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国企效益不佳的根本原因
毛泽东时代的国企和改革开放后国企的本质区别――浅析国企效益不佳的根本原因
——擦亮穷人的眼睛
国企在毛泽东时代效益本来非常好,总体上盈利丰厚并且发展迅速。中国在此基础上才完成了工业化,从一个只能用“洋钉”“洋火”的落后农业国变成了一个拥有完整工业体系和自有尖端技术的工业国。同时,国有企业不断创造的利润积累了数以万亿计的国有资产。如果国企一直效益不好大面积亏损的话,那么庞大的国有资产难道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
改革开放后,国企开始出现了效益滑坡甚至亏损,并且愈演愈烈,最终一卖了之。国企效益变差直至亏损的原因有很多,国企经营者的责任心下降是重要的原因,但国家经济制度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是根本性的原因。
在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必须先搞清楚一个概念。在毛泽东时代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各经济单位虽然也可以叫做企业,但计划经济时代的企业概念和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企业概念具有完全不同的内涵,根本就不是一回事。其本质区别有如下两点:1、计划经济时代的企业经营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满足国家建设和人民生产生活的需要,市场经济时代则是为了获取最大的利润。2、计划经济时代的企业或者专门负责生产,或者专门负责销售,单个企业并不具有完整的盈利企业的架构。比如说虽然也有技术部门,但其主要负责产品图纸的实施和机器的维修,新产品的开发却主要由专门的科研院所负责;销售部门也一样,原来的供销科基本上就是按照国家下达的计划发货采购,和现在的市场营销完全不是一回事;类似的区别还存在于人事等其他部门。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计划经济时代的企业虽然也被称为企业,但叫做“工厂”似乎更准确。和市场经济体质下的以盈利为目的的完整架构的企业根本不是一回事。它们是为计划经济体制所量身定制的,是适合计划经济体制的运行规律的。而从市场经济国家引进的赢利性企业制度则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发展成长起来的,是适合市场经济体制的运行规律的。
打个比方说,如果计划经济是大陆,市场经济是海洋,计划经济时代的国企是陆地生物,市场经济环境下的企业是海洋生物。有一天,有人把陆地生物统统扔进了大海,让它们和海洋生物去竞争,显然是死路一条。然后有人就利用这一点说:你看,国企就是不行吧,改制卖掉吧!
其实如果把海洋生物扔到陆地上肯定也是死路一条的。所以改革开放后国企效益下滑并不是所有制的原因,而是经济体制变化造成的。把国企效益滑坡归结到所有制上然后一卖了之是一个阴谋。
2007年7月6日星期五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