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毛主席“57政改”为何失败

2025-02-24 深度解析 评论 阅读

  刚刚闭幕的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对于前段时间闹腾得沸沸扬扬的政治体制改革问题,提出了要在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前提下积极稳妥地推进的方针,这是完全符合中国国情有利于国家长治久安的具有根本意义的重大举措。从前段时间非常喧嚣的以“言论自由”为着力点的舆论重点看,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的这个方针更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因为一说到“言论自由”,我们就不能不回想起毛主席曾经大张旗鼓进行的一次失败的“政改”尝试,这就是上世纪五十年代中后期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初衷开始,最终又以“反右扩大化”悲剧结束的“整风”-“反右”运动。

  在新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造运动胜利完成之后,为了避免我们党像苏共二十大、波兰、匈牙利等国一样发生变质危险,党中央毛主席决定全党进行开门整风。和延安 时期的整风不一样的是,毛主席号召党和政府的全体领导干部要虚心接受党外群众包括民主党派的尖锐批评,并且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言者无罪、闻者足戒”的正确方针,和今天某些人提出的“言论自由”的政改目标相比,当时毛主席的设想以及实践,可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然而事情后来发展到“反右扩大化”,造成了文革结束后才平反的大量冤假错案,这完全违背毛主席初衷同时也是我们党在政治体制改革上的一个深刻教训。现在回过头去探索当时失败的原因,其实也就是在两个方面

  ——“左”。由于过去革命和建设的成就,党的一些领导干部包括很多党员都产生了强烈的骄傲自满情绪,不但严重影响了和党外人士的团结(《邓小平文选》第一卷中就有专门讲话《骄傲自满是团结的大敌》),而且产生了严重的主观主义特别是官僚主义,听不得一点批评意见,引起了广大群众的反感和不满。在这样的情况下,党中央毛主席提出开门整风,是非常及时也是完全必要的。然而开门整风的推进却是非常艰难,毛主席当时“地级以上的干部有十分之一拥护就不错了”的感叹,丝毫也不夸张。这种拒绝批评的心态也为后来的某些干部通过打击报复提意见的人从而导致“反右扩大化”埋下了伏笔。

  ——“右”。在国际反共产主义逆流的影响下,一些在社会主义改造中失去了资本和地位的右派分子,借助我们党开门整风的机会,不是通过善意批评希望改进党和政府的工作,而是认为将共产党执政地位取而代之的机会到来,因而发出了大量违反《宪法》原则和政治良知的反动言论,有的“民主人士”甚至公然扬言“杀共产党人”,以致连原先起义投诚的国民党将领如陈明仁将军等都看不下去,认为某些群体“简直是对共产党忘恩负义”!当时右派们的猖狂,小平同志在回忆中多次用“杀气腾腾”来形容,也没有丝毫夸大。为了江山不变色,为了烈士鲜血不白流,我们党当然只能奋起反击!

  综观毛主席这次“57政改”失败的教训,我们完全应当对于现在由某些人大肆鼓吹的以“言论自由”为突破口的“政改”方向,进行具有历史性的深入思考。从“左”的方面看,目前又有相当一部分领导干部听不得一点儿批评意见,动不动就将批评者跨省追捕;从“右”的方面看,那些鼓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精英们也是唯恐天下不乱,总是把攻击矛头指向“四个坚持”特别是我们党的执政地位,在污辱我们党的时候甚至连先烈也不放过。如果我们不在政治体制改革上坚持正确方向,当年毛主席“57政改”失败的悲剧必将重演。这绝对不是危言耸听。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标签:毛主席   批评   我们党   整风   失败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