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两会”复谈前
写在“两会”复谈前
过明天,海协会和海基会就要恢复谈判。这次谈判主要是包机直航与中国大陆观光客问题,我看是可以达成协议的,也只能这样。
在“两会”复谈前,我们应当研究马英九的就职演说。
马首先标榜“台湾是亚洲和世界民主的灯塔”,“中华民国已经成为一个受国际社会尊敬的民主国家”,“台湾是全球唯一在中华文化土壤中,顺利完成二次政党轮替的民主范例,是全球华人寄以厚望的政治实验”。所以他“坚信,两岸问题最终解决的关键不在主权争议,而在生活方式与核心价值。我们真诚关心大陆十三亿同胞的福祉,由衷盼望中国大陆能继续走向自由、民主与均富的大道,为两岸关系的长远和平发展,创造双赢的历史条件。”所以他“盼望,海峡两岸能抓住当前难得的历史机遇,从今天开始,共同开启和平共荣的历史新页。我们将以最符合台湾主流民意的‘不统、不独、不武’的理念,在中华民国宪法架构下,维持台湾海峡的现状。”所以当吴伯雄告诉他“大陆不可能对台湾射导弹”时,马回应说:“这个就是我们的软实力。”
但是马英九十分清楚,“台湾是一个海岛,开放则兴盛、闭锁则衰败”,必须要争取国际空间;而要国际空间,“自由民主的”台湾,还必须要得到“独裁专制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允许。而且,台湾要发展经济,现在也必须要依靠中国大陆。所以,他非常重视两岸关系,急切地要尽快恢复“两会”谈判,急不可待地要赶快解决直航和观光客等问题。所以他抓住胡锦涛的讲话,提出“台湾要安全、要繁荣、更要尊严!唯有台湾在国际上不被孤立,两岸关系才能够向前发展。我们注意到胡锦涛先生最近三次有关两岸关系的谈话,分别是三月二十六日与美国布什总统谈到‘九二共识’、四月十二日在博鳌论坛提出‘四个继续’、以及四月二十九日主张两岸要‘建立互信、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共创双赢’,这些观点都与我方的理念相当的一致。因此,英九愿意在此诚恳的呼吁:两岸不论在台湾海峡或国际社会,都应该和解休兵,并在国际组织及活动中相互协助、彼此尊重。两岸人民同属中华民族,本应各尽所能,齐头并进,共同贡献国际社会,而非恶性竞争、虚耗资源。我深信,以世界之大、中华民族智慧之高,台湾与大陆一定可以找到和平共荣之道。”
我不对马英九的就职演说作批判,大家都知道,什么“台湾是亚洲和世界民主的灯塔”,不过是推行欧美式的两党轮流执政资产阶级民主而已,我只是在分析,了解对手。没有分析就没有正确的决策,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
以他的立场观点为标准,文章是写得很好的。马英九用“自由民主”来对抗中国统一。提出“关键不在主权争议,而在生活方式与核心价值”,挑战中国共产党总书记提出的“台湾问题事关祖国完全统一,事关国家核心利益”:你真要中国统一,就请先走向台湾式的“自由、民主与均富的大道”,在你没有做到前,就只能“在中华民国宪法架构下,维持台湾海峡的现状”即“不统、不独、不武”;如果武统,则是反自由民主。从而避开“中国统一”这个基本原则,把两岸谈判仅仅限制在民间的经济问题上。台湾为主,立足民主,着眼经济;逻辑清楚,有理有据,攻守两宜。
反观我们,胡锦涛3月4日下午在全国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民革、台盟、台联委员联组会上,指出“台湾问题事关祖国完全统一,事关国家核心利益。我们要遵循‘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和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是正确的,强调“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基础是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正确的。但是,我们的对台政策没有在这个原则基础上,围绕国家核心利益逻辑地发展,成了一切都是首先为了“对台湾同胞有利”,只要“台海和平”,至于“一个中国”,只要原则承认,可以“各自表述”,不争论。这真是“和谐”政策。但是,能使人相信吗?对中国统一有价值吗?既然“搁置争论”,我们又无所求,那么还要谈判什么呢?
关于台湾问题,我已经写了不少文章提出意见,主要的是:基于两岸处于敌对和准战争的分裂状态中,“两岸发展和稳定”不应当是两岸谈判的基本目的,祖国统一才是根本问题。国民党不谈,中国共产党不可不谈。离开这个根本点,就不可能有两岸的共同发展和稳定。中国统一,是两岸和谈的前提,是两岸经济合作、共同发展的基础。两岸的一切问题,都必须要放在统一中国的篮子里来解决,只有在中国统一的篮子里才可能解决。当然,现在中国立即统一,是不现实的,但是必须谈。我们决不能施宋襄公之仁,对手要求我们退我们就退,给对手以立足之地打败我们,决不能是马英九要谈就谈,要谈什么就谈什么,要要什么就给什么。在“两会”复谈中,我方必须重申下列两点,以回应马英九的就职演说:
——“台湾问题事关祖国完全统一,事关国家核心利益。我们要遵循‘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和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
——“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基础是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这应当是、必须是对台关系的方针。是“两会”谈判所必须遵循的。
最后提请领导人注意:一是马英九打出了“中华民族”这张牌,把国家问题偷换为民族问题,暗藏着台湾可以象内蒙古那样独立。我们不能上当。“中华台湾”的提法是含混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还是“中华民族台湾”,甚至是“中华民国台湾”?所以,如果允许台湾象香港、澳门那样拥有“中国特区”身份参加一定的非政府的国际社会活动,只能是用“中国台湾”的名称。二是马英九陆委会提出“国共平台是第二轨,不能替代第一轨【指‘两会’】”,我们则应当以两党谈判为第一平台,“两会”只是具体落实两党谈判达成的协议。其中意义我在《“九二共识”也要与时俱进》文中已有阐述,就是不能只谈经济。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