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白果林文艺讨论会文集(20)

2025-02-23 深度解析 评论 阅读

  白果林文艺讨论会(20-0)

  编者按:

  我们西南新左翼文艺群本次的讨论会讨论人性问题。人性问题是哲学研究及人类社会最重大的理论问题,我们对此问题的认识还很肤浅,但由我们来抛砖引玉也无妨。

  本期田锋的文章主要谈了马克思主义人性论的物质基础和文化基础,指出了“资本主义的人性论本质上是要为个人资本服务的”这一基本但往往为研究者忽视的事实。曙光的文章在介绍了西方对人性的重要论述之后,着重对改革开放以来文学当中“反人性、重肉欲”的丑恶现象作了猛烈抨击。倪剑雄先生主要对新左翼文艺的宗旨作了介绍和阐释,对我们应当肩负的历史责任发出了号召。群成员“心的指引”就人性问题贡献了自己的思考。最后修言主要就人性的概念进行了解析,对人性的善恶评价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

  作为本次讨论会的主持人,修言对本期所有文章的个别字词在尽量不影响作者原意的前提下作了修改,若有不妥敬请谅解!谢谢!

  西南新左翼文艺群(2014-3-5)

  (群号:225174960)

  目录:

  1.田锋:马克思主义人性论的两个基础·········································1

  2.曙光:文学中有关人性论的批判·············································2

  3.倪剑雄:我的新左翼文艺人性观·············································4

  4.心的指引:也谈人性·······················································7

  5.修言:人性的定义、善恶评价及其他·········································8

  白果林文艺讨论会(20-1)

  田锋:马克思主义人性论的两个认识基础

  关于人性,历来就是纷繁复杂,争论频仍。不同历史阶段有不同的人性论理论和人性论的实践。过去的人性论总体上是一种抽象的,并非具体的;或者是一种形而上的,而非形而下可运作的;又或者是一种局部而浅显的分析,而非全面而深刻的解剖。这样的一种伦理道德,到了马克思这里,人性论就产生了飞跃,从感性到理性,从主观臆测到科学判断,从唯心主义的理论发展成为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论,让我们能够准确的把握人性论的核心要义。如果马克思主义是科学,那么马克思主义的人性论也是科学的。既然是科学,那么就应有一个尺度,来衡量这门科学的运用,而不是随心所欲的利用所谓的人性的概念来否定或者肯定人间的一切。

  马克思主义的人性论首要的就是物质基础,一定物质基础下的社会形态产生与之相适应的人性观,在这个条件下我们说没有抽象的超阶级的人性观。由于过去历史条件的制约,物质条件不发达,总是造成一部分人无偿占有另一部分人的劳动成果,这样就形成阶级的对峙。那么必然是代表统治阶级的人性论成为这样一个物质条件基础下的主流。不管是性善论还是性恶论,又或者马斯洛的需求论,都逃脱不了统治阶级针对自己当时物质条件的制约而采取的人性论伦理需要。

  马克思主义人性论的次要基础就是文化基础。不同的物质发展阶段形成不同的文化形态,也可以说成是思想形态。有什么样的社会就会产生什么样的文化。西方的资本主义人性论立足于个人的需要和发展,其实就是迎合资本发展的需要,一个是人员的自由流动,另一个是资本的自由流动,所有不利于人员和资本流动的社会形态和文化都是被他们攻击和批判的对象。而目前的社会主义国家由于都是后发国家,国力弱小,为了赶超,不得不采用集体主义的方式发展国民经济,这样对外有利于与外国资本竞争,对内也有利于内部成员收入大致均衡,保持社会稳定发展。更重要的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到最后形成垄断,其实也已经有了集体主义经济的某些内在形式。可以说,资本主义的人性论本质上是要为个人资本服务的,因而其攻击集体主义提倡个人主义就成为一种比较明显的手法。

  对于人性论的具体内容是可以进一步展开论述的,资本主义人性论和社会主义人性论有什么区别和联系。社会主义人性论必然是脱胎于资本主义人性论的,但是又大大的超越了资本主义的人性论。这个方面我们只需要认真分析一下社会主义国家建立过程中涌现的典型人物,就可以有一个基本的判断:雷锋、王进喜、陈永贵、焦裕禄等等,他们身上都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条件下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所发展起来的科学的人性观和实践。

  (2014-2-11成都)

  (群号:225174960)

标签:人性   主义   马克思

条留言  

给我留言