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狂人日记(二)——全球化的食物链
新狂人日记(二)——全球化的食物链
全球化不是什么新鲜词。自从西方用坚船利炮轰开殖民地的大门,全球市场就已经开始出现。宗主国使用殖民地的劳动力,从殖民地掠夺资源,再将资源整合到国内的工业体系中创造价值。如今的全球化采用“外包”的办法,将工业体系直接移植到国外,这样即降低了成本,也减轻了国内的环境负担,同时还使得殖民地国家的人能够享受残羹冷炙。
全球化使得人类社会成为了一个完整的食物链。和自然界的食物链相同,位置越高、消耗越大。位于食物链顶端的美国人所消耗的资源相当于12个中国人、60个埃及人,乃至数百个南部非洲人所消耗的资源。维系其巨大消耗的财富全部来自大自然,而这其中大部分是非必须的,或者说,大部分是奢侈的浪费。
这个食物链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熵焓倒置。从结构来看,熵从下到上不断减少,而焓(财富)从下到上却是不断增大。这是因为:位于食物链顶端的发达国家,可以享受来自发展中国家的源源不断的资源和财富,同时将这个过程产生的正熵流用“民主、自由”等糖衣包装好“赠送”给广大发展中国家。
也就是说,发展中国家既是发达国家的仓库,也是他们的垃圾桶。既从我们这里掠夺资源,又往我们这里排放污染。在全球化的今天,几乎任何一个发展中国家都无法幸免,即使是成为世界工厂的国家,也难逃被发达国家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吸血乃至寄生的厄运。
所以,位于食物链下层的国家和地区,无论其政治是否“民主”,都不可避免的陷入到贫困、动荡和污染的三重危机当中,这是广大发展中国家都要背负的三座大山;而位于食物链上层的国家,享受着富裕和稳定的同时,还可以呼吸更加新鲜的空气。
这也可以解释右派为什么将美国的“民主”夸的神乎其神:在他们看来,民主是美国强大的根本原因,因为“发达国家都是民主的”;他们丝毫没有考虑过,自己所看到的只是整个食物链当中一个片段或者区间,他们没有看到同样“民主”的亚洲拉美和非洲国家是何等的贫困,因为以他们的文科生逻辑,他们根本就不可能具备我们理工科学生那样研究系统分析整体的能力。
全球化的食物链已经形成,我们接下来要思考的问题就是:这个食物链究竟能够承受来自上层的多大的压力?大自然能否承担整个食物链的压力?美国已经消耗了大半个地球的资源了,中国如果走和美国相同的发展道路要消耗多少地球?人类这种吃与被吃的食物链关系还能维系多久?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