何能够与外国科学家竞赛呢?正是政治的愚蠢与短浅的眼光,才使得我们学生是奥林匹克竞赛奖的佼佼者,而科学界却成了诺贝尔奖金的守望者。

 2007年5月9日 ,我在南方网上发表过一篇《珠委:请将珠江战咸的工程设计方案交给我做》,广东省门户网站政务论坛上也挂了一段时间,后来我又发表了一篇《广东省政府:请拿出一千万的气魄来!》,终无结果。在中国,类似这类送上门、很合算的好事被政府部门漠视的事件对我来讲,早不是一次两次了。昨天在一个网站看了一篇《最大咸潮或来袭千方百计保饮水》,说明年冬修水利工作要抓好防旱抗旱,让我又有写点什么的想法,因为在上个月我还看到一篇《珠海淡水供水进入一级紧急状态》,知道现在的思路仍在蓄水节水的里面打转转,历史已经证明,战咸这类问题靠水利传统手段在旱年收效不大,像靠从远方水库调水压咸也只能算效益很低的笨拙办法,像珠海市在进入紧急状态时停止绿化、市政、环卫、景观用水供应,对大户企业压缩20%用水量也只能救一时之急,作为主管官员应当认识到这些,要解决这类的问题一定要跳出历史习惯的思维,更要相信十步之外同样有芳草。前几天我就看到央视一个节目,土医生治疗鹅瘟比专家更有效,何况我还是一个技术工作者、已从原理上经过了认证呢?当然,我对珠江的水文情况还不了解,使用我的技术也许会受到一定的制约,但是未经论证就漠然待之,道理又在哪里呢?中国的“鸡蛋”要孵出小鸡是很困难的,在智慧连PK的机会都缺乏的国度,可以盛产GDP,可以矗立一座座漂亮的城市,但很难再出现伟大的哲学家与科学家,因为好种蛋早就被东冷西热的环境给去势了。  

    

  

标签:中国   问题   政治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