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我终于找到了鲁迅作品被赶出教材的真相

2025-02-24 深度解析 评论 阅读

我终于找到了鲁迅作品被赶出教材的真相

鲁迅的文字越来越不被一些人喜欢。

先是有人在各种媒体大造舆论,不仅说鲁迅的文字艰深晦涩,更 连先生的人品也一并攻击,诸如“心胸狭隘”“不能容人”“偏激”等等,这就为鲁迅作品大量从中小学教材删除找到了“理论依据”。在我们这个特色年代,“理论”可是至高无上的。有了“理论”作指导,将鲁迅文章清除出教材自然顺理成章。当然,领导和专家对删除鲁迅作品的解释还是冠冕堂皇的,完全从“关心”青少年成长的角度出发,充满了人道主义的“悲悯情怀”,说是“时代久远,学生很难理解”鲁迅作品了。这样的论调颇能唬住一些人,你要是再反驳,那就变成要戕害学生了,这简直是冒天下之大不韪,谁敢!但只要愿意去翻看一下教材的目录就立刻恍然,上面那个“理由”不过是骗人的把戏而已,难道先秦的《论语》《庄子》《离骚》的时代反而不久远了么?难道文言文会比鲁迅的语言更浅显易懂么?

这样说来,鲁迅的作品不容于当下,一定还有别的原因。

我有一个不祥的预感,鲁迅作品成为禁书的日子也许不会太久远了。趁着先生作品还没有被有关部门正式、公开禁毁,我最近把鲁迅的书搬出来抓紧时间读一读。这一读不要紧,还真让我给找到了鲁迅作品不能与时俱进,不能被精英们喜欢的真正原因。我得赶紧写下来,告诉所有喜欢鲁迅、关心鲁迅作品被制裁的朋友。

原因其实很简单,那就是鲁迅“仇猫”,无论白猫、黑猫。

鲁迅在很多文章里都表示过对猫的厌恶甚至仇恨,有两篇作品专门写猫,一是小说《兔和猫》,一是散文《狗·猫·鼠》。我们来看看这两部作品是怎样写猫的。

《兔和猫》的情节很简单:邻居家善良可爱的小兔子被猫叼去吃了, 引发作者对猫的憎恶。里面有这样的描述:

“我的母亲是素来很不以我的虐待猫为然的,现在大约疑心我要替小兔抱不平,下什么辣手,便起来探问了。而我在全家的口碑上,却的确算一个猫敌。我曾经害过猫,平时也常打。况且黑猫害了小兔,我更是‘师出有名’的了。我觉得母亲实在太修善,于是不由的就
说出模棱的近乎不以为然的答话来。
造物太胡闹,我不能不反抗他了,虽然也许是倒是帮他。”

《狗·猫·鼠》中与猫有关的内容是这样的:通过对儿时生活的回忆生动地刻画出自己和小隐鼠的感情,描写了得知猫偷吃了小隐鼠后自己打猫、恨猫的种种举动和心理。里面是这样写猫的:

“在说起我仇猫的原因来,自己觉得是理由充足,而且光明正大的。一、它的性情就和别的猛兽不同,凡捕食雀、鼠,总不肯一口咬死,定要尽情玩弄,放走,又捉住,捉住,又放走,直待自己玩厌了,这才吃下去,颇与人们的幸灾乐祸,慢慢地折磨弱者的坏脾气相同。二、它不是和狮虎同族的么?可是有这么一副媚态!但这也许是限于天分之故罢,假使它的身材比现在大十倍,那就真不知道它所取的是怎么一种态度……要说得可靠一点,或者倒不如说不过因为它们配合时候的嗥叫,手续竟有这么繁重,闹得别人心烦,尤其是夜间要看书,睡觉的时候。当这些时候,我便要用长竹竿去攻击它们。狗们在大道上配合时,常有闲汉拿了木棍痛打;我曾见大勃吕该尔(P.Bruegeld.A)的一张铜版画AllegoriederWollust上,也画着这回事,可见这样的举动,是中外古今一致的……打狗的事我不管,至于我的打猫,却只因为它们嚷嚷,此外并无恶意,我自信我的嫉妒心还没有这么博大,当现下‘动辄获咎’之秋,这是不可不预先声明的……也可见我的仇猫,理由实在简简单单,只为了它们在我的耳朵边尽嚷的缘故……

当我失掉了所爱的,心中有着空虚时,我要充填以报仇的恶念!
  我的报仇,就从家里饲养着的一匹花猫起手,逐渐推广,至于凡所遇见的诸猫。最先不过是追赶,袭击;后来却愈加巧妙了,能飞石击中它们的头,或诱入空屋里面,打得它垂头丧气。这作战继续得颇长久,此后似乎猫都不来近我了。但对于它们纵使怎样战胜,大约也算不得一个英雄;况且中国毕生和猫打仗的人也未必多,所以一切韬略、战绩,还是全部省略了罢。”

鲁迅为什么“仇猫”,上面的引述已经真切的告诉了我们原因,简言之就是因为猫既“慢慢地折磨弱者”而又“有这么一副媚态”,所以让先生特别的反感。“仇猫”是鲁迅被我们这个伟大的特色时代抛弃的根本原因。什么不好“仇”,为什么偏偏要“仇猫”?须知,当下群猫乱舞,正是猫的盛世!

我也一向“仇猫”,不过现在“仇”得更加理直气壮了,因为鲁迅先生也“仇猫”。

http://blog.sina.com.cn/yanjp913

标签:鲁迅   作品   我的   它们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